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老年患者痰标本留取成功率中的应用

2021-01-20 15:08茅裕伟刘晓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0期
关键词:医嘱品管圈合格率

茅裕伟,刘晓燕*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一病区,江苏 南通 226001)

痰标本是临床检验中常见的一种检测手段,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1]。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同一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应用品管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工作品质等活动的小组[3]。针对老年患者痰标本留取成功率低的问题,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4月79例老年患者,男48例,女31例,年龄65-99岁,平均年龄(69.1±7.41)岁,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指导患者留取痰标本,分析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低的原因,选取2019年8月-9月82例老年患者,男52例,女30例,年龄62-93岁,平均年龄(68.2±5.41)岁,作为观察组。入选标准:意识清楚、思维正常的病人。排除意识不清的病人。遵医嘱对病人进行痰标本采集。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及确定圈名,本科室于2019年3月1日组建QCC,

在老年医学科一病区全体9名护士自愿的前提下,报名选举圈长、圈员,最后认定本文作者担任圈长,护士长任辅导员,圈员7名,年龄在27-59岁,平均年龄34.22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本科8人,大专1人。投票选定以“乐龄圈”为圈名,圈名是对60岁以上年龄段的别称,所以表达的是开心、惬意、幸福、享受等,提倡一种更为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圈徽由红色的老人、绿色的护士及蓝色的半圈组成,红色代表老年患者和他们曾经奋斗的光辉革命历史,绿色代表健康和科室的全体医护人员,蓝色是天空、大海的颜色,代表博大胸怀,永不言弃的精神,象征着永恒、安详的和谐世界。圈徽意义着老年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细心陪伴下,度过一个和谐安详的晚年。

1.2.2 现状把握

使用小组自行设计的导致痰标本合格率低的查检表,收集数据显示2019年3月18日至2019年4月14日共遵医嘱留取痰标本79例,其中患者咳嗽无力9例,痰标本量不足8例,混有唾液口水4例,送标本时间长3例,采集时间不对2例,得出不合格例数为29例,运用柏拉图分析(见图1),根据80/20原则,得出最主要的原因,故本圈改善重点是患者咳嗽无力、痰标本量不足及患有唾液口水。

1.2.3 目标设定

经品管圈小组讨论打分确定圈能力为0.80,根据公式计算出本次改善项目的目标值。目标值=现状值+(1-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88.30%,即在2019年10月前将老年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由67.08%提高至88.30%。

1.2.4 解析

明确目标以后,圈长召开圈会,全体圈员对重点改善项目从人、料、机等方面进行了要因分析,再次利用头脑风暴法并运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发现医生在开具痰培养医嘱前未认真评估患者,对有些无痰患者也开具留痰医嘱,并且医嘱未体现留痰时机;护士缺乏工作责任心,在留取痰标本前未认真评估患者咳痰能力,正确留痰的知识宣教不到位,护患沟通障碍。

1.2.6 对策拟定与实施

圈长组织召开圈会,全体圈员集思广益,再次运用头脑风暴法,对选定的真因进行拟定方案的提议,查阅文献,整合完善,通过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等方面进行打分,最终确定4项对策:(一)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的宣教卡片及宣教视频,让患者一目了然,宣教过程也有统一的模板,动态视频更能清晰地指导患者每个步骤跟着执行提高了痰标本的留取质量。(二)制定新的工作流程及操作评分标准,新增加医生评估病情后下达医嘱,这样可以有效排除无痰患者,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的咳嗽能力及配合情况并进行互动式宣教,痰液粘稠者遵医嘱予采取雾化吸入及叩背指导有效咳嗽等措施,次晨夜班护士指导留取痰标本并检查痰标本质量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则退回重新宣教,重新走以上流程,直至合格留取方可送检。新制定的操作评分标准从评估、准备、操作、指导、处置、洗手、记录、评价等方面均提出明确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使操作更标准化,制定完流程和操作评分标准,先组织全体圈员认真学习,反复巩固,考核通过掌握流程及操作细则,再运用于病人。(三)针对患者高龄、沟通欠佳,我们全体圈员共同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性格:老人容易有孤独、失落感,存在焦虑,缺乏安全感,适应性差,容易遗忘等,我们制定高效护患沟通的六大要点:要面带微笑,真诚表达、做好心灵的沟通、善于用目光交流、认真地聆听、必要时做好记录,提高沟通效果,保证沟通质量。(四)针对患者未漱口和漱口次数不够的对策措施查阅文献要求痰标本正确采集方法,要求患者用清水漱口3次,以清除口腔浅表固有的定植菌。我们制定了图文并茂的卡片指导患者正确漱口,以保证痰标本留取的质量。

1.2.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品管圈提高老年患者痰标本留取成功率比较

2 结 果

2.1 有形成果

通 过 改 善 后 数 据 收 集2 0 1 9年8月1 9日 至9月1 5日期间患者留取痰标本的合格率,按公式计算出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90.04-67.08)÷(88.30-67.08)]×100%=108.19%,说明此次的品管圈活动采取的措施有效。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90.04-67.08)÷67.08]×100%=34.22%,经过此次品管圈活动,本科室的老年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由改善前的67.08%提高至改善后的9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无形成果

经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全体圈员积极参与,集思广益,能熟练应用各种品管工具,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责任感、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工作热情及各品管手法等方面均得到了正性发展。(见图2)

3 讨 论

在此次品管圈活动中,大家集思广益,认真分析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低的原因,找出真因,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并正确实施对策,规范了痰标本采集流程,细化了操作标准,提出高效护患沟通法则,使各个细节有章可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应用到临床实际中真正提高了老年患者痰标本留取成功率,是一次成功的品管活动。品管圈活动中,每个圈员明确分工,责任明确,提高了护士的工作主动性; 每次圈会中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集思广益,人人参与管理,提高了护士的管理意识,提升了管理的品质; 各种能力的提高,使得圈员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加,真正达到双赢的目的[9]。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已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获得有形成果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收获了无形成果,护理人员对品管圈认识和运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团队合作、沟通能力、护理参与管理的意识、工作满足感及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10]。此次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患者成功留取痰标本方面应用效果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医嘱品管圈合格率
根因分析法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格率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探究品管圈在手术室安全核查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