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妇幼保健院超长住院日患者的分布特征分析与对策

2021-01-18 10:37闵晓青朱卫华戴晨曦张雪静
中国医院 2021年1期
关键词:住院日妇幼保健出院

■ 闵晓青 刘 武 朱卫华 戴晨曦 蒋 骏 张雪静

平均住院日是指一定时期内每位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可以全面地反映医院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卫生资源利用情况,能够反映医院的运营效率及运营水平[1-2]。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超长住院日,可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增大医院容量,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3]。在2016版的《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版)》中标明所超过30天的住院患者应该加强管理[4-5],并对超过住院30天患者填写评价分析表。本研究根据2016版细则,以住院大于等于30天为节点认定超长住院日,对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做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并有效控制医院的平均住院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数据为某三甲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全院出院的37188例患者的住院病案首页。统计分析中发现其中男性患者4264例,女性患者32924例,男女比例为 1∶7.721。

1.2 方法

本文采用住院30天作为超长住院日的界值,大于等于30天则认为是超长住院日。采用医院病案系统导出住院病案首页中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医疗付款方式、出院科室、住院时间、主要诊断、出院情况、手术情况、费用情况等信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利用Excel2011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构成比和均数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院全年住院患者住院日分布情况

该院患者2019年全年共37188例住院患者,患者平均住院日为6.01天。住院日主要分布在5天内(49.38%),其次为5~10天(37.43%)。住院大于等于30天患者例数为325例,占0.87%,平均住院日为47.09天。详见表1。

2.2 超长住院日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特征

超长住院日患者325例,其中女性患者170例(52.31%)、男性患者155例(47.69%)。超长住院日患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小于等于1岁的患儿中,占总超长住院日例数的44.31%(144例),其平均住院日为49.69天。从表2中看出在所有超长住院患者中,小于等于1岁患儿的平均住院日大于其所有年龄段,比最短的平均住院日相差将近5天。

2.3 超长住院日患者出科分布特征

超长住院日患者共325例中,以儿科患者最多,共98例(30.15%);其次为小儿胸心外科患者,共80例(24.62%)。总平均住院日为47天,其中儿科ICU平均住院日最长为55.50天,乳腺病科最短为33.33天。详见表3。

2.4 超长住院日患者疾病谱分布特征

根据提取的病案首页看,全年超长住院日患者例数中主要集中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CD-P22.000),其所占比例为33.23%,平均住院日为52.11天;其次为肿瘤化学治疗疗程(ICD-Z51.100),其所占比例为3.08%,平均住院日为44.20天。详见表4。

2.5 超长住院日患者住院日费用分布特征

经计算,超长住院日患者主要集中在30~39天,占总构成比45.23%。从表5中可以看出,随着住院日的增加,日均费用的均数有所减少,但从中位数和4分位数可以看出,随着住院日的增加,住院患者的日均费用有所增加。具体情况见表5。

2.6 超长住院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超长住院日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付款方式、是否转科、手术次数等作为自变量进行赋值(表6)。赋值完成后,检验标准,利用Stata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输入Reg.对其运行得出回归分析的最终结果,并分析其对住院日的影响(P<0.05)(表7)。超长住院日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否自费、是否转科对其住院日的影响无意义,年龄对超长住院日有所影响呈负相关,手术次数对超长住院日有所影响呈正相关。

表2 某三甲妇幼保健院2019年超长住院日患者年龄分布

表3 某三甲妇幼保健院2019年超长住院日患者出科分布

表4 某三甲妇幼保健院2019年超长住院日患者前5位疾病谱分类

表5 某三甲妇幼保健院2019年超长住院日患者日均费用(元)

表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赋值情况

3 讨论

该院2019年出院患者例数共37188例,其中超长住院日患者例数为328例(0.87%)。该院全年平均住院日为6.01天,但超长住院日的平均住院日为47.09天。尽管超长住院日患者所占比例很低,但是对于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却很大,因此缩短超长住院日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于降低该妇幼保健院的平均住院日非常重要。

超长住院日患者中男性患者低于女性患者。从年龄分布来看,超长住院日患者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新生儿期,结合超长住院日患者前5位疾病谱分类可以看出,新生儿在超长住院日患者中比重较高且值得关注。这也和该妇幼保健院的医疗特性相关,就医患者多数就诊科室为妇、产、儿。该医院为省级妇幼专科医院,收治孕产妇相对于其他医疗机构收治病情危重的新生儿和危重症孕产妇较多。而婴幼儿自身由于年龄低,身体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下而造成的疾病,其病情特征更加复杂,相对应的治疗难度增加,更加深了疾病的治愈难度。在加上由于孕期造成的出生后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先天性疾病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疾病复杂,虽然新生儿专业医疗技术有所进步,从国家层面看新生儿病死率降低,但在这些婴幼儿生命得以保全的同时,因为复杂的病情、较大的手术风险、术前的准备时间、术后的恢复时间等一系列因素造成了新生儿的住院周期增加[6]。

在对住院超过30天的患者,虽日均费用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但是从其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来看,随着住院天数的增加住院费有所增长。结合从表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表明是否自费与超长住院日无相关性(P>0.05),但住院天数的增加加重患者负担,且住院患者中住院天数小于70天的患者占总超长住院日患者的将近90%。总体来说,随着住院日增加住院费用也随之增加。这就要求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应切实根据病种和现有医疗情况制定合理的医疗操作流程和出院标准,从医疗实施方案的重点环节入手,制定切实可靠的病种适宜的住院日判别标准,并从整体上对住院日的合理性或适宜性做出科学评价,并对超长住院日的患者比例进行很好的调控,这也是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加强医疗效率提出的新的挑战,更是对患者生命安全和减轻财务负担有力的保障[7]。

4 建议

超长住院日对医院住院时间有着较深影响。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疗效率是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各指标分析,现该妇幼保健院应大力加强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将平均住院日纳入院级和科室质控改进项目,减少非适宜住院日。

提高诊疗水平,规范诊疗常规。整体缩短平均住院日以及减少超长住院日的发生,这对医院的诊疗水平和诊疗规范有着高标准要求。尤其根据超长住院日患者前5位疾病科室和疾病谱分类表中的新生儿超长住院日的问题,这就要求提高整体的医疗水平。对该院来说,特别是对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如排名第一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症,这对提高新生儿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处理有较高的要求,应用医疗手段提高新生儿、婴幼儿的存活率[8]。加强对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减少非必要检查,缩短住院周期。

加强监管力度,减少非适宜住院天数。在加大平均住院日的监管力度时,在现有的规定超过住院30天必须填写的《住院30天情况分析表》的同时加大对患者超出30天住院时间的病情分析。尤其是患者有手术史应当做重点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质控方案,优化诊疗方案,严格控制非计划重返手术和手术并发症[9-10]。在进行重点分析后,科室应上报相应的质控部门以及医务职能科室,通过院职能科室的监管程序,针对关键环节制定改进措施,优化诊疗流程,切实有效控制平均住院日[11],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必要的住院天数。

表7 超长住院日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完善分级诊疗机制。在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前提下[12],进一步优化“双向转诊”制度[13]。当在上级医院就诊得到救治并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可由临床科室对患者进行身体状况评估,并建议其出院转诊到下一级医院,在出院小结中记录评估内容及患者出院前身体状况。此项措施不仅能缓解三级医院就诊压力,也能减轻患者费用,进一步提高看病效率。

猜你喜欢
住院日妇幼保健出院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多举措缩短平均住院日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173例儿科超长住院日患儿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某院1740例超长住院日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机遇来了
新医改下提升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工作探析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