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T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2021-01-18 12:33傅传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2期
关键词:阻生牙骨性畸形

张 浩,傅传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东 梅州 5147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正畸患者中,选取其中50例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中25例患者。观察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3:12),本组患者的年龄阶段处于10~16岁,年龄的平均值为(13.37±2.26)岁,其中阻生牙、埋伏牙及骨型畸形的例数分别为8例、10例、7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4:11),该组患者的年龄阶段处于11~16岁之间,年龄的平均值为(13.42±2.31)岁,其中阻生牙、埋伏牙及骨型畸形的例数分别为9例、9例、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论是年龄、性别,还是病情,均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的可比性较高[1]。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螺旋CT拍摄的方法,选择双螺旋CT机,检查前指导患者摆正确体位,以仰卧位为主。固定扫描位置,以患者上颌骨至下颌骨中间区域为扫描的主要位置。扫描时控制好螺旋CT机的电流和电压,分别设置为230~250 mA和120 KV,同时控制好层厚,以3~5 mm为主,重建层厚设置为1~2 mm,控制好间隔,距离为1 mm,对扫描结果进行观察。

观察组使用CBCT拍摄的方法,选择锥形束CT进行扫描,控制好扫描时的电流和电压,分别设置为5 mA和120 KV,将扫描时间控制在18 s~24 s,将曝光时间控制在8.9 s内,全屏设置为13 cm。在扫描过程中患者保持静止状态,由专业能力强的医师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处理,后完成三维重建并观测。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检查后,对患者骨性畸形、埋伏牙及阻生牙的比例进行统计,并作出比较[2]。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诊出骨性畸形、埋伏牙及阻生牙的诊出率为100%,对照组患者诊出骨性畸形、埋伏牙及阻生牙的诊出率为48.0%(12/25);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骨性畸形、埋伏牙及阻生牙的诊出率比较 [n(%)]

3 讨 论

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CBCT)最早应用于口腔领域的时间是上个世纪末,随着其不断的发展,CBCT在口腔各个专业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该技术是口腔医学二维向三维转变的技术支持,解决了平片的局限性问题和CT辐射过大的问题,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在传统的口腔正畸学中,对X线平片的应用较为广泛,然而该方法获取的影像资料是二维图像,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图像重叠和失真的现象,不利于检查结果的提高,对后续资料会造成一定的阻碍。随着科技的发展,CT技术在口腔各领域的应用逐渐广泛,其不仅能够提高图片的清晰度,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但是该方法具有较大的辐射性,且所需费用较高,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限制。以下对口腔正畸诊疗中CBCT的应用进行分析:

3.1 微种植体植入

在正畸支抗的过程中,常用的手段就是微型种植体支抗,该手段应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正畸治疗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在植入种植体之前,CBCT的应用十分关键,通过CBCT可获取三维影像作为主要的信息,可通过影像的分析,清晰的观察植入值体的具体位置,同时还能够对骨质质量进行准确的判断,也能够清晰的了解解剖结构及周围组织的距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比如医源性损伤。由此可见CBCT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正畸支抗的稳定性。据相关研究表明,在微种植术中使用CBCT分析解剖区域的安全性、距离以及植入角度,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手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也可以通过CBCT对植入后的效果进行准确判断。

3.2 阻生齿和埋伏牙的定位

在阻生齿和埋伏牙的定位中,临床中常将CBCT的应用结果作为金标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直观的观察到阻生齿和埋伏牙的位置、数量、形状和周围组织的解刨结构,能够在手术中有效的暴露出手术位置,并明确手术牵引的方向。有学者在研究中表明,在埋伏牙的位置分析中使用CBCT获取其三维位置,能够有效且准确的明确埋伏牙的位置。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在正畸开窗手术中使用CBCT,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的便利性,还能够提高手术的准确性。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如果患者的埋伏牙较为复杂,那么可使用CBCT进行埋伏牙的分析,比如埋伏牙的发育情况,与临牙的关系以及周围骨量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3.3 分析牙槽骨和软组织

口腔正畸中常会发现一些患者存在错颌畸形现象,如果此类患者前牙区的唇侧骨板相对较薄,在改建牙槽骨或移动牙齿时,如果掌握不好平衡,那么就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如果情况较为严重,那么就会导致患者出现骨开裂或开窗现象。由于CBCT的分辨率和清晰度较高,可通过CBCT的应用获取牙槽骨的影像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为依据进行治疗。当前在口腔正畸的过程中,软组织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同时治疗目标的确定,可通过分析软组织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这种情况下治疗方案就会发生较大改变,由此可见软组织分析在口腔正畸中有重要意义。此时使用CBCT,清晰的获取颅颌面结构,并能够1:1的显示结构情况,其特性能够对比骨结构和软组织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诊出骨性畸形、埋伏牙及阻生牙的诊出率为100%,对照组患者诊出骨性畸形、埋伏牙及阻生牙的诊出率为48.0%(12/25);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口腔正畸中应用CBCT进行诊断,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诊断率,对临床治疗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阻生牙骨性畸形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CBCT对阻生牙定位及正畸治疗的指导价值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致下颌第二磨牙龋坏的近中阻生牙拔除时机分析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
上颌埋伏阻生牙99例正畸-外科综合治疗
阻生牙拔除术中开展水激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