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路径探析

2021-01-21 11:59杜留荷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育课思政传统

杜留荷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其发展,不仅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必须工作,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高校生对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尽快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当中及其关键。以下就两者的高效融合进行研究分析,为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充分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重塑民族文化内涵,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关键字:路径;高校思政工作;传统文化

引言:思政教育是社会或者整改社会群体通过一定的道德规范、政治观点,对其成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使之发展成为顺应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高校生的思政教育一定要在高效性方面下功夫,高校怎样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为高校生提供思政教育,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切实深入学生内心、外化于行,进而获得高校生对思政教育的切实认同和践行成为一项重要课题。现就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当中推行路径加以分析探讨,希望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有积极作用。

1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

1.1促使高校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包含价值观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仍有一些负面因素影响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发展,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而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这些负面因素迅速传播,给高校生带来了消极影响。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工作当中,能够很好的控制这些负面信息的传播,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辨别能力,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肩负起国家发展的重担[1]。

1.2有利于培养高校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生的道德修养与其正确的价值观也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古人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简言之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论在当今社会依旧适用,将这一理念应用到当今思政工作当中,能够很好的培养高校生的道德修养。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与优良的道德品质是高校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所以,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工作相融合,才可确保高校生找到正确的人生轨迹,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及道德品质。

1.3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学生是校园的主体,而校园又是建立和谐校园环境的载体,高校只有创建优质、轻松、和谐与自由的校园环境,才可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当今高校当中,有不少学生都是独生女,他们大部分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交际,同学间的关系也非常紧张,这对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不利。但是如果将传统文化当中的: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理念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当中,向学生传递“人和”的理念,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强与同学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交友环境,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2]。

2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不足

2.1传统文化对高校生的影响力减退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种信息传播迅速,大量的外来文化涌入,致使本土文化的影响力逐步减退。有调查发现,在过节方面,有几乎70%的学生喜欢过“洋节”;相较于对西方节日的熟悉情况,仅有一半的学生可以正确回答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仅有30%的学生持乐观态度。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观念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受多元化理念的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程度逐步下降。传统文化当中的道德理念以及集体观念在多元化的影响下,对高校生的影响力逐步下降。比如传统文化更加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谐相处,弘扬互助、友爱、团结的精神。在当前越发注重与发扬个体精神的背景下,自身的和机体主义精神相契合的品质,比如互帮互助等,对高校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弱。特别是手机作为人与人沟通交流的关键工具,很多高校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越发闭塞,封闭性越发明显,越来越多的高校生沉溺于手机网络,而且将其当做交友学习的主要方式,反而与其周边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越发匮乏,缺乏对社会的认真能力以及主动交往能力,缺乏集体主义当中的互动精神以及团结能力[3]。

2.2传统文化的优势难以难以发挥

一些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期间,并未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在教育期间一些高校并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更不可能将其纳入教学方案的研讨与实施当中。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及其内容应当做到与时俱进,综合社会发展现状积极转变,以充分体现出其针对性与时效性。在调整教学内容及其方式期间,一些高校,通常比较看中相关专业的考察及其课程设置,却忽略了传统文化本身的教育作用,一些高校虽然已经创设了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但大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呈现,其课程设置的效果难以体现[4]。

2.3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部分从事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教师,在专业教育能力方面和传统文化根基方面都没有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需求。有些从教老师是从其它方面专业临时调到传统文化教育岗位的,其传统文化根基比较薄弱。在目前师范院校各学科教师的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当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育不是所有学科都开设,这就产生了部分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足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和行为举止中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言传身教作用。并且,在教师的知识结构方面,针对各科门类学科的贯通性比较差,仅有少部分教师对学科知识相对精通,但对相关专业的知识内容了解比较少,跨学科知识储备缺乏。

3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工作融合的路径

3.1重視课堂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待传统文化必须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根本原则,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只是一味的厚今薄古,丢弃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就会丢弃我们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课就会失去精神和灵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想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坚持创造性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创造性地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切实做好转化和创新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具体而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优秀传统文化全新的时代意义,使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当然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结合过程中,还要进行创新,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传统文化,以促进其影响力的增强与提升。高校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对待传统文化还应该注意探索其历史渊源,挖掘其根本魅力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第二,融合多种优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多种文化,不同种类文化都具有其优点,并且每种文化都是平等的。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民族,愿意吸收和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高校思政教师应该持有包容的态度,引入和吸收其他优秀的文化,更好地培养学生博大、宽广的胸襟。第三,传统文化应该具有生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只是单纯地依赖思政教师去讲解传统文化,难免显得有些枯燥和乏味,因此,思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影视资料等方式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传统文化,更好地汲取其思想精华,更加深入地挖掘其时代价值。在课堂上思政教师应该通过活的传统文化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6]。

3.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目前,在人们的生活中互联网发挥的作用和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开展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的优势,更好的传播优秀文化。当前,我国多数高校在思想政治课开展中并没有利用好网络平台,没有发挥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对此,高校思想政治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高校可以借助網络游戏、国学论坛、国学网和高校联盟等开辟网络阵地,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学习传统文化,还可以利用微博、QQ、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中来。二是有机地结合传统文化与网络平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开展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往往只是注重传统文化的再现,也就是说将传统文化简单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忽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我国拥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种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新的意义与价值。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开展过程中,在利用网络平台宣传传统文化时必须要注意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需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与价值,为大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增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结 语:

总之,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当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没有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作用。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当中传统文化的缺失问题,一定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同时积极采取合理措施,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当中融入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除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还能够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付秀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析[J].2021(2015-6):148-149.

[2]葛崇勋.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7(8):3.

[3]方舒,何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以道家思想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8):2.

[4]李素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评《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0(9):1.

[5]赵栋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路径分析--以贵州大学为例[J].2021(2019-6):94-98.

[6]杨炳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5):4.

[7]田蕾.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2021(2017-10):144-145.

猜你喜欢
教育课思政传统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省长上了一堂“教育课”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