探究西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中PDCA循环的运用意义

2021-01-18 12:33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2期
关键词:西药房差错药师

田 锋

(淮安市淮安医院药剂科,江苏 淮安 223200)

在医疗机构中,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或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的药品统称之为高危药品;高危药品的药理作用强,在体内迅速产生药效,并伴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损伤性[1]。在西药房的药品管理中,该类药品属于高警示药品,需要在药品的存储、发放等多个环节做好严格质控。在实际工作中,高危药品使用差错发生几率较低,但是,基于高危药品的特殊性,一旦发生差错事件则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甚至直接危及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给医院的服务水平带来负面影响[2]。因此,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质量是整个西药房药品管理中的重要指标之一。采取安全有效的管理模式对控制高危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DCA循环作为质量全面管理的方法依据,被广泛应用于多个生产领域。它将管理工作分成了四个阶段,包括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实践)[3]。为提高西药房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质量,本文探究了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对其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西药房高警示药品200件,时间选择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药品件数100件,研究组:药品件数100件。组间件数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管理,依据医生所开具的药方进行电脑记录,并让主管药师对药品进行审核,由药师调配药品,核对无误之后包装、给药。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①计划:成立专门的高危药品质量监控小组,对过去三年发生的高警示药品差错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和管理目标。②实施:建立质量监控小组,开展西药房所有药师对高警示药品管理的“再培训”,通过培训增强药师对高警示药品管理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规范高警示药品的审核、调配、核对、包装,发药等操作[4];③检查:质量监控小组定期对药品实施情况进行严格检查,确认高警示药品的药品单、摆放位置的合理性、警示标签上信息的完整性等,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对工作失误的药师予以明确的惩罚制度。④实践:根据检查结果,将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入到管理规范中,使其标准化,同时,对不合格药品单进行分析与评定,找出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更高层次的改进要求,并将其纳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中[5]。

1.3 观察指标

对组间的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药账不符发生率进行指标对比。

1.4 数据处理

研究涉及数据资料均归于SPSS 21.0系统进行处理,计数与计量资料类型采用专业性检验方式(T检验与卡方检验)进行检验,P<0.05则有差异性。

2 结 果

研究组的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药账不符发生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间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药账不符发生率指标对比

3 讨 论

高警示药品又被称为高危药品,若使用不当,可造成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直接死亡[6]。在临床中,常见的高危药品有: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药品等。高危药品可依据危险程度划分为:A级、B级与C级,分别代表:最高风险药物(一旦用错患者死亡)、中级风险药物(一旦用错患者会严重损伤)与低风险药物(一旦用错患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机体损害)。高危药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药物存储、核实、发放等方面需要专门人员管理,保证药物存储的质量和药品进出的准确性[7]。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常见的管理运动模式,它通过对现状工作分析而策划出对应性强的管理方案,之后对方案进行执行,对管理效果进行监督检查,最后处理试行方案,将可行性强的执行管理措施纳入到管理方案之中,使其标准化,同时,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纳入到下一轮的PDCA循环中,保证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西药房中的高警示药品发生差错事件,主要与药师的业务水平、药品存放不合理、警示标签信息缺失等因素相关,通过PDCA循环管理,将以上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完善措施和管理目标,通过开展药师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再学习,使其在工作中规范药品存放,保证警示标签上信息的完整性,有利于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在检查阶段,质量监控小组加强对西药房日常工作的监督,有利于各项措施的落实,保证改善效果。明确的惩罚制度有利于调动药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督促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强高危药品的管理意识。在实践阶段,将有效的措施加入到高危药品的管理体系中,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同时,对新发现的不足和问题开展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促进了西药房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8]。在PDCA循环管理干预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药账不符发生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

综上所述,在西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中实施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降低药品差错事件、不良事件与药账不符事件的发生几率。

猜你喜欢
西药房差错药师
药师“归一”
加强西药房管理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科学化管理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新阅读环境下报纸差错的有效防范对策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临床提升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实践分析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