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路径研究

2021-01-21 18:00金晶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大数据时代

金晶

摘要: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各种可携带电子设备的出现,大数据的功能和价值不断被发掘和利用,高等教育领域也掀起了应用大数据的热潮。习近平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高校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先锋阵地,容易受大数据更新换代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容易受波及。因此,深入研究和剖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视域下发展的契机与面临的挑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最新信息技术耦合发展,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需要破解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路径

1导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的兴起,不断刷新并改变着人们的思考和思维模式。“大数据”概念提出后,加速了社会和思维模式变革,有科研工作者甚至认同“得数据者得天下”观点,也使得大数据技术的开发、人才的培养及战略的制定逐步成了关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各学科领域的学者都在积极探寻大数据所带来的变革和深远影响,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于具有“学科之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毫不例外。而通过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笔者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核心,加强各相关院系及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加强教育理念的轉变,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实施多模式联动的教育模式,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并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与法制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教学模块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2.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待更新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而新时代大学生处于信息时代,信息碎片化严重,大学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信息,这就导致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与西方社会思潮多元化很容易对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时代变革倒逼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以取得更好的教育实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但是目前,我国的思政教育内容存在着较为深奥、老旧、枯燥、偏理论轻实践、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思政理论课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讲授的内容也。

2.2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缺乏适应性

首先,新时代下的大学生群体,个性鲜明、富有主见且较为敏感,受互联网普及的影响,学习方式也发生转变。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太关注网络信息,缺乏对多元知识的了解,很难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一方面,学生不能及时改正错误、端正态度。另一方面,教师很难融入学生群体,进而难以树立自身威信。其次,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授课普遍是采用大班统一进行集中授课的方式,这样的教学内容比较集中,理论讲解又不够深入细致。一方面缺乏和老师的良性互动,继而导致学生的听课效率较低,对于课程内容无法及时消化吸收,学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这使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现实需要脱节,难以适应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需求。

2.3学习与应用脱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只有理论学习,没有实践应用,学习与应用脱节,没有做到“知行合一”。部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政治化”,流于形式,脱离学生思想实际与生活实际,政治色彩浓厚,内容单调,缺乏时代性和新颖性,部分学生和老师的思想政治积极性、主动性较差,教学效果不佳。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与差异性,一概而论,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和心灵沟通。同时,由于思政课程缺乏经费支持,导致外出教学活动、实践学习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3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路径

3.1采取多模式联动的教育模式

传统教学方式下的高等教育主要采取的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授课模式,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而大数据背景下,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模式可以采取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及网络教育等模式展开,实现多模式联动。这种教育模式,需要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为补充,以网络教育为延伸。也就是说,专业教育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培养其他专业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修养等,网络教育突破地域、时间限制,实现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目的。

3.2净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社交环境

大学生是网络空间的常客,更容易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数据信息,甚至是虚假信息和非法信息,这些不良数据信息会潜移默化地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效。为此,网络主管部门要掌握网络空间舆论的正确方向,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分析整合能力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坚决阻止能够误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有害数据进入学生视野。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的网络安全监管,开发数据筛选技术,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负责网络监管与净化,对发布不良信息和污染网络空间的主体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保障网络空间的“纯洁性”。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大数据技术水平和科学研判能力,对网络安全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社交环境。

3.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承担者从狭义上讲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任教师和党政工作队伍,广义上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员育人的事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全员育人理念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首先,要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人员的相关待遇,落实相关政策,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成员有稳定的大后方。其次,要进一步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形成规范有序的引进、考核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打造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需要形成规范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进而才能形成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队伍。注重自身队伍人员的培育、进修工作,以持续不断的投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再者,高校要加快加紧落实教育部门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政策,加快配备高校辅导员和工作队伍的教师需求。教育主管部门要善于解决教师发展中关注的问题,为老师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把握教师成长的发展规律,注重教师自身素质和作风提升,在落实政策和提升服务中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合理有序的发展平台。

3.4将爱国主义教育等教学模块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

教学模块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整个框架的核心所在,体现在教育教学模块的具体内容。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模块的核心内容设计应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与法制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展开。每个教学模块的内容都相互关联且必不可少,每个教学模块环节的内容可以融入相应内容教材的编写、课件的制作、小组研讨、课程传授等环节来实现。

结束语

总之,大数据时代赋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使命,也为之提供了技术手段与方式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抢抓大数据特点与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感,稳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檀江林,吴玉梅.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03):72-75.

[2]黄欣荣.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变革[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03):94-101.

[3]钱云光,骆睿,张凤寒.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2):66-67+80.

[4]王国军,刘爽.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理论观察,2014(01):143-144.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浅谈城市照明管理的现状及改革路径与发展趋势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