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措施评价

2021-01-21 12:1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支气管炎实验组评分

朱 燕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徐州医科大学武进临床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主要疾病特征为支气管粘液腺增生,是老年人群常见病症[1-2]。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机体呼吸道防御功能逐步降低,机体免疫力降低等各因素影响作用下,该疾病难以治愈,而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会造成严重的日常生活质量影响[3]。临床相关研究指出,落实开展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该疾病患者的生活状况,提高临床治疗质量[4]。基于此,本研究进行了探索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措施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01月~2019年12月8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单双号随机化分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5~89岁,平均(69.45±7.85)岁;病程1~9年,平均(4.65±1.85)年。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7~87岁,平均(70.05±7.50)岁;病程1~9年,平均(4.50±1.95)年。两组的一般资料不存在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法,实施: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给予适当补充水分,开展适当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寒能力及机体免疫力。实验组联合优质护理方法,具体:(1)环境护理。营造温馨、舒适且安静病房环境;定时通风换气;合理调整病房湿度及温度;降低病区的人员流程情况,以营造良好休息空间。(2)健康宣教。给予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告知烟草的疾病危害性,开展相关并发症有效护理,给予多种方式宣教(如手册、图片、视频等),询问患者理解与否。(3)饮食护理。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多伴有食欲不振情况,护理人员给予积极讲解饮食治疗重要性,嘱咐并指导选择高纤维类食物、高蛋白食物,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等。(4)呼吸道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情况,如果患者未能自主排痰,则需给予吸痰器吸痰处理,以免出现窒息等情况,同时给予低流量吸氧。(5)症状护理。观察并监测患者的咳痰、咳嗽情况及痰液性质;详细记录患者的咳痰节奏及咳痰时间;给予患者进行有效咳痰指导,以免出现呼吸困难等现象。(6)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年龄大,且机体各项机能逐渐退化,以及疾病原因、陌生环境等影响,患者多伴有不良心理状态,如不安、焦虑、紧张等;护理人员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给予有效心理疏导;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以提高其治疗自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协助树立疾病治疗自信心,以及提高整体临床治疗配合度等。(7)出院护理。患者出院前一日,给予嘱咐相关出院后注意事项,相关健康恢复干预措施等;结合患者的疾病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保健护理手册,并嘱咐患者需保持适量运动,开展定期随访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护理应用价值,包括临床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处理数据经SPSS 20.0统计学软件,若存在数据统计差异,用P<0.05替代。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专业知识评分、技能服务评分、病症改善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s,分)

分组(n) 专业知识 技能服务 病症改善 治疗依从性实验组(n=40) 74.45±2.55 75.35±2.45 76.85±2.45 75.55±2.75对照组(n=40) 55.50±2.45 55.45±3.60 59.35±2.30 55.35±3.05 t 33.8920 28.9025 32.9362 31.1092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分)

分组(n) 时间 躯体功能评分 心理功能评分 社会功能评分 物质功能评分实验组(n=40) 护理前 55.95±6.65 59.75±6.65 58.75±6.70 57.80±6.35护理后 68.75±6.95 68.55±6.70 69.30±7.35 70.50±7.75 t 8.4161 5.8958 6.7090 8.0168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对照组(n=40) 护理前 55.75±6.75 58.95±6.70 59.05±6.50 57.45±6.55护理后 62.50±6.40 63.35±6.45 63.65±6.70 64.90±7.35 y 4.5895 2.9922 3.1166 4.7860 P 0.0000 0.0037 0.0026 0.0000 t护理前 0.1335 0.5360 0.2033 0.2426 P护理前 0.8941 0.5935 0.8395 0.8089 t护理后 4.1838 3.5363 3.5930 3.3159 P护理后 0.0001 0.0007 0.0006 0.0014

2.3 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 论

慢性支气管炎为呼吸系统疾病类型,以老年阶段为多发,是临床常见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大多是因为患者自身免疫力低,气管支气管感染、邻近组织感染等因素而发病,而且该疾病具有迁延不愈特点[5]。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生率增加。由于大多数老年患者的自身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性疾病,从而提出了更高的临床护理工作要求。其次,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包括咳嗽症状、喘息症状、肺部啰音症状等,并且容易反复性发展,进而导致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因此,临床需加强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起到重要作用[6]。

慢性支气管炎为常见的临床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主要诱发原因为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同时,如果患者伴有吸烟、过敏或过度劳累等情况,则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并诱发严重并发症如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另外,由于该疾病的病程时间比较长,患者机体各器官、免疫系统均受到长时间侵害,并导致其机体免疫力降低明显。因此,临床在给予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结合有效护理措施,以改善预后[7]。优质护理方法的护理原则为“以患者为中心”,并制定安全性、高效性及科学性临床护理服务,使患者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同时起到临床疗效提高作用。在开展优质护理方法过程中,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给予环境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症状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护理等措施,给予多个角度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8]。分析本次结果,实验组护理后临床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护理总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联合应用优质护理方法安全性更高,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且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后生活质量更高,更利于疾病恢复。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优质护理方法能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可以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后生活质量,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支气管炎实验组评分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我给爸爸评分
两种评分系统在脓毒症相关凝血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