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月物语》的相关论述

2021-01-21 03:01吕碧妮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物语电影文学

吕碧妮

摘要:四月在日本有一个别称为「卯月(うづき)」,而《四月物语》女主名为楡野卯月,四月是日本很多学校的开学季,因此《四月物语》既是一个四月开学初的故事,也是卯月的故事。本文将从相关元素及内容分析,物语文学与电影,唯美之“文学”与“电影”等多方面对《四月物语》进行一些相关分析论述。

关键词:四月;卯月;物语;电影;文学

“四月物语”是一个典型的日本电影名称,因为“物语”似乎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通常提到“物语”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日本。

一、《四月物语》相关元素及内容分析

1.“物语”的意义

物语(ものがたり、monogatari),是日本的一种文学体裁,意即故事、传说,由口头说唱发展为文学作品。物语文(ものがたりぶん)”即意为记叙文。在日本文学史上,物语主要指自平安时代(794 —1192)至室町时代(1336—1573)的传奇小说、和歌式小说、恋爱小说、历史小说、战记小说等。比较著名的有《源氏物语》、《伊势物语》、《竹取物语》、《平家物语》等。

到了近现代,日本出现了一些相应的物语电影,比如《东京物语》、《镰仓物语》、《世界奇妙物语》、《青春电幻物语》等,在此要分析论述的《四月物语》是相对平和且并无曲折离奇故事情节的一部文艺电影作品。

2.《四月物语》简析

《四月物语》关键词:平淡、平叙、清新、唯美。首先“平淡”是指剧情毫无波澜,更无跌宕起伏,惊奇猎艳,甚至有些清汤挂面的索然无味感。“平铺”则是指通篇故事情节自然平叙,没有华丽修饰。“清新”,一个是指故事内容清新纯朴,可轻触心扉,一个是指男女主颜值清新脱俗,犹如青涩初恋。“唯美”一是指电影画面之美,代表画面如:女主搬家时间满街飞舞的樱花;在樱花纷飞中身着日本传统婚礼服饰出嫁的新娘及和谐的亲属相随画面。集中影像元素“花吹雪(はなふぶき)”,即樱花的花瓣像雪一样飘零。二是指男女主朦朧淡雅爱情之美:女主为了追随心中爱恋的男主,成功考取武藏野大学。男女主有了更多的交流与互动,雨中伫立,两相凝视……虽然是开放性结局,但观众会不由自主地相信,电影之外的结局也会如所期待那般完美,无论男女主最终是否走到了一起,这“过去”、“当下”、或“未来”都已是一抹亮色的记忆、景象。

3. 四月的意义

在日本,四月是樱花开放和融雪的季节,所以日本人在观念上认为这才是万象更新的时候,而不是元日(即元旦新年),元日的时候很多地方都还是千里冰封(特别是本州北部及北海道)。所以日本人习惯上将四月作为一年工作的开始,入学、入职很多都在四月。

四月在日本有另一个别称为「卯月(うづき)」,「卯」的发音「う」还可以写作「初」「産」,有最初的意思,所以「うづき」可以表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的意思。而《四月物语》女主名为楡野卯月,因此这既是一个四月开学初的故事,也是卯月的故事。“四月”在此一语双关。

二、物语文学与电影

以上分析了《四月物语》相关内容,作为延伸,可以继续论述一下物语文学与电影。

1.物语文学

物语文学起源于公元10世纪初的平安时代,10世纪中叶得到迅速发展。物语文学最具代表的便是《源氏物语》。这是一部被认为可以媲美中国的红楼梦的文学作品。然而通篇不过是详细又丰富地描述了古日本时代贵族公子“光源氏”的淫乱奢靡爱情故事。作者紫式部虽为女性,却塑造出一个她心目中理想的拥有众多情人的男性贵族形象。这样的作品,被日本一些自以为是的男性群体推崇,但日本女性尤其是近代女性却是无法认同的。除此之外另有《竹取物语》、《伊势物语》等各式物语文学作品。

2.物语电影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物语文学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日本近现代涌现出诸多的物语电影,如《东京物语》、《镰仓物语》、《青春电幻物语》、《四月物语》、《世界奇妙物语》等等。《青春电幻物语》聚焦校园霸凌事件,剧情露骨且凌厉,它唯一能吸引你看下去的可能就只有剧中男主那张清秀且俊冷的面庞,而那张面庞最初其实是充满阳光暖意的,原本美好的青春彻底被损毁,这才是最为残忍的结局。另外,《世界奇妙物语》并非真正的奇妙,而是充满离奇恐怖惊悚色彩。

《四月物语》与其它物语电影最为不同的是它的清新风格。它就像你青春世界中曾经泛着花香的清风,像是与青梅竹马一起手牵手走过的金黄麦浪。它是唯美的物语电影代表作品。

三、唯美之“文学”与“电影”

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唯美就像夏日里的一枚清凉香甜的水蜜桃,就像沾着轻甜恋意的绒绒小雨,就像随手翻出的微微发黄却闪着光亮的想要永久珍藏的老照片。《四月物语》无疑是唯美的,真正唯美的事物是可以历久弥新的。所以可以称它为电影唯美派的作品之一。

日本近代文坛有“唯美”一流派,日语原版名称为“耽美派”。代表人物有谷崎润一郎与泉镜花。谷崎润一郎有赞颂畸形变态之美的作品《春琴抄》,泉镜花有表达追求极致之美的代表作《高野圣》。

二者代表了一部分人,这些人有同样的思想与信念,而谷崎润一郎和泉镜花用文学将这一类人的思想与状态呈现了出来。耽美派丰富了文学的流派,更丰富了普通人对人性的认知。可以称他们为“耽美派”群属。唯美,在谷崎润一郎信念中是一味痴迷女性之美,在泉镜花信念中是追求心境极致纯洁之美。但正向的唯美不代表嗜美,也不代表完美,它只应该是一种能让你轻松感受到的美好状态。

有一句话讲:存在即合理,但其实存在并不一定都合理。而且有些貌似合理的存在,也并不是真的值得提倡和推广。就像病态美虽然也是美的一种,但并不值得追求和追捧,健康美才是最合理最自然最永久的一种美。

四、关于岩井俊二

在此文章末尾部分对《四月物语》导演岩井俊二进行一些相关分析讨论。

岩井俊二与宫崎骏、王家卫都有相似之处。与宫崎骏同样善于进行女性视角的影视讲述,相同的女性视角:展现女性之柔和、美好、纯洁、勇敢、坚定、信念。当然宫崎骏主要进行动画电影的导演制作。因此在此用更多内容对岩井与王家卫进行一些相关讨论。

岩井俊二和王家卫可以放在一起作比较,因为二者有相似之处,同属意识流派。而《四月物语》刚好也证明了这一点。《四月物语》的创作和《东邪西毒》的拍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二者均为无明确具体计划之创作,且都是导演与演员共同即时创作完成的作品。而《东》较《四》出品时间更早些,所以可以有所推测,那就是岩井可能有受到王家卫的创作方式影响。

既然讲到此,那么可以来再次回顾一下《东邪西毒》。它可以说是王家卫最有神韵与记忆的电影之一,你可以不记得其中的故事情节,但你一定记得故事中人物的眼神细节、服化状态(清一色的随意修饰),以及最难以忘记的那荒凉但却又充满情调的荒漠背景。故事中的爱恨纠葛、爱而不得等等情感都没有太过激烈的表达,然而却能沁人心间,让人弥久回味。

什么是真正好的作品,无关乎产生的年代,创作的年份,那就是若干久之后,你还能不自觉的不断想起它,你还愿意重新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欣赏它的那些作品。《四月物语》与《东邪西毒》皆如此。

五、电影精彩片段及文本赏析:

1.关于“爱的奇迹”

女主在结尾自言考取大学对她而言是爱的奇迹 。对于爱的奇迹,生活中虽少但有,相信爱、经历过爱的人对此会有更真挚的感触吧。这个世界如此的纷繁复杂,喧嚣喧哗,有时又会充满昏暗污浊,唯有纯洁之爱才会另一切显得清新明媚,熠熠生辉吧。

2.关于世间爱

世人通过文学作品歌颂家人之爱,朋友之爱,恋人之爱。有爱可以创造奇迹。但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从来也不是什么所谓奇迹,而是活着的意义,有爱的人生才真正值得,爱是人们活着的意义。

3.笨拙而朴素的爱

影片最后下雨场景中,男主想要给忘记带伞的女主一把书店遗留的雨伞,结果撑了一把又一把,几乎所有的伞都是各有损坏的,对此女主并不介意接受了一把有破损的红色雨伞,并承诺会在之后归还,因为她知道他们的故事还会有后续。

撑伞选伞片段可以说是笨拙而朴素的爱的一种展现。在一个浮华而喧鬧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古情深留不住,只有套路得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影片中呈现的笨拙而朴素的爱,哪怕只有些许小片段也更显珍贵吧。

本文最后呈现《四月物语》作品中的精彩语言片段:

楡野卯月:先輩今もバンドやってるんですか。(学长你还在乐队吗?)

山崎:いや。どうして知っているの。(没有了。你怎么会知道的。)

楡野卯月:先輩有名なんだから。(很有名。)

山崎:うそ…(不是吧。)

楡野卯月:私には…(我觉得是…)

山崎:ええ?(是吗?)

楡野卯月:これまた返しに来ます(伞我会来还的。)

山崎:いいよ。(不用了。)

楡野卯月:返しに来ます(我会来还的。)

山崎:うん。(好。)

参考资料:

[1]《四月物语》,岩井俊二,日本Rockwell Eyes公司出品。

猜你喜欢
物语电影文学
冬日物语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十号物语
萌虫物语
文学小说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