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1-21 00:47郑超
医学概论 2021年16期
关键词:疼痛评分舒适护理护理满意度

郑超

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我院7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舒适护理的模式的应用,能够在创伤性骨折的护理当中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增加其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荐。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舒适护理;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

顾名思义,创伤性骨折是由外伤而导致的骨折,通常伤情比较严重,患者往往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有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开放性骨折,容易引发出血、感染等危险情况,需要及早送医治疗[1]。创伤性骨折在临床上通常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为提升治疗效果,保障良好的预后,在给予治疗的同时需要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然而常规护理模式效果往往并不是十分理想,而有研究资料显示[2],舒适护理的效果比较突出。因此本研究纳入我院7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舒适護理的临床效果。现将主要研究过程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我院7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20和16例;年龄20~72岁,平均(43.58±4.53)岁。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21和15例;年龄19~69岁,平均(49.35±5.28)岁。所有患者的基本数据经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对比。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已经审核通过了本次研究的申请,所有患者和家属都充分了解了本次研究的内容,并自愿签字加入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如病情观察遵医嘱用药、并发症预防、健康宣教、环境护理等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才舒适护理模式实施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如下:

①术前访视:伤情加上即将要做的手术,会淋给患者出现紧张情绪,甚至负性情绪,可能会对手术造成影响。保持耐心与患者沟通,通过细致的心理疏导提升依从性。为患者讲解疾病治疗流程和手术的安全性,告知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讲述成功治愈案例增加其信心。

②术中护理:提前将手术台和手术室的温度调整到适宜的范围,对输注液进行加温。为患者手术区域意外的部位进行保暖护理。手术进行过程中灭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观察患者的状况,保护好患者重要的神经和血管,避免被污染。消毒、铺巾等工作认真仔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③术后护理:在患者开始排气之前严禁进食,排气后开始以流体喂食。为防压力性损伤,采用气垫加压床,保障患者休息时间充足。协助患者摆放安全、舒适的体位,将患肢保持为外展中立位,并指导家属共同监护。根据患者的喜好给予患者书籍、报刊或是播放轻柔音乐等,改善患者的心情。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如家人一般对患者进行呵护,消除其陌生感,放松状态。

1.4观察指标

①统计所有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测,满分1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疼痛情况越轻。8到10分程度为重度、4到7分程度为中度、1到3分程度为轻度。

②统计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通过对患者分发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打分,满意度等级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IBM SPSS25.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以(c2)检验计数资料,记作[n(%)]。通过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骨折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加上由于是创伤带来的疼痛,其疼痛程度更是难以忍受。这往往会使得患者出现应激反应,比如心率突增、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末端血管大幅度收缩等等,会严重影响治疗的进行[3]。同时患者的情绪起伏波动也会比较大,既降低了治疗的依从性,又对病情恢复不利。因此在治疗的同时采取合适的护理方案意义重大。

常规护理因为模式比较通用,比价刻板,缺乏针对性的护理内容,因此很多情况下适用度不算太高,进而效果不佳。舒适护理是重点关注患者舒适度的一种护理模式,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做好整体化的护理方案,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充分表明了舒适护理的优异性。究其原因,在于该护理模式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需求和容易造成影响的方面,并围绕手术的进行而展开护理,在术前的访视中便使患者放松紧张的情绪,更加配合治疗;术中充分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舒适感;术后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呵护保障预后,多阶段为其创造良好的恢复条件。

综上所述,通过对舒适护理的模式的应用,能够在创伤性骨折的护理当中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增加其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王宏艳.舒适护理应用于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08):55+58.

[2]刘文清.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4):162.

[3]闵丽新.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4):213-214.

猜你喜欢
疼痛评分舒适护理护理满意度
三种不同镇痛技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
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研究
针灸在痛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治疗预后的影响研究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舒适护理模式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