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己及人”助推大学和谐师生伦理关系的构建

2021-01-21 11:59严歆然龚佳欣郭晓蓓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伦理师生关系

严歆然 龚佳欣 郭晓蓓

摘要:仁是儒学思想的理论核心,而推己及人则被广泛认为是实践仁道的方法。面对当下大学良性师生关系的建设问题,深入探究这一思想,学习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对于助推构建和谐大学师生关系具有重要启迪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推己及人; 师生关系;伦理

大学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师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构建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也是促进构建大学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助力器。“推己及人”思想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其恰可以为和谐大学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指导。

一、“推己及人”的理论内涵

中华民族自古便是一个尊礼仪、尚伦理、重道德的民族。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的思想为以己为本、后推及人提供理论根源。孟子也曾对这一思想进行阐释,《齐桓晋文之事》中有一段,(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推己及人”实质上是一种以己为本的思维方法。推己即将个体自身看作是一切行为规范与人际关系的原点,将自己的本性或者自然合理的感性作为决定外界事物的依据。而及人即强调将“内得于己(来源于己)”的本性之善推及施于外人,把自己固有的本性或者自然合理的感性推及施于外人,使得自己的本性获得现实性。“推己及人”是由己及人与由人及己的内在统一。从本质上来说,“推己及人”是一种由己至人,再由人至己的双向思维。

二、构建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价值与常见伦理问题

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是双主体下师生文化、情感与人格相沟通与感化的社会互助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看作是学校师生关系的理想表现形式,教师和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基础下,实现师生在三观、人格与文化等各层面的充分沟通,达到相互理解、尊重、共同学习进步的社会关系。

在大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利于促进学生从关注老师转向更关注自己、提升学生自我主体意识,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师提升业务能力与提高自我效能感。再者,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高效课堂的实施。

针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这一问题,可以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基本问题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师生双主体间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寻求平衡。首先,从道德价值观层面来说,师生之间的道德观、价值观具有明显差异。最突出的表现为师生之间“代沟”明显。师生代沟越大,就越不利于进行沟通。其次,从利益层面讨论,师生双方对彼此的期望与需求不一致。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希望学生尊重与信任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参与教学,现实与理想预期不符从而产生心理落差。对于学生而言,一些人一切从自己出发,认为自己是主导者,认为教师首先应当服务自己。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利益与需求不一致。

三、“推己及人”助推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启示

“推己及人”是仁者爱人思想的中枢价值,“师生互爱”则体现为师生关系的伦理本质。在平衡师生間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中需要推己及人,由此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推己及生”与“推己及师”的双边良性循环,使得师生之间教学相长,成为师生学习共同体。

1.构建大学和谐师生关系需要学生以爱待师,换位思考

大学生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要推己,更要及师。在师生关系中,学生需要突破以自我为核心的固态思想,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人与人相互平等的角度上,站在老师的身份上体会老师的不易,替老师考虑问题。教师渴望被学生尊重,渴望获得良好的课堂环境,学生则应尊重并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由此实现师生共创高效课堂。同时,大学生在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时,也应当不断反思自己。作为群体施教而言,教师普遍处于一师对多生的情况,教师不可能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与个人感受,则更需要学生推己及师,换位思考。

2.构建大学和谐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以爱待生,包容学生

教师职业关系与人道关系相统一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应以仁爱之心滋养师生关系,以平等之心守护师生关系。对话是人作为一种关系性存在的内在要求,沟通则是师生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必要途径。学生渴望被关爱,希望同老师成为良师益友,教师则应当积极与学生交流,关爱学生,当学生犯错时理解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包容与引导学生,才能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3.教学相长,培育师生学习共同体

教学相长是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下的相互促进关系。只有教师与学生双方践行以爱待人,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学会推己及人,以教师积极地教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以学生积极地学促进教师积极地教,使得师生之间相互促进,成为师生学习共同体,才能构建民主与平等、尊重与信任、共同进步与发展的和谐友爱的大学师生关系。小结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以人育人。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不是个体的发展关系,而是相互交流、依赖,作用的整体发展关系。在大学中,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稳定的教育结构和特殊的伦理结构,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师生双方的发展。“推己及人”思想内蕴的伦理价值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可供大学师生在处理彼此的伦理关系问题时学习、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钱广荣.推己及人:儒学和谐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2):37-40.

[2]孙楠.新时代大学师生关系的构建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48-51.

[3]徐彩云.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1(1):50-51.

[4]李丽.关心型师生关系及其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1.严歆然(2001.09-),女,汉族,陕西省商洛市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2.龚佳欣(2001.07-),女,汉族,陕西省汉中市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9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3.郭晓蓓(1984.01-),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哲学。

猜你喜欢
伦理师生关系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员工伦理型领导原型对伦理型领导有效性的影响:员工崇敬感的中介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师生关系好很重要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