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策略初探

2021-01-21 16:29程涛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管理策略小学

程涛

摘要: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小学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据重要作用,在此阶段接受良好教育,培养学生性格和思想观念,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小学班级的管理者,相关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建良好学习氛围,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策略,以班级为单元,介绍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探讨相关的管理策略,以期更好的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策略

引言: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程度尚浅,认知水平不高,毫无社会经验,易受到其他事物和事情影响和干扰。因此,在班级教育管理下,教师应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以父母心开展相应的育人工作。其次,该阶段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低,教师要进行鼓励式教育,对学生进行言语赞美,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长处和优势,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意识的形成,为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一、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灵活性

在当前中国教育现状下,传统教育因其死板固执的教育方法,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渐渐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在现代化教育下,将更多灵活性的教育理念带入到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可根据学生的差异化特点,结合当下先进的学生教育理念,制定符合小学阶段班级管理的相应制度和方法,在突发问题的解决中,无论是生活问题还是学习问题,都应秉承灵活多变的原则,力求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各项需要,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公平性

在当前社会发展下,在管理班级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教育公平性原则,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教育。优秀的班级干部团队会促进班级教育管理,在选择干部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优缺点,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进行合理分析,选拔适合团队,组建优秀班级干部团体。其次,在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还应做到赏罚分明,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嘉奖,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除了要给予适当的惩罚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维护班级管理秩序的公平性和公开性[1]。

二、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以心育人,用父母心去对待学生

在中国当前教育背景下,由于初次离开父母,陌生环境和人群给学生带来压力,造成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安全感,存在焦虑情绪,不利于个人发展。教师应以父母心对待学生发展,传统学生管理中,教师多以严厉的姿态出现,使学生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而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应以心育人,用父母心对待学生。因小学阶段教育特殊性,教师应打破固有的管理思维,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多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去思考问题。其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学习和生活为依据,解决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在良好学习氛围下,推动师生关系发展,帮助学生发展,促进小学班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进行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对待学生,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刚柔并进,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纽带关系,其次以学生主体意识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力,处理好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当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冲突矛盾的产生原因,主动聆取学生想法,切勿片面否定,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解决好学生之间的摩擦问题。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陌生环境下,不易表露实际想法,所以在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心理发展,创建良好班级氛围,推动学生发展[2]。

(二)健全教学评价机制,发现学生优点

由于认知水平,智力情况以及自身特点等不同,小学阶段的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在成绩高低不同,但是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成绩不应作为评判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若教师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则会造成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且在小学阶段教育过程中,学生发展潜力大,教师应教师应注意平时对学生学习以及各类行为的观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凸出学生的个性优势,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其次,在小学班级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可以以德智体美劳五方面作为学生评价的参考依据,以综合评分作为评价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情况的客观依据,凸显评价的科学性,使学生了解自身长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例如,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生发展各不相同,有的学生文化课较弱,但是在体育特长方面尤为突出,有的学生则是美术和音乐方面更具有优势。对于学生不同学科的学习情况差异,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在长跑运动会上,可以多鼓励在体育有特长的学生进行参与,在学校举办的书画大赛上,则可以组织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参与等等,上述活动都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良好平台,可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学习自信心,以单科优势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在上述活动的表现情况,纳入到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将其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体系。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德育发展

在小学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班级文化占据重要地位,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阶段,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直接教育,多以委婉,学生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避免过激言语损伤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例如,在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文化活动,促进班级文化氛围养成,提升学生思想道德觉悟。比如,班级内部文化墙展示,书法比赛活动,举办故事会活动、阅读书屋、一日名言警句等,在文化活动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在浓厚文化氛围下,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3]。

(四)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学生成长

由于年龄因素,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不符合课堂举动,导致学习效果的低下。在小学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加强自我控制能力,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制定合理教学方案,以期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增加游戏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好动、好奇、好想时期,游戏作为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可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自愿投身到学习中来,从而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显著提升学生的时效性。其次,教师在日常班级教育管理中,还应不断加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如要求学生以自身情况为基础,列举一份自身优缺点清单,根据自身缺点制定解决方案,并分享解决成果,从而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在出现行为错误时,能主动的纠正自身行为,对于班级教育管理的细致化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结论:小学教育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班级教育管理中,教师做到以心教育学生,从学生的身心发育的特点入手,关注学生全面化发展。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帮助学生从小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同时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组建一支优秀的班集体队伍,维护好班级管理秩序,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鄢玲. 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策略初探[N]. 贵州民族报,2021-11-10(B03).

[2]罗江林. 师者父母心,立德促发展——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三)[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4.

[3]赵英.师者父母心,立德促发展——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J].新智慧,2019(05):41.

猜你喜欢
管理策略小学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浅论肝胆胰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与管理策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医院在职职工体检结果分析与健康管理策略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特殊生校园管理策略探析——以福州第十五中学平安校园建设特殊生管理工作为例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