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胡同铭记老北京

2021-01-21 03:01牛雅雯陈元信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旧城改造历史性胡同

牛雅雯 陈元信

摘要:当前北京正处于新一轮旧城改造中,胡同毋庸置疑地成为了改造的主体。胡同不仅是北京市二环内部分居民的主要居住区和生活区,同时也是民俗文化的载体。笔者以北京东城区东四胡同群为调研地点,查阅了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调研结果、走访获得的民众反馈以及线上问卷获取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浅析旧城改造对胡同历史性的影响,并试图提出建议。

关键词:胡同;旧城改造;历史性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人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提高,历史街区的文化沿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胡同建筑群也不例外。笔者的研究立足于当代社会,以北京市施行的“旧城改造”政策为背景,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访谈调查等方法,深入调研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胡同群改造过程对其历史性的影响。在取得调研地实况并作出归纳与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为胡同改造的历史性提出建议,为北京西城区等地未来需改造的胡同群提供参考价值。

二、東四胡同的历史

东四胡同群是北京胡同最完整的传统居住区。其中东四三条到八条是在元代格局上发展形成的,街巷严格遵循大街24步、小巷12步的规制建造,街区内胡同排列整齐,四合院布局规整,显现了完整的“鱼骨”式的胡同肌理。历经元、明、清多个朝代至今,90%以上的胡同肌理依然保存完好[1]。

改造修复工程不仅恢复出曾经老北京胡同的面貌,而且增强了胡同的美观性。精美的砖雕、规制不同的门楼、青砖灰瓦的民居与丰富的历史建筑构成一张北京新名片[2]。

三、胡同改造对历史性的积极意义

如果说,过去的东四胡同中更多的是市井的喧嚣,那么宣传保护工作则挖掘出了胡同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

随处可见的胡同介绍让胡同的历史事件和故事得以充分展现,让游客或本地居民更加了解胡同的建造改造情况,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复古的街巷名称牌、古香古色的建筑散发着历史气息,吸引着无数游客到此感受北京胡同气息。由一间三进四合院建设的东四胡同博物馆,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传统四合院的完整结构,让游客得以切身感受四合院文化。文物保护单位对于古文物的腾退进一步保护了以侯宝林故居、孚王府为代表的古文化遗迹。

四、胡同改造对历史性的消极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胡同走上了模式化的改造道路——胡同商业化,也就是将居民腾退,使整条胡同变成完全的商业旅游区。

关于胡同改造与商业化的看法可以分为两种。在深度胡同保护者的眼中,胡同应该生活的,商业化破坏了胡同的风貌。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商业化是胡同保护为数不多的选择,越是商业化的胡同地区,保护的效果越好[3]。

笔者分析认为,适度的商业化可以适应社会发展步伐,给胡同赋予新的活力,但如果越来越多的胡同不加限制地走向模式化的流水线,我们离失去地道的老北京胡同便更近了一步。

五、民众对于胡同历史性变化的看法

(一)对胡同历史性的保留与保护

笔者发布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胡同改造对于胡同历史性的保留与保护获得了大多数居民的认可。大多居民表示胡同内设立随处可见的胡同介绍、文物古建介绍让胡同的历史事件得以充分展现,让人们更加了解当地的历史风霜。此外,古香古色的建筑和精致的历史博物馆不仅美观,更予民众以皇城文化的浸染,由历史文化衍生出的经济脉络正蓬勃发展。

在历史文物修缮整改与居民生活相斥的区域,大多数居民能都认识到其所居住的老宅、老胡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同时他们也表达了尽快改善居住环境、尽量保护原址的意愿,极少部分居民有故土难离的情节,他们不希望被迁出现居地。

当然,不乏居民对胡同改造和的过于商业化与模式化表示担忧。Vander等认为遗产城市在吸引许多游客的同时产生了收益与损失[4],南锣鼓巷作为胡同改造的前车之鉴,虽在旅游业、文化产业常常被当作成功范例,但其周边居民不堪其扰,原本正常的生活被大量涌入的游客、车辆打扰,一方宁静被喧哗所取代,许多受访居民表示他们不愿成为下一个“南锣人家”。[5]

(二)习俗、市井气息的转变

千年以来胡同作为北京人生活的主要空间,聚集了无数世代生活于此的当地居民。可以说胡同也是北京习俗的集中体现,有着最为繁盛的市井气息。但是近些年来在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之下,北京胡同的居民习俗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许多转变。

关于胡同的习俗转变与市井气息消失的原因,笔者将其归纳为改造方式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已经难以逐个修复建筑物,针对此类街区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与传统街区相同的恢复重建方式。这种方式的愿景是将传统风貌、现代设施、时尚内容熔为一炉,体现旧城在保护更新复兴过程中的时间维度感。该方式的首要原则是历史街区修复后应与周边旧城风貌相协调,包括院落空间布局、建筑体量、高度控制、 庭院的尺寸等都应该模仿传统四合院的做法。这些做法追求效率而抛弃了其风俗与市井独特性,使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失去了原有的灵气。

六、意见与建议

在历史街区可以适当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需要以不破坏历史的街区的风貌为前提。具体来讲主要应该注意开店的位置是否有扰民的可能性、墙体的颜色与胡同的一体性、门窗的颜色、以及质地、遮阳棚放置、空调灯光等因素。

对于希望在历史街区经商的店主,可以将老北京文化元素作为自己创意的主体来源。例如将当地的民俗工艺,甚至一些当地门牌号较早的地铁车票,黄包车形象融入到各种文创产品之中,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忆,不断延续,打造自己独特的文化。

最后,笔者认为历史街区更新不仅是在建筑风貌和肌理上尊重历史的文脉,也对人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做出回应,增加人们对切实的空间体验感,使人与新建成的环境能够相互关联。因此,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要挖掘出居民真正的生活特色和切实的需求,才能实现其历史价值与文化产业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孙书同,钟曼琳.北京老城胡同街巷的适老性设计建议——以崇雍大街改造设计为例[J].住宅产业,2021(09):39-43+68.

[2]陈莹,金国红,李昂.雨儿胡同四合院改造提升——基于南锣鼓巷地区四合院更新的设计思考[J].北京规划建设,2021(05):76-80.

[3]刘晨璇,丁可.高密度城市人居环境再生设计——以北京鲜鱼口胡同改造为例[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07):57-59.

[4]赵雅. 胡同模糊性微景观设计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21.

[5]陈佳炜,马子豪,刘志强,马超,姚朋.北京老城胡同建筑公共空间改造方法及使用状况调查——以北京白塔寺片区和大栅栏片区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21(03):98-104.

作者简介:牛雅雯(2001-),女,汉族,山西大同人,本科在读,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研究方向:生态学。

陈元信(2002-),女,汉族,江西上饶人,本科在读,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研究方向:环境科学

猜你喜欢
旧城改造历史性胡同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浅析新时期下旧城改造的措施
律师服务城市危旧住宅区改造的创新思考
旧城改造中城市河道的景观营造
东明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