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探究

2021-01-21 00:51姚志远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运用探究思维导图高中数学

姚志远

摘要: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极强,部分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就会感到一定的吃力,无法顺利的将知识点有效串联在一起。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构建起知识网络,串联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思维导图是教学的有效助手,让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针对于此,本文基于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展开相关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数学;运用探究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有效途径。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够用学会的知识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让思维导图发挥出最大作用。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领域

(一)思维导图在讲解知识中的应用

高中數学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将课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作为设置教学方法的依据,保证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正常使用。特别是当教师在讲授新的知识点或在讲解难度比较大的习题时,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例如教师在人教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前用PPT展示出制作好的思维导图,然后依据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提高。此外,在讲解难度较高的问题时,教师也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由于高中数学大部分的问题都存在难度,教师也可以用思维导图将问题中体现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1]。

(二)思维导图在复习知识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不仅仅只是在新知识学习时才可以使用,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回顾。高中数学知识数量繁多细碎,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新知识,因此需要反复进行复习练习来加深记忆。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将新旧知识串联在一起,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回忆知识,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填补知识上的漏洞。例如在高中数学教材必修5的《等差数列》的教学过程中,教 师引导学生将知识点按照有序的方式排列组合起来,构建出思维框架,通过不断复习练习的过程,知识得到不断拓展,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思维网络逐渐加固。接着,在学习了等比数列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知识串联在一起,使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对比学习。同时,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信心[2]。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教师增强运用思维导图的能力

由于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过大,再加上部分学生在初中学习数学时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部分高中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使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因为思维导图本身就具有发散思维的作用,能够更好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让自己的数学思维获得最大的启发,不断增加新的知识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但是,教师也必须提高自己运用思维导图的能力。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长和数学知识的能力,来面对逐渐发展的数学教育[3]。

(二)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构建起思维导图不是一个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最开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思维导图模板,让学生知道思维导图的框架、思维导图的做法。例如,教师可以以单元为单位组建思维导图,使学生明确每个单元中有多少章,每章中有多少节。例如在参数方程中就有曲线的参数方程、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直线的参数方程等。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进度作为依据,使学生先独立模仿,构建思维导图,明白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也不能一味的按照传统方式让学生按照模板进行构建,这样的思维导图缺乏了创新性。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独立探索,使学生把握思维导图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当学生逐渐掌握思维导图的本质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选定一个具有发散性较强的知识点作为主题,小组成员交流合作、整合知识。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获得最大限度的开发。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逐步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相对应的知识经验,例如在复习《数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4]。在复习的基础上使学生对新的知识进行基本认识,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独立总结学过的数列知识,再根据不同数列含有的性质,对于更加复杂的数列进行研究总结。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使学生在小组中形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数列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构建数列的思维导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相关知识与方法。这种做法不仅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让思维导图来优化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阶段,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将清晰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基础来设计思维导图的内容。同时,同一种思维导图不能应用于所有的课型中,要使思维导图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就极高的效率,知识体系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来有效巩固学过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爱民.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数学,2021(15):86-87.

[2]杨芝雯.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21(22):83-85.

[3]闫耀梅.探讨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1(20):9-10.

[4]殷清涛.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23):149-150.

猜你喜欢
运用探究思维导图高中数学
试论分层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运用
大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运用探究
插图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