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思维“秘密”,尽情“燃烧”材料

2021-01-21 20:29潘丹丹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秘密

潘丹丹

摘要:面对一道陌生的事件类作文材料时,能否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恰当地挖掘与原材料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的事件,“燃烧”材料,绘制原材料背后更大的图景,并通过一定方法将这些材料有效联结起来,直接关系到考场作文质量的优劣。

关键词: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事件类材料作文

一、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在写作中表现为思维視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即可根据原材料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发掘与材料中的事件具有正相关的事件。逆向思维即“反其道而思之”,大胆思考那些与原材料中事件发生的条件或者结果呈相反性质的具有负相关的事件。当学生洞悉了思维的“秘密”,材料就不仅是材料,而可能成为思维的源泉了。

二、事件类材料作文的特点

无论是时事类的事件类材料还是故事类的事件类材料,都会牵涉到事件本身、人物行为、结果导向等要素,而这其中的每一种要素都有多种可预设的条件和相应的结果,这种内在的联系往往体现为因果联系,再加上对不同的叙事对象而言,因果是可以互相转化或者互相依存的,所以材料表面上看是一件事,但涉及到的对象、原因和结果可能多种多样,于是就给了我们发散和联想的思维空间,也给了我们逆向思考的可能性。

以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探究事件类作文教学案例

笔者先以原创作文题目为例进行教学案例的详细分析与说明。以“桂林航空机长允女友驾驶舱”热点事件为例。“桂林航空机长允许女友进入驾驶舱”的热点新闻事件如下:

近几日,大家被“桂林航空机长让女友进入驾驶舱”的新闻给震惊了。网上的一张图片中,一位长相身材都不错的女子,正对着镜头摆出愉快的笑容。她拍照的飞机正在飞行中,而她的跟前,竟然还摆着茶杯,女子显得莫名地享受。这一幕,直接让网友愤怒了:飞机上那么多人的性命,他们竟然不管,在正在行驶的飞机上愉快地摆拍?而且飞机上是有严格的指令的,其余人是没有资格进入驾驶舱的。就因为一个不懂事的女友,以及一个为博得美人一笑的男友机长,让整个飞机上的乘客提心吊胆。这件事被披露后,所产生的后果,恐怕不是这个机长所能承受得起的。因为这件事,桂林航空的信誉度直线下降,不仅如此,机长被终身禁飞,所有的高层全部受到牵连,当时的机组人员也全部受罚。要知道,就是这样一个举动,让原本前途光明的机长,瞬间失去了所有的机会。培养一位合格的机长,至少需要7年,更是花费数百万,这样的代价,一夕之间全部湮灭。

有人认为应该严惩,有人认为处罚过重,又没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培养机长不容易,花时间和金钱。

(一)众人拾“薪”柴火多——发散思维,从材料中确定论点

这道根据原事件自主改编的作文题目明显具有两面性,因为材料的“任务段”中说到“人们对此次事件的处理结果持不同意见”。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辩论赛的形式讨论“为何会有不同意见”。假设正方持“应该严惩”观点,反方持“处罚过重”观点,这场“有预谋”的辩论赛会让结果很自然地导向正方,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会从材料中明白其实质不仅仅是“自娱自乐”,而是在“威胁乘客生命安全”;不仅仅是“违反规则”,更有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不仅仅是机长和其他机组人受罚,而是会令“ 企业形象受损”,负面影响相当之大,等等,这都是正相关的合理联想。总而言之,我们探讨的原事件中或大或小的影响都逃不开科学的联系——因果联系,而这种因果联系,也恰恰需要发散思维才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事件的全貌。最终,我们得出中心论点——“后果很严重,所以要严惩”。

很显然,这也是出题者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希望所有人遵守规则,也是最倾向的写作方向。这里补充一点,不管学生最后选择哪个角度,在写作一开始,必须先回答题目中的问题,即明确说明你是认为“应该严惩”还是认为“处罚过重”,这也是这一类含提问式的作文题目需要注意的一点。

从材料中提取论点这一步基本完成,现在可以大概确定写作方向和几个分论点了。但是考场之上,学生手头就只有这样一则材料,怎么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内容充实,思维活跃的文章呢,接下来用论点回扣材是很关键的一步。

(二)巧手燎“原”火焰高——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燃烧材料

1.燃烧表层材料

何为“燃烧”?意思就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包括看得见的材料和看不见的材料。以我的观点“应该严惩不贷”为例。因为第一步燃烧的是表面材料,而批判的又是机长的荒唐行为,所以要学会先从材料中提取出关于机长的行为表述。(发散思维在这里体现为“果因关系”的表述,即从人物的行为来进行定性和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从材料中可以联想到,机长的行为是因为他“不守规矩”,不负责任,甚至是无知到漠视生命……

2.燃烧深层材料

这仍然需要强大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比如说,试想万一女友在飞行的机舱内操作不当,飞机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属于正相关的假设联想;还比如说,机长肯定知道飞机上的规矩,但他无非是给女友个“人情”,走个“后门”,但是不敢保证之后不会有其他机长效仿此机长的做法,这么一来,这些明令禁止的规矩不就成了摆设?这也属于正相关的假设联想;再比如说,想到马航事件,虽然坠机原因不明,但是飞机不同于火车和轮船,一旦坠毁必将机毁人亡,无数人的幸福在瞬间毁于一旦;别忘了,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也是因为司机受到无关人员的干扰……这些属于正相关的“类比联想”,等等。

再用逆向思维思考与此事件原因或结果呈相反性质的负相关的事件,不难联想到,多地报道“公交车司机在危难关头履行职责,使尽全力停车维护乘客安全”的事件,还有公众熟知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中,“川航机长危难关头坚守岗位,誓死保护乘客生命安全”的英雄事迹……这都属于与原事件负相关的“对比联想”。

3.恰当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将材料集中起来

高中议论文中,我们常用的论证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假设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道理论证等等,实际上,论证方法就是思维的外化,我们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将表面材料和深层材料联结起来。在这里,笔者先做一个示范:

分论点1:唯有严惩,才能让“失职失责”折翼! 对规则的漠视,是他们失的“第一份职”,唯有严惩“违纪失责”,方能彰显规则的正义!

作为机组成员,其职责便是严格遵守飞行规则,给乘客提供有安全保障的服务,而其中何闲杂人等不得进入驾驶舱,这是保证安全飞行的重要规定! 然而,这位机长却罔顾规则,玩忽职守,让女友进入驾驶舱!(表面材料)万一女友一个操作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假设论证)违规的背后,或是出于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不造成影响,给女友点人情味走个“后门”也未尝不可! 然而,安全规则的制定是以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不严惩,侥幸成为恶习,那么乘客的每一趟出行有可能是奔赴死亡的亡命之旅,(合理想象)如果不严惩,意味着违规没有代价,试想又如何让众多掌控上百人性命的机长引以为戒界,在这一规则面前不敢越雷池一步呢!(假设论证)终身禁飞,虽是浪费了一个人才,却是在打造更多贤才矣!

接下来可以请学生继续试写一段有论点有论据的段落。这样操作下来,尽管学会拿到的只是有限的作文材料,但是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有限材料的背后是无限的材料,是更大的图景。通过挖掘表面材料和深层材料,解决学生“打不开思路”的思维局限怪圈,最后达到“有话可说”并且“说得漂亮”。

猜你喜欢
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秘密
愿望树的秘密(二)
独立思考成就独家新闻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我心中的秘密
第十三章 进化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