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效果评价

2021-01-18 12:33恽红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2期
关键词:溶栓常态神经功能

恽红丽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病房,江苏 常州 213003)

脑梗死患者常有半身不遂、昏倒、言语障碍等表现,同时并发症较多[1]。临床通常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式,治疗过程中及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极为关键。为此,本文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54例,对患者分组实施常规护理与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54例,随机分为常态组与科研组各27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常态组年龄47.3~74.2岁,平均(59.79±4.16)岁,男女比例16:11,平均病程(4.24±1.23)年;科研组年龄46.9~73.7岁,平均(60.12±4.47)岁,男女比例17:10。平均病程(4.08±1.19)年。纳入标准:经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知晓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功能障碍,存在精神类疾病,既往有过敏史。两组基本信息未见实质性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常态组进行常规护理,科研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①疾病与药物护理,为每一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护理标准,同时对于医护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在溶栓后2小时内每隔15分钟对于患者脉搏、意识、瞳孔、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予以测量并详细记录,2~8小时内每隔30分钟测量1次,8小时后每隔1小时测量1次。在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应提前为其讲解所使用的药物功效、注意事项等,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变化,适当增减其用药剂量与频率,关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则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②健康教育与心理,为患者讲解疾病与治疗的相关知识,通过定期开展讲座、张贴宣传画报以及成功案例示范等,加强患者的认知,提升其治疗的配合与治愈的信心。与患者经常性沟通,及时发现其不良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排解患者焦虑、不安的心理阴影[2]。

1.3 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评分:利用SF-36量表进行综合测评;②神经功能情况:采取NIHSS评分量表进行测评,分值越低代表患者恢复情况越理想;③临床效果: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以及无变化,测评根据NIHSS评分情况判定。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获取的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神经功能缺损与生活能力评分)以(±s)表达,组间对比t验证,P<0.05说明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科研组和常态组护理前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分别为:(45.69±5.33)、(33.98±5.17)、(44.39±6.74)、(39.68±4.42),(45.26±4.98)、(32.17±5.24)、(45.01±5.96)、(39.86±4.85),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科研组躯体功能(63.25±3.17)、心理功能(45.92±4.27)、社会功能(61.74±4.86)、物质生活(58.63±3.76)优于常态组(51.94±4.73)、(38.69±5.28)、(52.85±4.92)、(52.19±4.57),P<0.05,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差异。

2.2 两组神经功能情况对比

科研组和常态组护理前N I H S S评分分别为:(8.37±5.01)、(8.32±5.13),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7 d后,科研组NIHSS评分(6.85±3.27)优于常态组(9.69±4.05),比较显示P<0.05,两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差异;护理14d后,科研组NIHSS评分(3.56±3.38)优于常态组(6.24±4.55),比较显示P<0.05,两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差异。

2.3 科研组和常态组临床效果比较

科研组总有效率为96.30%(26/27),常态组为77.78%(21/27),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n,%)

3 讨 论

脑梗死通常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部产生缺氧、缺血,引发局限性脑组织软化或坏死,出现四肢瘫痪、心功能不全、脑水肿、肾功能障碍等不良情况[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4]。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患者的疗效,它是通过详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5],从而预防突发情况的产生,同时加强药物护理策略,有助于患者提升正确服药的依从性,避免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6]。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7],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的疾病,通过一系列措施让患者消除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溶栓治疗[8]。经护理干预后,科研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效果高于常态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常态组,P<0.05,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细节化优质护理应用于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有效提升临床救治的成功率。

猜你喜欢
溶栓常态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