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2021-01-21 12:12李景铧关天雨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椎间盘

李景铧,关天雨

(昭通李景铧中医骨伤医院脊柱关节外科,云南 昭通 657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114个椎间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由一位主刀医师完成手术,采取侧卧位,健侧处于下方,屈膝,头部先前弓,使用软垫垫在髂腰部,用手触摸并标记腰椎脊柱突正中线、腰椎间盘中点横行线,髂嵴最高点。C臂X线透视下在体表定位穿刺部位,标记好穿刺点以及穿刺方向。常规铺巾消毒后使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浸润深度达到小关节突,穿刺点位于棘突正中线旁开10~14 cm,可向上端移动2~3 cm,C臂X线透视下进行穿刺。按照术前标记点缓慢插入18号针,针尖达到小关节突或者椎弓根内侧缘时,调整针的角度,达到Kambin安全三角区纤维环内。然后更换为22号穿刺针,并注入造影剂和亚甲蓝混合液,在穿刺处开一个8 cm的切口,通过穿刺针置入导线,逐层套管扩张,建立工作通道,然后置入椎间孔镜。使用专用髓核钳进入通道将病变髓核摘除,电凝止血,对破了的纤维环破口进行褶缩与成型,注入曲安奈德7 mg,缝合切口,加压包扎完成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4~6 d卧床休息,使用2 g头孢替唑预防感染,术后2~3 d使用甘露醇、神经营养物质;术后当日可在床上进行主动取髋、屈膝以及抬腿运动,术后1周开始进行“5点支撑式”对腰背部肌肉进行训练,术后12 d拆线,术后6周内避免弯腰以及负重。

1.3 数据分析

相关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0.0中分析,需要对比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

经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功能障碍缓解,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s,分)

表1 治疗前后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s,分)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t值 P值腰部VAS 6.4±1.5 1.4±0.5 2.06 0.035下肢VAS 8.2±1.0 0.8±0.5 6.09 0.010 ODI 65.5±7.0 11.2±6.3 16.58 0.000

2.2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00例患者中,优56例,良40例,差4例,优良率为96.0%(96/100);术后24小时无明显不适。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和疼痛科常见的疾病,也是造成患者腰腿部疼痛主要原因。相关研究显示[4],腰椎间盘发生退退行性的改变后,在各种外力因素作用下,纤维环出现破口、髓核突出以及脱出物直接压迫神经,从而引发疼痛以及功能障碍。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休息、制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进行消炎,而治疗后效果不理想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以及微创技术优化,PTED在临床中获得广泛使用。该种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PTED选择经皮后外侧椎间孔入路,对于椎间孔型以及椎间孔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并且该种手术无需进行全身麻醉和切除椎板,不会破坏椎旁肌以及韧带,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因此可减少术后不稳定以及椎间盘炎症等疾病,安全性高。本次100例患者经治疗后术后无患者出现不稳定以及椎间盘炎症等疾病,进一步说明该种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理想,安全性高,值得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椎间盘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半躺姿势最伤腰
揭开腰椎间孔镜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