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2021-01-19 02:11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中学高建芳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5期
关键词:等腰三角问题解决创新性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中学 高建芳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初中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学校现代教育的正确导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整合性、创新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就是“问题解决”,它超越了学生只是简单解决数学习题式的问题,而是在此基础之上的生活中实际问题和深入数学内涵式的问题。

一、创设课堂质疑情境,达成“问题解决”意识

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于有刺激他们探究质疑激情的情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主题,就必须创设在互动中探疑、释疑和解疑的良好环境。第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一种愉悦的学习心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疑、大胆释疑,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思考,敢于破旧立新,勇于各抒己见,思维达到融合,思路也就开阔了。其次,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应该是褒奖的、激励的,让学生感觉到亲和力。当学生的做法与传统的做法格格不入时,教师不要全盘否定,要积极找出并充分肯定学生“闪光”的部分,这也许是创新点,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慢慢感悟。这样评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擦出创新的火花,不断地在“问题解决”中养成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如图1,在一个高AB为1cm,长BD为4cm,宽DC为3cm 的长方体中,从点A出发,经过长方体的表面到点C的最短路程大约是_______cm。

通过比较可知,在以上所有计算方法中,第二种算得的结果是最短的。在数学探究过程中,思维有着发散性、深刻性、创新性。给学生激励,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达成“问题解决”,从而提升学科素养。

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创新能力发展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中创设质疑情境至关重要。课堂教学应该是将那些不知与熟知、浅显与深奥之类的矛盾突出出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矛盾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体验。因此,创设的情境问题在知识层面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问题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但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完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质疑是千变万化的,多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探究知识、解决新的矛盾问题,寻求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从而拓展解决深刻问题的空间,产生新颖而奇妙的想法。

例如,在几何课本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如图4,已知D、E在BC上,AB=AC,AD=AE, 求证:BD=CE。

学生基本上都是从△ABC和△ADE都是等腰三角形的角度出发,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作出图5。

有学生利用AM为中线,M为底边中点得出MB=MC、MD=ME,从而推断BD=CE。

也有学生以AM为顶角角平分线,得出∠BAD=∠CAE,根据角边角得出△BAD≌△CAE,因此可知BD=CE。

当然,也有学生从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的角度出发,采取叠合法,这种方法简单而巧妙,让数学思维有了创新和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现“问题解决”与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抓住了课堂、抓住了学生,就抓住了学生素质提升的关键所在。在课堂上,“问题解决”既是一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过程。

猜你喜欢
等腰三角问题解决创新性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一个基本模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