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竹工艺的文化赋值与价值重建

2021-01-20 11:10王晓戈
天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竹器竹编传统工艺

文 王晓戈 刘 鋆

一、我国传统竹工艺发展现状

中国的竹资源十分丰富,自然分布于东起台湾、西到西藏、南至海南、北到辽宁的广阔区域,品种多达500余种。竹器制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掌握竹编工艺,西安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竹编压印纹,及在高庙文化遗址与钱漾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曾发现竹编器具的碎片。据专家考证,我国竹编加工技术的成熟最迟不晚于西周[1]。由于竹器结实耐用、材料获取方便、价格低廉,自古以来,竹工艺就是我国民间历史最为悠久、影响范围最广大、形制与风格最为丰富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并被广泛运用于民众的生产与生活之中。粗大的毛竹可以作为容器和简便的建筑材料,竹片、竹篾可以编织各类实用的竹篮、竹筐、竹斗笠、竹席、竹筛,高端的竹编与竹雕工艺品是精美的观赏品与陈设品,各类竹玩具、竹乐器在民间广泛流传,灯笼、纸扎的制作也都会用到各类竹工艺。如今,南方的浙江、江西、福建、湖南、贵州、四川等地都是我国竹材与竹制品的重要产地,也是传统竹工艺传承的中心。

同时,竹子以其不畏风霜、高风亮节的品质,成为我国古代文人气节的象征和文人艺术的重要主题。明清时期,高端竹器位列“竹木牙角器”之首,为文人雅士所推崇,也深得皇家青睐。时至今日,高端竹器依然是收藏界的热门,2018年在北京保利的一场拍卖会上,金西厓刻的一对竹刻扇骨拍出了402.5万元的高价。近年来,古代名家的竹雕笔筒,拍卖价格动辄数百万之巨,这显示出收藏界对传统竹工艺和竹器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

我国传统的竹器包括实用竹器与观赏竹器两大类。在工艺上,以竹雕与竹编工艺最具代表性。传统竹雕技法分为阴刻和阳刻,有圆雕、透雕、高浮雕、浮雕、陷地深刻、浅刻等,还有比较特殊的留青、翻黄雕刻技法。竹编有150多种编织技艺,又分为平面和立体的编织方法,有菊底编、人字编、螺旋编、十字编、穿丝、弹花等,不同地区也都有相对独特的器型、技法与风格,显示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与深厚的人文内涵。

竹制器具与工艺品是我国古代造物艺术与造物文化的典范,包含了我国古代先民对艺术与技术、形式与功能的深刻思考,凝结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竹器工匠的巧手与匠心。从当代设计的视角看,它也是启迪当代手工艺及现代设计未来发展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然而近几十年来,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充斥着国内的日用品市场,它们以更低廉的价格不断挤占传统实用竹器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高端竹器价格昂贵,本身市场需求有限,而国内工艺师的作品大多沿袭传统竹器的形制、工艺、题材与审美趣味,创新不足。这类仿古的作品虽然可能在精致程度上大大超过前人,但其文化内核与审美品位并未突破前人藩篱,也不符合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审美趣味与个性需求。就目前情况看,无论是传统的实用竹器还是观赏竹器,市场前景都并不乐观。尽管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统工艺振新计划”的带动下,一些优秀的传统技艺与工艺大师开始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许多传统工艺品通过电商平台获得了新的销售增长,但这些变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竹工艺与竹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过于封闭、创新不足的问题,其对行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也十分有限。

竹工艺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许多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传统竹器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也会深受影响。低端竹制产品的生产必然迁入人工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发掘传统技艺,开发符合现代社会生活需求的高端产品与工艺品,成为中国当代竹工艺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价值重建:当代对竹工艺的再认识

竹工艺既是一种传统手工艺,也是传统竹文化的载体。近年来,在现代科技与环保理念的推动下,天然原竹被加工成高密度、高强度、不易腐烂的人工竹板材,这类新型竹材便于机械加工与批量生产,并逐步成为木材的替代品。新的加工工艺为传统工艺与竹文化的当代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我国的主要竹产区,已开始将竹产品创新设计及基于互联网的品牌营销作为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背景下,当代竹工艺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都需要被重新认知。

(一)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竹工艺

传统手工艺是人类物质创造的起点和造物智慧的源泉,也是现代文明和现代设计的基础。进入大工业生产时代后,手工艺创造以其独特的单件手工制作方式与艺术品质而凸显新的价值特征。[2]

竹工艺的用途广泛,尤其是我国的传统农、林、渔、茶等行业,常使用竹制生产工具;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日常生活中,依然习惯使用竹制家具、竹制厨具。不过这类竹器主要以满足实用功能为主,价格也较低廉,民间竹匠还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制一些特殊形制的竹器,这类竹器在当代生产生活中依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高端竹器生产方面,无论当今科技如何发达,传统竹工艺中的雕刻与编织技法依然无法完全用机器替代。竹编编织技艺有上百种之多,许多精细的编织技法只能靠熟练的手工才能完成。竹编艺人凭手感就能感知材料之间细微的差异,并作出相应调整;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意外情况也需要凭借经验加以处理。在竹雕工艺中,所用材料很难标准化。特别是在竹根雕刻中,每块材料形状都不同,竹雕艺人必须根据材料的形状、厚度来设计创作方案,电脑雕刻与复制工艺无法使用。因此,就制作方式而言,传统竹工艺依然是现代机械加工技术所不能完全替代的。

(二)作为传统竹文化载体的竹工艺

传统手工艺既是一种有意识的物质生产过程,又包含了与之相关的文化习俗与知识体系。传统手工艺往往与一个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强烈的地域特色。从文化层面上看,我国各地的传统竹编、竹雕与竹器中体现出的地域特色,正是一个地区的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反映出该地区的生活方式、审美偏好与民俗风情,其本身就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浙江东阳竹编、四川道明竹编、安溪竹藤编、益阳小郁竹艺、福建莆田留青竹刻、湖南宝庆竹刻、四川黄岩翻黄雕刻、无锡留青竹刻、常州留青竹刻、上海嘉定竹刻等,都是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世的精美竹编、竹雕、竹器等工艺品展示出的图形、纹样、诗文、历史典故等,都是我国深厚的传统竹文化的具体呈现。

在当代生活语境下,传统手工艺不再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方式,但这些传承至今的工艺本身,就是历史与文化的符号与象征。手工艺品功能相对简单,而价格往往高于同样功能的机器产品。人们愿意选择这些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生产的日用竹器、竹工艺品或文创产品,一方面是由于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后,寻求定制品、限量品,以彰显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人们对“慢生活”的向往,对竹工艺品中体现出的竹文化传统与工匠精神的认同。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所包含的复杂工艺和制作难度,也成为一种文化品位与经济实力的标志。

(三)作为现代新型环保材料的竹工艺

与木材相比,竹子生长周期短,产量稳定,竹子被采伐后也不会造成水土流失,是一种优质的可再生资源。同时,竹子体轻质坚,皮厚中空,收缩量很小,抗弯拉力强,也是优质的建筑材料。经过现代科技处理过的原竹,不易被虫蛀,防腐性能优异,可以使用40年。经过高温高压处理过的人工竹板材,在强度、韧度、密度等物理性能上都能超越木材,可用于制作大型户外建筑、屋舍及各类公共设施,也是替代木材制作日用品、家具、地板的优质新材料。因此,经过现代材料加工手段的帮助,竹子作为一种高性能、低污染、便于机械加工的优质环保材料,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当代的竹工艺符合现代人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想,其商业价值也日益凸显。

在现代造型理念与设计理念的推动下,当代的竹工艺可以采用车削、磨压、钻孔、CNC加工、激光切割等精确加工技术,也能与藤、陶瓷、布艺、木材、金属等不同材料结合,在视觉效果与细节处理上较传统的手工竹器更为完善,并展现出当代设计所推崇的技术美学风格。

三、文化赋值:当代设计思维与工艺创新下的竹工艺

人类在造物技术与设计思想上的发展,不但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也造就了人类本身。我国传统的手工技艺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项文化资源。但这些“资源”只是待加工的原材料,传统手工技艺没有当代文化观念的指引,不会转变为文化产品,也就无法体现传统技艺的价值。

图1 叶陈旺《可回收》(2019年)

图2 秋人《书·山》系列(2019年)

图3 邱志杰《齐物 》系列之一(2014年)

图4 周育润《泡泡沙发》(2011年)

图5 石大宇《屏七贤》(2012年)

图6 隈研吾《竹屋》(2002年)

在当代,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共同构成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精神。技术理性塑造了超越狭隘经验的科学思维和理性活动方式,人本精神代表着自由自觉的主体的参与精神、批判意识和创造性, 二者共同规定了现代人征服自然、创造世界的价值导向。这些是现代市场经济和工业文明得以确立和运行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力。因此,与当代文化思潮、艺术观念、设计理念的结合,是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方向。

当代竹工艺受到来自工艺美术界、艺术界与设计界三方面力量的推动,各方又从不同的角度为当代竹工艺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一)当代竹工艺的艺术化发展

竹编与竹雕都是我国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自明清以来,精致的竹编、竹雕工艺品都备受王公贵族、文人雅士的青睐。而受宫廷艺术与文人艺术的影响,我国的传统竹编、竹雕工艺一直以装饰精美、图案繁复、精巧细致著称。因为竹材本身价格低廉,民间艺人往往倾向于通过更精细的工艺、更复杂的图案和编织效果,或者以更繁复的构图、更精致的细节刻画来展现自己精妙的手艺。传统竹工艺中,高端的竹编工艺多用来制作花瓶、花篮等观赏品,竹雕题材大多是以山水花鸟、仙佛人物居多。

近年来,受现代艺术的影响,一些竹编艺人并不满足于传统工艺及造型语言的束缚,也在积极尝试用传统工艺创作一些没有具体功用的艺术造型;一些竹雕艺人在现代雕塑造型理念的带动下,创作出一些具有时代审美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在当代的艺术环境与文化语境下,传统的竹器艺人也汲取了现代艺术的手法与理念来开展创作。在这些艺人身上,传统手工艺人与当代艺术家身份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如福建的竹雕艺人叶陈旺为响应“垃圾分类”活动而创作的竹雕作品《可回收》(图1),作者利用竹节的自然形态,稍施雕刻,表现成废弃的易拉罐,还在罐口细致地雕刻了几只来易拉罐里寻找糖分的小蚂蚁,既有传统工艺特色,又有现代审美趣味。浙江著名雕刻艺术家秋人的《书·山》系列创新竹雕(图2),从材料、手法、风格等多方面吸纳了现代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改变了传统竹雕的固有模式,其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这类贴近生活、表现生活的竹雕作品,突破了传统竹雕的固有题材与造型风格,代表了当代竹工艺在艺术理念与题材上的创新发展。这种超写实的表现手法既能与传统竹雕拉开差距,也能为国外的观众所理解和欣赏,有利于竹工艺的海外传播。

(二)当代艺术理念下的竹工艺表达

所有的造型艺术,无论雕塑或绘画,都是从工艺转化而来的。许多当代艺术家也热衷于用传统工艺来表达他们的艺术观念,这也成为推动传统竹工艺向艺术化转型的一种方式。

当代艺术家邱志杰的《齐物》系列(图3)可以作为这一类型的代表。《齐物》系列是由近百件以传统竹编工艺完成的作品组成,各种形态在这些作品中不断地相互交融与转化。在这种看似无穷无尽的自由变化中,物与物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分彼此也没有高下,作者以此来展现他对生命的认知与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对竹编这一传统工艺形式与内容的再塑造。邱志杰作品中对“竹”这一东方文化符号的表现方式,迥异于中国传统书画、诗歌中对竹文化的程式化表达,这种反思与反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传统竹文化的接受、吸纳与衍生。

(三)当代设计与建筑领域的竹工艺

现代设计是当代造物思想与造物技艺的综合体,现代设计所强调的功能与形式的相互关系,是工业化时代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的载体。在当代文化传播的语境下,传统竹工艺的文化价值需要通过时尚的方式呈现给社会,并在商业活动中实现其价值。现代产品设计与建筑设计在设计理念、表现手法上对传统竹工艺的深度介入,使竹工艺在视觉效果、文化品位、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上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首先,现代科技让竹子的物理性能更加优异,符合现代加工技术对材料的苛刻要求,极大地拓展了竹材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场景。其次,现代设计理念与造型手法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竹器在结构、装饰上的固有创作模式,并赋予传统竹工艺以崭新的精神面貌。特别是一部分来自国外的设计师,从功能与形式出发,为现代人工竹材设计出很多新奇的用法,丰富了传统竹工艺的实用功能与风格表现。再次,“竹”作为东亚地区一个特有的文化符号,得到设计界广泛的青睐和尊重。特别是亚洲的一些设计师,从东方文化的高度来思考当代竹工艺的形式表现。一系列竹制产品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成功,又让亚洲的竹工艺与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也让竹工艺重新回归当代生活,并成为新的文化时尚。

图7 武仲义《Nocenco cafe》(2018年)

由设计大师康斯坦丁·格瑞克(Konstantin Grcic)设计,台湾地区竹编大师陈高明制作的《43》悬臂椅,用43根热压成型的天然竹条制成,线条柔和,富于动感,设计者利用竹材的韧性,创造出清新独特的工艺美感。台湾地区设计师周育润设计的《泡泡沙发》(图4),由999个采用传统“五角编”技法制作的竹编小球组合而成。它既有现代时尚的简洁造型,又包含了东方传统工艺的意趣,竹编小球在结构上的弹性也让这款沙发在使用时非常舒适。美籍华人设计师石大宇设计的竹屏风《屏七贤》(图5)由七块竹编的块面组合而成,每个块面上分别采用了风车编、六角编、波浪编、自由编等七种不同的编织工艺。石大宇以抽象的手法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林七贤”这一主题,这件作品也成为现代设计手法与传统文化符号结合的经典范例。

许多亚洲的建筑师也热衷于用原竹来制作大型的竹建筑。这其中包括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竹屋》(图6),使用现代技术让原竹完美地融入混凝土建筑中,通过对竹材的精细安排展现出日式建筑的优雅与精致。越南设计师武仲义设计的Nocenco cafe咖啡馆(图7),用大量的原竹构建出欧式建筑的精致与典雅。这些极具影响力的竹建筑,成为当代竹工艺与竹文化最好的展示空间。不同地域建筑风格的引入,也极大地丰富了当代竹工艺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传统工艺的物质形态与精神内涵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创造符合时代需求的产品,满足社会的物质与文化需求是传统工艺能够稳定传承与持续发展的目的和意义。在当代社会文化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既要在形态与功能上有所延伸,又需要在相关的造型理念与审美趋向上做进一步的拓展。

竹工艺是为数不多的极具现代化发展潜力的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在手工艺人、艺术家、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下,当代竹工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全新面貌。经过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推动,当代手工艺人与艺术家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消融,并为传统竹工艺拓开一片全新的创作空间。现代设计理念指导下的产品设计与建筑设计,更是直接带动了传统竹工艺在材料、工艺、功能上的新发展,并强化了竹文化的东方符号特征与朴实自然的精神气质。当代社会对竹工艺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重新认知,以及竹工艺在商业上的逐步成熟,也让这一具有东方文化特质的传统工艺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方向。

猜你喜欢
竹器竹编传统工艺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竹编艺人
传统工艺的活态化传承
高校艺术教育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分析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竹器街
南山赋
紫砂壶竹器造型的创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