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探讨

2021-01-20 09:18张方培
医药前沿 2020年28期
关键词:嗳气反酸消失

张方培

(泸州市合江县中医医院 四川 泸州 646200)

慢性胃炎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胃黏膜性炎症,病因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密切,病理特点为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患者病情发展至后期可能出现胃黏膜固有层腺体萎缩、化生,继而可能出现上皮内瘤变,存在胃癌发生风险[1-2]。当前而言,在我国慢性炎症的患病率逐渐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上升。从疾病临床表现来说,一般存在很大差异,主要以消化不良症状多见,疾病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在治疗中,目前单纯应用西医或单纯应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一般[3],本文纳入我院于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间收治的116 例慢性胃炎患者作研究样本,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间;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 例,观察组中男性33 例、女性25 例,年龄范围在22~68 岁,平均为(46.3±8.1)岁,中医辨证分型:肝胃不和型29 例、气滞血瘀型17 例、脾胃湿热型12 例;病程时间在1 ~4年,平均为(2.3±0.7)年。对照组中男性31 例、女性27 例,年龄范围在23 ~67 岁,平均为(47.0±8.0)岁,中医辨证分型:肝胃不和型30 例、气滞血瘀型15 例、脾胃湿热型13 例;病程时间在1 ~4 年,平均为(2.7±0.5)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中西医治疗,基本方(山药、山楂、蒲公英各30g、党参20g、半夏、玉竹、炒枳壳各15g、茯苓12g、陈皮10g、甘草6g),肝胃不和型患者加柴胡10g、郁金12g、佛手15g;气滞血瘀型患者加莪术10g、延胡索15g、红花6g;脾胃湿热型患者加炒党参30g、炒白扁豆20g、炒白术15g。西医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甲硝唑250mg,每日3 次,奥美拉唑20mg,每日2 次,连续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疗效[4],观察项目包括治愈:症状消失、胃镜复查结果显示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胃酸分泌情况恢复正常、无胆汁反流表现。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结果显示黏膜处急性炎症基本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腺体萎缩恢复减轻>2 个级度。有效:症状明显减轻,胃镜复查结果显示炎症范围缩小1/2 以上,程度减轻1 个级度以上。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记录两组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嗳气、反酸症状消失时间;评估两组症状评分,评分标准:正常:0 分;轻度异常:1 分;中度:2 分;重度:3 分。

1.4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比较两组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显效率86.21%,高于对照组的67.24%,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

观察组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嗳气、反酸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病情恢复时间(±s,d)

表2 比较两组病情恢复时间(±s,d)

反酸消失时间观察组 58 5.16±1.08 8.30±1.05 7.55±1.07 6.16±1.02对照组 58 9.08±2.31 12.73±2.09 10.64±2.03 9.85±1.41 t 11.707 14.424 10.255 16.148 P 0.001 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腹部疼痛消失时间嗳气消失时间

2.2 比较两组症状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痛、腹胀、嗳气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症状评分(±s,分)

表3 比较两组症状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胃痛 腹胀 嗳气观察组 58 0.70±0.10 0.84±0.15 0.67±0.10对照组 58 1.18±0.16 1.34±0.22 1.25±0.14 t 19.374 14.301 25.674 P 0.001 0.001 0.001

3.讨论

中医学提出慢性胃炎属于“腹胀”、“胃脘痛”等范畴,发病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如过度劳倦、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先天禀赋等,病机与胃阴不足、脾胃虚弱、胃失和降等,治疗关键在于益气、温中、化瘀、活血等[5-6]。

慢性胃炎多伴随一定程度的萎缩与化生,多可累及贲门,可同时伴有G 细胞丧失、胃泌素分泌量减少,直接累及胃体,同时丧失泌酸腺,影响胃酸、内源性因子、胃蛋白酶分泌量,目前临床尚未明确慢性胃炎的病因与病机,可能与长期饮食不当、过度吸烟、部分药物等有关[7-8],文章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显效率86.21%,高于对照组67.24%,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嗳气、反酸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痛、腹胀、嗳气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发现,组方中的山药可发挥补脾、改善胃亏损、治疗气虚;山楂功效包括健脾、开胃、化瘀、消食;蒲公英功效包括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党参主要功效包括补中益气、生津、健脾、养血;半夏主要功效为止呕、降逆、化痰、降逆;玉竹功效为养阴、润燥、止渴、生津;炒枳壳主要功效为理气、消胀、化积;茯苓主要功效为利水、健脾;陈皮的功效包括健脾、化痰、理气;诸药合用可有效发挥健脾、益气、化瘀、活血的效果[9-10]。结果显示中药治疗可保护胃黏膜,降低幽门螺旋杆菌,中和胃酸,结合中药治疗可更好的发挥两者的治疗优势。综上所述,慢性胃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乐观,可有效促进症状恢复。

评估与展望: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大医院的中医学者经过长年治疗经验积累、不懈努力之下做了大量的临床观察与实验,逐渐针对慢性胃炎疾病的辩证治疗方面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为探索多种常见证型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提供了一定的规律,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疾病方面突破了传统认为胃黏膜腺体萎缩、重度肠化生、不典型增生不可逆转的束缚,而目前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多主张采取中医治疗,认为相较于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疗效更加可靠、对消退病理形态方面优势更大,充分显示了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优越性[11]。当前中医研究慢性胃炎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临床资料仍然局限于临床观察,今后临床研究应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因为慢性胃炎疾病病因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进行性发展、癌变风险等特点关系密切,因此中医对待慢性胃炎治疗方面首先应在病因病机方面需将中医传统理念与现代医学的新进展相结合,如胃黏膜的平衡学说和幽门螺旋杆菌致病学说联系起来,其次需重视中医辨证方面,总结辨证规律,遵循真正提高疗效的治疗原则,寻找经济简便的方药。

猜你喜欢
嗳气反酸消失
经常反酸烧心怎么办?
李郑生论治嗳气经验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消失的童年
美永不消失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