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21-01-21 05:29毕虹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思政时代思想

毕虹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给与充分的重视,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作用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以下从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出发,提出来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作用,以及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难题,并针对这些难题提出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

关键字:创建教育;教育模式;高校思政政治;互联网

引 言:互联网+带动了社会的发展,它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发展形态,具有跨界融合、创新开放等突出特点。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高校学生是重要的互联网使用群体,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和娱乐方式,不少学生十分沉迷网络游戏,对实践活动毫无兴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一些积极向上的观念和思想传递给大学生,这对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1 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当前我国思政教育的内容主要源于统一发放的教材,但因为教材有着一定的滞后性,其中的内容与时代脱离,不能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因此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也缺乏了主动性。而互联网平台具有海量信息,可为思政教育提供大量的资料,教师可从其中搜索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其与授课内容相融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共鸣,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师生沟通搭建了桥梁。并且素质教育也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发表自身的意见及看法,同时也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丰富知识结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1]。

1.2消极影响

资源共享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但大量的资源中必定会有鱼龙混杂的信息,这就给网络信息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有的人通过不正当的形式在互联网平台传播负面信息,恶意引导舆论方向,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利于高校生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其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2 互联网时代高效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互联网背景下高效思政教育对于完善教育体系、创建人才培养机制有着积极作用,是我国高校新课改的主要方向。

2.1积极转变课程形式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必定会推动课堂形式的合理化转变,打破以往陈旧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综合以往经验,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下,整体教学内容枯燥、教育方法单一,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热情也不高。因为思政教育的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吸引力不高,一些高校和老师,试着从互联网的角度结合当前网络发展北京,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将抽象的思政教育内容具体化,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实践效果来看,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很好的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了思政教学效率。并且还有效的提高了思政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能够通过多远、灵活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认知,提供一定的影响,使其保持正确的认知。

2.2提高学科间的练习

思政教育和其它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学科间的交叉性,是思政教育发挥其价值的关键[3]。思政课程属于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与历史、环境以及政治学都有练习。但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教师很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难以对学科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进而创建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学效果,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对事务分析、观察的全面性与整体性。互联网背景下高效思政教育的创新,不仅可以有效的弥补这一不足,教师还可以利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在很短的时间里,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教育维度的眼神,在确保思政教育成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使其全面提高。

2.3加强引导

教师在思政教育期间,一定要正确看待互联网平台对学生思想认知以及价值追求的影响,要保证学生一直持有正确的认知,教师在进行课程创新期间,一定要联系实际,综合互联网平台的特点,充分发挥课程教育作用,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优化课程设置等,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思考,通过这一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观念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以确保课程学习内容对学生起到合理的影响与引导,真正发挥思政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推动效果[4]。

3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难题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在推进期间潜在很多的不足,这些不足必定会影响思政教育作用的发挥。所以,在各種教育创新活动推进之前,教师一定要对思政教育问题进行梳理,尝试以问题为导向,扎实推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

3.1信息数据的应用力不强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有足够的平台表达自我观念,这一观念表达通常不受限制,加之互联网的不断推广,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有关调查得出,我国数据信息的体量增长率达到了50%,信息数据的迅速增长致使其管控难度越来越大,各种负面言论、虚假信息越来越多,对学生的认知影响越来越大,致使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偏移。出现这一情况,需要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期间,一定要有相应的能力,对数据信息能够驾驭,做好信息数据的筛选与应用工作。从实际结果来看,很多教师因为方式方法不对,应对这类问题的经验不足[5]。

3.2信息缺乏安全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提高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及水平,创建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案,高校通常会投入大量的技术与资金,对校园的互联网结构加以改造,以为学生应用互联网提供便利。但这一结构假如没有进行一定的安全防护,一定会出现信息丢失,网络崩盘等问题,将会极大地影响学生与教师的教研活动。高校打造思政课程,无疑是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对课程资源进行优化与选型。如果课程资源发生泄漏等情况,一定会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3.3教学方法脱离实际需求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一背景下,假如继续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一定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此时便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期间,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但从现状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方法创新速度慢,与实际教学需求想脱离,很难达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关要求[6]。

4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方法

4.1打造高校思政教育“互联网”新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也要抓住时机,有效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当前高校学生普遍使用的社交平台有微信、QQ等,因此高校可将眼光放到手机客户端上,通过创建高校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学校的思政教育内容及其校园文化。学生能够通过关注公众号,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并且还能够利用微课程平台,宣传思政教育,让学生能够方便的获取所学知识,以免受到落后思想的影响。

4.2以高校生的人性化需求为主导

“互联网”一直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沟通关系。新时代的高校生更加看着精神层面的满足,所以高校思政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切实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互联网”技术就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评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要素要涉及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等。所以,高校思政老师不仅要精进自身专业,同时还需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4.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

高校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日常思政教育课堂当中,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有很多高校生存在从众心理,没有切实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创业,以及创业应当满足怎样的要求,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只是盲目追随,以至于出现创业失败的惨痛结果,所以教师应当综合高校生的能力特点、性格特点以及理想追求,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端正其创业态度。加强大学生对国家创业政策的了解,拓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认识和了解现今创业形势的平台。

4.4组织高校生进行互联网素养培训

想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就一定要提高对高校教师队伍的互联网素养培训。首先因为思政教育是政治文化的范畴,高校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为学生创建一个“互联网+政治教育”的教学氛围,整合教学资源开展宣传教育;其次,高校还能够利用更新设备设施的方式,让学生在高校不管何时何地都能够使用无线网络,提供“互联网+图书馆”、“互联网+课堂”等方法不断完善思政教育体系,以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结 语:

总之,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机会,有效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符合新课改的创新要求,这也是当前提高思政教育效率的有效途径,需要思政教育工作人员积极更新自身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导学生创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促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晓锦.互联网+视域下现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新论——评《新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化学试剂,2020,v.42(03):127-127.

[2]賈闯,韩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评《"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21(2019-14):127-127.

[3]操维琦.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数据领域中高频词汇分析[J].老区建设,2018(24):412-413.

[4]赵宁,冯丹红.基于大数据时代"智慧校园"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高考,2018(32):123-124.

[5]崔琳."互联网+"时代下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对外经贸,2019(10):2.

[6]王琳.基于大数据时代"智慧校园"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2):2.

[7]王谦.以大数据推进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J].中国科技论文,2021,16(2):1.

猜你喜欢
思政时代思想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