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数学课堂的序曲

2021-01-19 02:12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陆云恺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5期
关键词:个位倍数思维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 陆云恺

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不够强,从而导致学习效率较低。精彩的课堂导入宛如一部好听乐章的序曲,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牢牢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下面笔者将结合课堂实例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的教学策略及作用。

一、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严谨的学科,很多公式化、符号化的知识导致数学课堂比较呆板沉闷。但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能很快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状态,从而迅速集中思维,激发学生自觉地探求知识的兴趣。

例如,特级教师蔡宏圣老师对二年级小朋友执教三年级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展开新的教学活动。

教学片段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要从一个故事开始。(课件播放:古时候,有一个人只会打猎,有一个人只会捕鱼)

师:下面这个故事怎么发展呢?由我们来决定。

师:(学生好奇心十足)老师待会儿扮演其中打猎的人。同学们呢?

生:(兴奋地)捕鱼的人!

师:那现在我们开始了,打猎打猎,天天吃肉,可腻了!

生:(高兴地)捕鱼捕鱼,天天吃鱼,累死了。

师:你看,四十多位同学就变成一个捕鱼的人,能有不同的想法吗?

此时学生提出可以将鱼和肉进行交换,蔡老师随即说明交换规则:“2 条鱼换1 块肉”,并继续提问:4 条鱼呢?学生说出答案后,蔡老师马上追问,提出关键性问题:“如果捕鱼的人只有一条鱼?怎么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认为可以换半块肉。此时蔡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揭示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怎么用数来表示这个不满1块的半块肉”。

以上新课导入环节,蔡老师从数学史的角度出发,将分数的产生故事化,带领学生穿越史海,来到分数产生的起点,一起经历分数产生的来龙去脉。这样的故事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停留在知识本身,而是集中于探索知识的过程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更深入地感悟数学。数学是生活事物的高度抽象,数学教学应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让生活课堂化、教学生活化。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将生活内容与情景引入结合,合理地加入课堂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趣味性。这样的艺术导入使学生情绪高涨,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力和求知欲也随之大大激发,不仅为整节课创造出积极愉悦的氛围,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率,还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

二、揭示学习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与归宿,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教师心中要有目标,还要让学生明确这些目标。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揭示课题,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明确学习主题;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以目标为航标,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前行。

例如,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在教学“认识百分数”时,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让学生直接触及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什么知识?

生:百分数。

师: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见到过百分数?

生:在一些包装纸上见过。

师:课前老师要求你们找一些百分数,那么接下来我们交流一下,首先咱们四人小组先进行,看看大家都收集到了哪些百分数,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不仅要说一说你在哪里找到的这个百分数,还要说说你觉得自己找的这些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小组讨论后,结合学习单进行交流探索。

学习单:

上述新课导入环节,张老师并没有对百分数进行铺垫和引导,而是简单直接地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这样的导入方式是基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展开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张老师的课堂导入便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收集百分数,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从而迅速进入新课。这种单刀直入、直奔目标的新课导入方法,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学习主题,减少与主题无关的或者造成干扰的信息,在给予学生足够刺激强度的过程中,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赢得充分的时间,这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

三、制造认知矛盾,助推思维发展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老师们对数学学科素养越来越重视,而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

例如,笔者在教学“3 的倍数特征”时,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问题情境制造认知矛盾,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发学习需要,进而展开新知教学。

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 和5 的倍数特征”,现在考考大家,用这三个数字(3、4、5)组成2 的倍数,并说明理由。

生:354 和534,因为个位上是0、2、4、6、8 的数是2 的倍数。

师:你能继续写出5 的倍数并说说理由吗?

生:345 和435,因为个位是0 或5 的数是5 的倍数。

师:那你还能写出3 的倍数吗?

生:453 和543。

(老师和学生一起计算验证)

师:从这两个3 的倍数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个位上是3 的数就是3 的倍数。

(出示19、26、42、123)

师:看一下这几个数哪些是3 的倍数?

生:42 和123。

师:看了这么多数,你对3 的倍数有什么认识,或者有什么想问的?

生:我发现有些个位是3 的倍数的数是3 的倍数,有些则不是。

生:为什么个位是3 的倍数的数不全都是3 的倍数?

生: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师:带着同学们的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 的倍数特征。

上述新课导入环节,笔者在复习“2 与5 的倍数特征”后,利用学生的惯性思维,产生了“个位是3 的倍数的数就是3 的倍数”这一错误结论,在对猜测进行验证之后,学生发现了猜测不正确,教师顺势对学生进行追问,启发学生思维,推动学生深度思考。在这一导入过程中,笔者巧妙地利用知识的负迁移,让学生发现问题的不简单,好奇心与求胜欲自然而然便会产生,思维也开始活跃起来,并投入进一步的思考之中。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教师可以巧妙地铺设桥梁,衔接新知识和旧知识,并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当学生发现原有的认知结构并不能同化新知时,便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疑问、矛盾、问题成了思维的助推器,有力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强烈的探究意识,将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指引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受心理发展的影响,推理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均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要设计好思维阶梯,这样才能让课堂导入的效果最大化。

总之,课堂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不仅能打开场面,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去精心构思、精雕细琢。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发挥自身主动性,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特点以及自身教学风格灵活选择应用导入方法。

猜你喜欢
个位倍数思维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倍数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