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把脉” 精准“开方”

2021-01-18 02:25何春虹
考试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把脉语文教育教与学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拥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掌握教学尺度、认真听取学生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因材施教,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课堂知识,完成教与学的衔接。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与学;高中

语文教学强调传道授业解惑,唯有准确把握学生之“惑”,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语文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并提出能够提升学生写作与阅读能力的切实方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助力学生提高鉴赏能力,使教学与学习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共情力、创作力、能动性的全面发展。文章将浅谈高中语文教与学的衔接,通过教师对学生采用倾心把脉、精准开方的教学模式,寻找教与学的平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了解学生层次,树立尊重意识

(一)分层教学,尊重学生差异性

教师必须仔细了解学生的学习层次,并对学生的个性进行认真的分析,提前做好教学备案,表现出高度重视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态度,并引入分层教学法,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并立足于学生学习层次,提出符合其能力层次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语文基础能力,制定合理的教案。在教案中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该课文原文中包含生僻古汉语词汇的句子,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等。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水平进行提问,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问:“课文原文‘往日不可谏,来日犹可追中的‘谏是什么意思?”向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提问:“你们还能想到那些同该句具有相同含义的古诗文吗?”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问:“你们认为这句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述例子可知,教师通过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精心设定提问难度的教学方式,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逐步取得进步,稳健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大方鼓励,培养学生自信心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学生完整作答后,对其答案进行改良,纠正其观点。教师要切忌在学生出现理解错误时,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回答,导致学生自信心受挫,影响学生的回答热情。同时,教师在纠正学生观点时,还应当考虑学生的自尊心,注重点评的方式方法,以鼓励为主,以批评为辅,并及时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教师向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问:“你认为‘往日不可谏,来日犹可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后,学生作答:“作者旨在提醒我们珍惜光阴。”答案并不准确,这便要求教师悉心引导学生,向学生重点讲解“追”的含义,表明“追”代表“挽回”,引导学生回答正确答案:“作者旨在提醒我们往事已经不可挽回,与其回忆往昔,不如脚踏实地创造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增强学生的答题热情。此外,教師在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理解性偏差时,应当在纠正学生错误、给予其正确指导后,肯定学生尝试答题的态度。

二、 定位教学难点,提出合理解决良方

(一)课堂竞赛,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文字是内心情感的外化,语文科目作为以文本为主的科目,对于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高中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能力跳跃、竞争意识较强等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通过课堂竞赛的教学方式对症下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共情能力。

例如,在《离骚》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举办为时10分钟的小型竞赛,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原文中较为晦涩的句子,如,“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并在稿纸本上写下答案。10分钟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要求同桌之间互相批改,要点完整、能够准确表明该句含义者可得满分,缺少要点扣1分,学生批改结束后,教师再统计学生得分,得分最高者无需回答下一题。以此类推,当免于回答的学生人数超过课堂总人数四分之三时,结束竞赛。

综上所述,课堂小竞赛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巩固学生所掌握的古文知识,使其能够有效提升文学修养并展现出强大的学习潜能。

(二)引入实例,提升学生感悟能力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缺乏共情能力、无法同文章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缺点,导致其难以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这便要求教师通过引入实例的方式,更加浅显易懂地向学生解释古文内涵,达到提升学生感悟能力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朗读古文——“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并将古文转化为白话文——“柔弱者比强大者的层次更高”。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单凭熟读译文,并不能真正了解该文蕴含的哲学智慧。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引入实例——鲧禹为治水修建了高达三仞的堤坝,却没有疏通河道,功用不成导致水害不息,最终堤坝也被冲毁。其子大禹治水,将重心放在疏通河道上,使河水顺利流入东海,解决了水害。通过父子治水的不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醒学生可以将该实例与刚才学到的“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概念相联系,使得学生对“柔弱胜于刚强”的哲学思辨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升他们的感悟能力。

上述例子可知,语文学科强调培养学生语感、情感共鸣。教师能够通过引入实例对语文概念进行讲解,解决高中生身上普遍存在的——语感能力差、理解能力弱、概括水平低等问题,使得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迅速成长,共情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 改良指导方式,提升学生自信心

(一)强调引导,保障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学科涉及的文字概念较多,在传统语文课堂中,经常出现教师急于打断学生判断,直接公布正确答案的现象。教师忽视学生主体性、越俎代庖的做法,实际上忽视了教学的本质——学是教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认识到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性,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致云雀》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简单问题:“你能从原文中的哪句话感受到作者对云雀的喜爱之情?”使得学生能够轻松作答:“作者通过将云雀比喻为‘欢乐的精灵的方式,表达了对云雀的喜爱之情。”通过简单问答,有效增强学生自信心后教师应当循序渐进地提升问题难度,向学生提问:“本诗共21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哪个部分通反问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綜上所述,教师应当意识到,唯有及时对现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优化,在课堂活动中加入引导环节,制定适宜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保障学生主体地位。才能制定出更适合现代学生学习节奏的合理教学计划,稳步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二)适当提示,提升学生积极性

教师向学生提出超过其学习水平的难题,很容易造成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后果,不但不能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精神,教师应当在提出难题后,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促使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向学生提问:“你认为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当学生无法回答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提示:“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夸张、借代、对偶等,‘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万户侯暗指大地主、财阀,根据上述提示,你认为‘粪土当年万户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经过教师的提点,学生回答:“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在学生正确应答后,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口头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教师能够通过提问、引导、提示等方式,向学生传达了语文内涵的深奥精妙,使得学生掌握古文译为白话文的方法的同时,掌握修饰词汇的用法。经过教师的点评,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有效地增强了其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活跃度。

四、 加强师生互动,有效活跃课堂氛围

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课堂活跃度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等学习问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提高教学方式的生动性、有趣性,不应当照本宣读地向学生强制灌输文本概念,要力图构筑一个与时俱进的语文课堂,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多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首先,在《祝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接力朗读本章节课文,使学生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梳理课文脉络,并使其通过聆听其他学生的朗读,弥补自身朗诵技巧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身的朗诵能力。其次,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熟读通篇课文,了解课文中不同人物的鲜明性格。最后,教师策划统筹短剧表演,要求学生表演该课文的片段,并指定学生饰演祥林嫂、鲁四老爷等角色。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细节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不断交换意见,促使学生对该文有更深层次的见解。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设置课堂小短剧的教学方式,既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深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帮助学生牢牢地记住了课文的创作背景、文中人物的核心思想,以及作者寄托在文字背后的深远哲思,达到了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目的,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与学之间的衔接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教师有必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教与学进行平衡,以此巩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同时,确保自身在课堂上发挥引路人、辅导者的作用,主动担起衔接教与学的重任,适应时代发展不断革新教学手段,并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当通过积极与学生互动、定位教学难点等教学方式,达到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的目的,取得逐步提升学生学术水平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邹金晶.倾心“把脉”精准“开方”:谈高中语文教与学的衔接[J].求知导刊,2019(38):18-19.

[2]陈若军.初、高中语文教与学的衔接探讨[J].龙岩学院学报,2012,30(S1):71-75.

[3]周月霞.教与学视域下部编本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体系对比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20.

作者简介:何春虹,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把脉语文教育教与学
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给树把脉的人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社会把脉
把脉网络剧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