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三大策略,培养数学思维

2021-01-19 02:11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黄黎鑫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5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情境思维

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 黄黎鑫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有效开发数学思维能力,是当前教育的重点。只牢固记住某个数学理论并不能帮助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只有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懂得利用数学思维去巧妙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才是数学学习的落脚点。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直观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借助问题情境,激活数学思维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设计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在问题的设计上,应当注意尽量使内容有趣、形式多样,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打造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可以在3、30、300 的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使得它们之间可以用等号相连?学生展开讨论,有人建议用长度单位:3 米=30 分米=300 厘米;有人建议使用人民币单位:3 元=30 角=300 分。教师继续追问:能否使用同一个单位表示上面的式子?学生经过思考得到:3 米=3.0 米,3 元=3.0 元,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上述问题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思考,探究知识点,拓宽思维能力。

二、引导自主探究,提升数学思维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为了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应当采用更具体和更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顺思路,让思考的过程像动画一样在学生的头脑中播放。

例如,教师在教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时,借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先熟悉运算法则。教师先借助不同的小动物来表示具体的数值,在黑板上展示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过程,帮助学生寻找运算规律,减轻学习负担,找到规律后,让学生重复练习,验证规律的正确性和普遍性,再过渡到用数字来计算,直到学生完全记住并理解。

课堂问题环节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更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更深入的理解,拓展数学解题思路。课堂内容学习完成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有效复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提前准备了正方形、长方形、球体等课堂中会学到的几何图形形状的积木,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积木的形状思考,以此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

三、引导鼓励联想,发展数学思维

教师要结合现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学生要通过课堂训练学会自己观察、独立分析,培养一定的数学敏感性和洞察能力。除此之外,对于学生提出的创造性的观点,教师要给予鼓励,增加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数学理论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数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应付和简化生活中的很多难题。数学知识如果只有理论的支撑,或许会让学生觉得空洞无趣,而融入生活情境问题则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数学思维运用方法。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适当难度的问题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更加生动,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著名学者罗杰斯有言,人的创造力需要在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可以得到挖掘。因此,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使学生减少距离感,为学生创设更加愉悦且舒适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强烈的心理安全感,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勇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这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不能心急,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渗透训练。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要有多重考量,不仅要结合教材内容,满足理论知识的学习需求,更要利用契机研究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办法,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完善和创新教学方式,打造更生动有趣且高效的数学课堂,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长远目标。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情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