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考试分析促进教育发展

2021-01-21 00:51庞芳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考考查区域

考试在每一个人成长经历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中考、高考更是人生关键的转折点。中高考不仅是检验阶段性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的总结,更是开启下一段人生道路的起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服务教育招生考试工作人,当看到每年数以万计的考试成绩数据,圆满完成考生招录工作后,我在想,这每年浩如烟海的数据样本能够带给教育人什么思考?我觉得对区域、学校细致有效的数据分析,对试卷、考题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等,对于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无与伦比的。下面就个人的一些体验和认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因材施教,由考试分析推进学生自适应学习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对于被教育体本身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可能达到的最好教育效果。如此来说,学生由专人实施交互式的私有教育对于学生本人有可能将教育效果最大化,因为一对一教育是有针对性的,反馈快速,问题明确,易于发现解决。但我们面对的教育现实环境是公共性、群体性的教育,群体性教育有其自身的绝对优势,因为教育是由“教”和“育”共同构成的,教育者不仅要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做人。但对于知识学习本身来说,教师因需考虑教育内容的共性,一节课的时间会对少数学生个性需求有所忽略。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提升教育效率,让学生有效学习呢?我们需要综合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探寻高效的学习方法。而这一切最直观、最有效的评价来源就是考试,或者说具备普遍适应性的知识测试。以中考为例,它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点小结,通过成绩评价,确定学生进入何种类型的高中继续学习。通过考试成绩,我们看到,它提供一个更加广泛、更加严谨的学业测试评估大数据样本,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学生个体化的学习差异,找到学生学科、知识点的强弱势,让老师、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以学习指导,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实现自適应学习。

二、固本培元,由考试分析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所谓教学相长,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以更好的方法、更高的效率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主要参与者、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及把握知识、方法能力的高低,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那么,对于教学的评价就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教师的因素。特别是在校教师,他们是整个知识传递过程的主体,一个好老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帮助学生学习。考试,一方面是在考查学生,考查他们接受与掌握知识的能力,考查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是在考查教师,考查他们教授知识的能力,考查他们在施教过程中的方法和效率。考试结果的评价,直观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同样反映出教师教学的能力与教学水平的高下。当然,考试试题的选用维度越全面,考试数据积累的跨度越大,考试对象的样本量越多,反映出的结果也就越真实。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教师的教学是否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可以看到教师对于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是否到位,更可以看到学生出现问题后,教师是否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练习,并可以帮助我们对教师间的差距有直观的认识,或者说,评价教师的优劣不再只看教师是不是能上好评优课,而是要看教师是不是每节课把知识传递到位,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中考为例,以两名教师所教授的学生的整体成绩做分析,比较包括优秀率、平均分、及格率及关键试题得分情况等类别,直观体现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的结果,通过学校间、区域间教师交流学习及自身不断努力,帮助教师找出自身问题、解决短板问题,更好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三、扬长避短,由考试分析推动区域教育均衡

连续性、全面的考试分析,当点形成面的时候,考试数据所反映的是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虽然现实情况有很多客观因素促成了区域教育之间的不均衡,如学苗好坏、经济、社会因素、家庭素养等原因,但可以通过对自身的不断改进,通过对区域教育发展的支持变化与调整来逐渐缩小这样的差距,让比较对象之间存在竞争的基础,逐步形成相互追赶的正向发展态势。以中考为例,通过对不同范围、不同区域样本的比较分析,我们看出如下一些结果:班级与班级之间总体差异性和个别学科教学的差异性,还有优秀率、及格率之间的差异性等。有针对性开展教学研讨、制定改进措施、比较阶段成果、形成有效方案,真正推动解决问题。如果上述问题是发生在同一教师任教的不同班级之间,不能完全归咎于学苗问题,我们要侧重指导学生增强学习能力。如果上述问题是发生在不同教师之间,不能简单地基于评价而将教师分类,且区别对待,鼓励带动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扩大范围,对于校与校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比较,不能简单粗暴地评价好与坏,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教育越来越好发展,我们要利用数据的真实反映,找出问题的关键,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逐个击破。同时,在可能的前提下,加入行政方面的正向干预,催化落后单位的发展变化,这才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的根本。

四、因势利导,由考试分析探寻学生生涯规划

考试数据分析不能靠空想,应该建立在对教育的充分认知,对分析方式、方法的充分掌握,对实际情况的充分了解,甚至是对教育未来充满信心和热情的基础上开展。对教育的认知包括对学生、教师、家长等涉及对象的认识,包括对教育学理论、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掌握,对分析方式、方法的掌握不可或缺的是对于数据横向、纵向及相关维度的不断扩充、深化、积累,还要有科学工具、理论等必备手段的支撑。积累的过程是枯燥的,而我们的分析又绝对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点、线、面上,它是多维度的,至少不能忽略时间维度,因为时间才是变化产生的根本。以中考为例,中考成绩的分析至少涉及到初中教育三年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的教学数据、其它参与方面的辅助数据。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数据,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才能理性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科学有效的数据能给学习决策、教学决策和教育决策提供准确的支撑,可以去推演未来。如果数据积累维度足够丰富,可以通过结合多元智能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去有效地规划学生的生涯,给学生以正确、明确的人生导向。我大胆想象,对于区域内学生的生涯规划逐步成为现实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很大胆地依据更大范围的数据分析来规划我们的行业,我们的城市呢?我想是可以的,因为人是实现这一切的根本单位。

作者简介:

姓名:庞芳,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74年11月,籍贯:山东,学历:大学,职称:专技八级,研究方向:教育招生考试 小学数学,单位:抚顺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猜你喜欢
中考考查区域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分割区域
擦桌子
中考“三数”大扫描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区域发展篇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