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的结构化解读

2021-01-21 14:35程光照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蝉蜕虫儿爬山虎

程光照

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必须解决好解读教材的问题。正确地解读一篇篇课文,而且要进行结构化的解读,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内容,抓住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解读一篇课文要抓住三个关键方面:把握中心,抓住重点,理清联系。其中理清联系是最重要的,是需要下苦功夫、深功夫的。这三个问题解决了,抓住了,备课就轻而易举了。

(1)要比较准确地把握中心。把握中心是解读一篇课文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制约着研读教材的方向、重点的把握,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必须把它放在解读教材的首要位置。

一要在准确把握中心上下工夫。准确就是要做到:既不能偏,也不能夸大或者缩小,要恰如其分表述出中心。

二要比较明确地把握中心。明确就是要做到:不能含糊,对中心是什么用恰当的词语或者句子表达清楚。

例如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12课《瘸蝉》,课文叙述了苏格拉底观察蝉蜕壳并帮助其中一只脱壳,最后自己脱壳的蝉飞走了,得到帮助的那只却成了不能飞的瘸蝉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一方面:有时候帮助别人,反而会伤害对方。另一方面:痛苦与挫折是成长旅途中不可缺少的财富。这是一个双中心的文章。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状物文章,它也是有中心的。这篇课文通过爬山虎一脚一脚爬满墙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隐藏的秘密,赞扬了爬山虎顽强的生命力。

(2)要准确地抓住主要线索。线索一般就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所呈现的写作的思路。有的文章有明确清晰的思路,有的文章看不出明确的思路;有的是一条线索,有的是两条线索;还有的甚至有几条线索……

引导学生学习感悟一篇课文,最好的的方法就是抓住主要线索来理解和感悟课文。这样做能收到省时、高效、重点突出、脉络清晰的学习效果。

①抓题眼,从题目入手抓线索。

很多文章,题目就揭示了文章的线索,所以通过抓题眼,就能抓主线索。例如:《田忌赛马》中一个“赛”字,就揭示了文章的线索。田忌与谁赛马?为什么赛马? 怎样赛的?结果如何?

冰心的诗《别踩了那朵小花》,破题:那是一朵怎样的小花?为什么别踩它?

课文《送别冰心》,可以提出问题:谁送别?怎样“送”的?为什么这样送?

②抓主放次,通过抓主要矛盾的方法抓线索。

有的课文里有几条线索,哪一条最突出,最有利于学生直接感悟学习就要抓哪一条线索。在教学时可以采取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来抓线索。

例如课文《小摄影师》:课文既介绍了小摄影师的线索,又介绍了高尔基的线索。但是主要人物和主要矛盾——是高尔基的线索。

③抓中心句,通过与中心思想的距离抓主要线索。

中心句,就是文章的核心,距离中心思想最短,体现着作者写作思路,就是文章的主要线索。

很多文章是通过抓中心句抓线索的。《圆明园的毁灭》的线索是中心句: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前一个分句,承上介绍院内的建筑物宏伟壮观,表达的是作者自豪、骄傲的情感;后一分句启下,介绍园里收藏的文物及毁灭过程,表达的是对侵略者痛恨、难过的思想感情。文章第一段倒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惋惜痛惜之情。

④掌握一般课文抓线索的基本规律。

写人记事的文章,主要看主要人物的行为表现(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从人物的行为表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抓线索。《白杨》一课中,父亲沉思——严肃——微笑,抓的就是情感线索。

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抓主要事物的特点,主要事物的特点离中心最近。如《瘸蝉》要抓两条线索,一是正常蜕变的蝉蜕变过程,二是经过苏格拉底帮助的那只蝉蜕变的过程。

说明类课文,从事物的特点与作用的联系中抓主要线索。

散文类课文要注意从作者的感情变化上抓线索。

詩歌类课文一般可以从关键词句把握线索。《七律·长征》抓住前两句中的“不怕”和“只等闲”来学习。

(3)根据中心和线索抓重点。

什么叫一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句、段。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心,中心是衡量重点的尺子。这一步的关键是头脑中要牢记中心,以中心为尺子,衡量判别每一部分内容,把重点筛选出来。

例如:《爬山虎的脚》一课:

对照中心,我们来找这篇课文的重点:

课文的中心——这篇课文通过爬山虎一脚一脚爬满墙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隐藏的秘密,赞扬了爬山虎顽强的生命力。

高年级有很多的长课文,更需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长文短教,指导学生学习重点,把重点学深透。切忌遍地挖坑而不见水。

(4)抓住语言之间的联系。

要以重点词语为圆心,围绕三个问题逐词逐句的品读,抓住词语、句子之间的联系。这三个问题是:

①作者写的是什么(画面、特点)?

②是怎样写的(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性;写作的顺序和层次;词句之间的关系)?

③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认识、抒发的情感)?

钻研解读一篇课文,要深入到这种地步才算到位。

如:《瘸蝉》一课的重点部分,要这样读教材,思考这三个问题。

虫儿痛苦地颤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战栗也越来越剧烈。

(写什么?虫儿痛苦地颤栗,越来越剧烈。怎么写?用“颤栗、战栗、越……越……”突出写了虫儿蜕皮的痛苦。为什么这样写?表现出蝉蜕皮时的剧烈痛苦,让人看后揪心。)

是刀在剥皮么?是火在烧身么?是剑在剔骨么?是针在穿心么?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得跟着战栗起来。

(写什么?苏格拉底看到虫儿痛苦地颤栗,心也跟着战栗。怎么写?用反问、排比两种修辞手法,写出苏格拉底看到蝉蜕皮痛苦后的难过心理。为什么这样写?表现了强烈的情感。

苏格拉底打开知了笼,非常小心地从笼中取出一只虫儿,以极其轻柔的动作剥开束缚虫儿的硬壳,帮助它抬起头,伸出尾巴,蜕出翅膀,抽出六条腿。

(写什么?苏格拉底帮助蝉蜕皮的过程。怎么写?用“打、取、剥、抬、伸、蜕、抽”两个动作词和“非常小心、极其轻柔”两个形容词,写出了苏格拉底帮助蝉蜕皮的细心程度。为什么这样写?突出表现苏格拉底帮蝉蜕皮的艰难,反衬出好心办坏事的中心。)

钻研教材,抓联系,要抓到这样一种水平:一篇文章不能是一片一片的,必须能看到文章中“由文字联系形成的一串串葡萄”,也就是弄清楚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结构。

本文为(河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构化训练策略研究》,编号:170432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蝉蜕虫儿爬山虎
爬山虎
蝉蜕
滴心湖:致蝉蜕
爬山虎
爬山虎
嘻哈叫虫儿(3)
嘻哈叫虫儿(2)
嘻哈叫虫儿(1)
蝉蜕糯米酒治荨麻疹
爬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