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021-01-19 02:11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顾新明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5期
关键词:小球导图探究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 顾新明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提出以建构主义理论、生本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主要是指在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预设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数学规律与数学经验证明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在认真观察与推理分析后表达自身独到的见解,敢于质疑,善于发现,从而树立积极的学习思想,逐渐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更受到学生的青睐,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参与学习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走出“搀扶式”的学习模式,以已知为基础,以未知为目标,以探究为方法,带领学生踏上发现之旅,学会独立思考与团结合作,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诱发探究热情

平铺直叙的提问方式是传统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提问方式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帮助不大。在探究式教学中,主张课堂导入中应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问题情境中,可以更好地诱发学生的问题探究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问题探究中,激活探究动机。如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某人以40 m/s 的速度将小球沿着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小球呈抛物线飞出,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飞行高度与飞行时间之间的关系为h=20t-5t2。那么,请分别探究小球飞行的高度是否能够达到15 m、20 m、20.5 m?如果能,需要飞行多久达到这一高度?若不能,为什么?”以贴近生活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欲望,此为探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

2.学生全员参与,实践探究问题

为了让高中数学教学走出“优生独舞”的现状,教师应关注探究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全员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亲身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之中,体会到探究问题的乐趣,并在合作探究中发挥自身的能力,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共同分析总结等方式,促进学生在数学问题探究中的共同发展。如在“函数奇偶性”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按照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成了A、B、C三个层次,按照每一个层次中的人数进行分组,小组中的人数比例应为A∶B∶C=1 ∶2 ∶1。同时,在学习小组建设中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学习小组建立之后,教师鼓励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每一个成员均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然后教师提出小组探究性问题:“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奇函数与偶函数?”“尝试给出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哪些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组内合作探究中实现优势互补,在组间成果交流中实现思维碰撞。

3.巧用留白艺术,延伸探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转化过程,探究式教学模式恰好与学习者的思维发展规律相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了拓展高中生的数学思维深度与广度,教师应善于运用“留白”艺术,给学生提供更加宽阔的探索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深入探索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如在学习“集合”这一章节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绘制以“集合”为核心的思维导图,若是学生没有能力自行绘制思维导图,那么教师可以给出不完善的数学思维导图,要求学生根据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补充与完善,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又如,教师在课后作业布置中设计实践性强的活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哪些与“集合”有关的事件,并用集合的知识解释这一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引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思维路线,将学生脑海中的思维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而课外实践性学习活动的布置,实现了课堂数学向生活数学的延伸,拓宽了学生的探究空间,有助于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会利用数学服务生活。

总之,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推动了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问题的探究中强化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小球导图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小球进洞了
小球别跑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