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环境语言差异引起的援非医疗队交流障碍思考

2021-01-21 08:03朱晓娟郑倩怡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朱晓娟 郑倩怡

摘要:当前援非医疗队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语言上的沟通不畅,从而给援非医疗工作的推进带来了阻碍。本文从当前援非医疗队面临的交流障碍入手,探讨如何在汉英环境差异下不断推动援非医疗队与非洲人民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保证医疗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环境语言;交流障碍;远非医疗

语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更是与其他国家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所处的空间,时间,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声音等,都可以是环境语言,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人们通过这些因素可以交换一些信息,但是由于英汉语言环境存在的差异,往往在理解方面,有着许多的困难以及麻烦,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文化交际能力,应当入乡随俗,从而更加准确恰当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因此,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消除文化之间的交流隔阂,从而更好的进行交流,从而保证医疗队能够更好地进行其本职工作,将主要从时间和空间进行分析。

当下,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国际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特别是中非之间的关系,虽然当下的关系十分亲密,但是不得不承认对彼此的了解还十分有限,这主要是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再加上沟通上的困难,从而为了解彼此,增加了许多困难和难度。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非洲地区仍然是他们不熟悉的一块地方。那些走入非洲的中国人,往往对当地的习俗,文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也就导致了他们很难真正的融入到非洲的环境之中。对于非洲本地人而言,他们对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的了解的也十分少。

一、援非医疗队沟通方面的困难

当援非医疗队到达非洲之后,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如何才能了解患者的真实情况,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语言和沟通交流为基础。即使双方都有一定的沟通交流基础,但是由于其文化的差异和历史背景的不同,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在沟通过程中往往会造成许多误解与麻烦。造成这一局面,主要由两方面原因一是他们在沟通交流时,没有对他们的语言文化进行深一步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另一方面是他们对文化差异的了解也十分稀缺,很多时候只是了解沟通交流的句子的表面含义,这往往会造成很大的沟通障碍,从而导致双方都难以进行正常的沟通与交流,这对援非医疗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难以与患者进行正常的沟通与交流,他们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诊断。所以,援非医疗队在到达非洲之后,为了更好地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及时的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应当对他们当地的风俗文化,宗教爱好,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进行一些基本的了解,并充分的尊重与理解他们本地的风俗文化,從而做到入乡随俗。当诊断结束后,那些被诊断的,人们往往会用当地的特殊的习俗或者方式去感恩,或者感谢那些医疗队成员,他们往往会收到不同方式的赞赏和鲜花,在面对这些情况时,一定要依照当地的习俗进行一定的回应。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之中,谦虚也是一种美德,所以当别人在称赞时,一般都会用谦虚的语言来回应,但是在非洲的部分国家,这种行为很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这主要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援非医疗队在援助非洲时遇到沟通困难的解决方法

当我国的医疗队在非洲进行援助之前,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与交流,需要进行一系列必要的英语培训工作。由于非洲的大部分人民普遍用英语进行交流,所以,提高医疗队的英语水平,将会极大的减少来自语言方面的障碍,与此同时,若是医疗队的相关人员能够用英语流畅的与当地人民进行交流,反而还会给他们一种亲切感,这对医疗援助工作室十分有帮助的。随着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中非医疗队的次数也更加频繁,但是由于当地的非洲人民的汉语水平相对较低,再加上汉语相对来说比较难学,所以我们应当着重加强医疗队的英语培训工作。

(一)提高关键语句的表达能力

只有更好的了解国家的文化特征,才会对当地民族的语言,文化,习俗等更加深刻的了解,才能清楚的知道双方文化的差异,这对医疗队的诊断是十分有利的。这就要求了那些处于一线的医疗队工作人员,至少有一部分的人是熟悉当地的语言文化和风俗文化的,最少知道一些关键症状和药物的描述,从而提高医疗队的准确度。在对他们进行诊断的过程之中,要充分地尊重当地的风俗文化和语言文化,例如在我国进行交流的时候,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以及工资情况,但是这些问题在西方是极为不礼貌的。在思维方式上面的差异主要是我们往往先陈述客观事实,然后再说出我们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但是在西方人的观点中,他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当下医疗队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二)寻找文化共同点

在进行医疗活动之中,为了加强交流,必须要找到文化的共同点,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进而更为方便的沟通。比如中非文化中都对年长者十分尊敬,在医疗援助时,在非洲老人的眼科治疗后,很多老人在看见医生的那一刻,会对着医生大笑,有的会竖起大拇指,有的会使劲和医生握手和拥抱。老人反反复复说着一个词“阿么塞格那胡(谢谢)。在非洲“光明行”之后,很多老人自发成为医疗队的推广大使,鼓励身边的人去中国医疗队检查、治疗,帮助很多非洲人民获得了健康。一些诸如针灸、拔罐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得到当地人的认可。

(三)时刻观察

在与他们的交流之中,要时刻观察他们的表情以及相关动作,从而为接下来的言论做出及时的调整。中国医生在当地也要努力学会方言,一些简单的问候道谢都要能够交流。

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援非医疗队在诊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语言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适当的解决方法当的解决,这对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周文妍.浅析山西援非医疗队卡拉地区的语言运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6)

[2]秦浙学; 徐帅; 卢彩宝; 易善红.援非军医专家组英文授课的教学实践及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17(02)

课题:2021年陕西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陕西省援外医疗语言交流障碍问题研究”(S202111840059),西安医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陕西省援外医疗语言交流障碍问题研究”(121521059)

作者简介:【1】朱晓娟;性别 女;民族 汉;出生年月 1984年3月;籍贯 甘肃兰州;工作单位 西安医学院;研究方向 医学英语;学历 硕士研究生;职称 副教授。

【2】郑倩怡;性别 女;民族 汉;出生年月 1996年2月;籍贯 陕西西安;工作单位 西安医学院;研究方向 医学英语;学历 硕士研究生;职称 助教。5831760F-8CE3-4ADD-9B8A-586364E659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