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学表现对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诊断的价值

2021-01-21 12:12黄晓斌张世科罗东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
关键词:感染者真菌影像学

黄晓斌,张世科,罗东芳

(1.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惠州 516211;2.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康复科,广东 深圳 518116)

在年龄、机体损伤等因素下,有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此时真菌入侵难度降低,加之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滥用情况,使肺部真菌感染者不断增加。肺部真菌感染症状有隐匿性强、特异性差的特点,在鉴别诊断中容易和其他真菌感染、肺结核、肺癌等疾病相混淆,可能会错过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时间,造成肺部严重损伤,更甚者会累及其他脏器组织,死亡率风险增加[1]。X线能观察到肺部炎症情况,但影响因素多,有一定的误漏诊情况,很难对真菌感染类型行进一步的确定,若以此作为肺部真菌感染者的诊治依据,可能会延误治疗时间,更甚者会加重肺部感染情况,需谨慎使用。多层螺旋CT近年得到应用,对肺部真菌感染者的诊断准确率高,所获得的肺部图像有较高的分辨率,在检查过程中肺部真菌感染者不会受到辐射损伤,安全性高[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1月~2020年6月感染科就诊者中盲选出2 0 0例肺部真菌感染者,比对组:n=1 0 0,年龄21~69岁,平均(40.27±5.94)岁;女46例,男54例。试验组:n=100,年龄22~68岁,平均(41.30±6.02)岁;女44例,男56例。两组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病原学微生物检验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者;无精神类疾病,自主签署同意书者;肝脏、肾脏功能正常者;研究获得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对胸部X线、CT检查有禁忌或不依从;对碘海醇有过敏反应;认知、语言障碍,和医生沟通受阻者。

1.2 方法

比对组:X线检查,保持站立位,调整曝光条件后,对肺部行正、侧面的X线检查即可。

试验组:CT检查,CT扫描仪的电流、电压、螺距、层厚分别是250 mAs、120 kV、3.75 mm、7.5 mm,让肺部真菌感染者保持仰卧位,根据提示呼吸或屏气,由胸口肺尖位置逐渐扫描至肺底位置,平扫完成后,行碘海醇静脉注射,药物注射浓度、速度是300 mg/mL,3 mL/s,注射后行增强扫描,平扫及增强扫描数据均行三维重建处理。

1.3 观察指标

以病原学微生物检验结果为基准,比较肺部真菌感染者行不同检验的准确性。

检查满意度:由肺部真菌感染者填写院内自制的检查满意度问卷,所观察的角度有检查时效性、便捷性、准确性等,问卷回收后处理数据,0~59分者对检查不满意,60~84分者对检查满意,85~100分者对检查高度满意,后两者之和即是总满意度。

对肺部真菌感染者行CT检查后,行CT影像学分型,有结节型、弥散型、实变型、曲菌球型等。

1.4 统计学方法

性别、病原菌分布情况、满意度数据等均用百分数表示,在SPSS 23.0中行x²检验,课题有意义时,P<0.05,而(均数±平方差)表示的则是年龄等计量资料,检验值是t。

2 结 果

2.1 检查准确性

在肺炎真菌感染的检查中,试验组者实施的CT检查获得了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检查准确性[n(%)]

2.2 检查满意度

在检查满意度数据中,试验组所获得的数据达到了97.00%(97例),远远超出比对组的此项数据,两组间的数据差异符合常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检查满意度[n(%)]

2.3 肺部真菌感染者的CT影像学分型

在CT影像学分型中,弥散型最常见,其次是曲菌球型和实变型,结节型较少。见表3。

表3 肺部真菌感染者的CT影像学分型(n,%)

3 讨 论

医学技术发展快,市面上抗菌类药物增多,部分恶性肿瘤者会行器官移植、放化疗治疗,有抗菌药物滥用情况,使真菌感染事件不断增多,而肺部作为重要脏器器官,有着极高的真菌感染发生率。肺部真菌感染扩散途径多样,和其他感染症状有相似性,对其行病原学微生物检验,除检出准确率高外,能对真菌类型进行明确,对抗生素的使用有参考价值,是肺部真菌感染鉴别诊治的“金标准”。但病原学微生物检验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肺部真菌感染者在等待结果的时间内可能存在恶化的情况,若检验者经验不足,未遵循无菌检验的原则,会造成涂片污染,存在一定的检查缺陷,临床应用受限[3]。对肺部真菌感染者行影像学检查,对明确肺部感染程度有重要价值,在众多检验方式中,X线有检查过程简单的特点,其检查原理是电磁波对人体有穿透性,而人体不同组织间所呈现的厚度、密度有所不同,在对肺炎真菌感染者行X线检查时,感染位置和肺部非感染位置及其他组织的密度是不同的,X线被吸收的程度有差异,能通过X线片将图像表现出来,故简单的平扫即能观察到肺部组织。但X线的清晰度较低,很难对肺部真菌感染的具体情况进行明确,无法独立作为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依据,应用受限[4]。

CT对肺部真菌感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优势有密度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对肺部感染位置进行扫描后,能观察到病灶位置的病理变化,对肺部病变的特征和范围能准确的展示在影像学图像中。CT的检查原理是根据不同的射线或超声波,对同一部位行不同层面的扫描,对各种疾病均能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即使CT平扫对肺部真菌感染的准确性欠佳,后通过增强扫描的实施,使得感染位置和其他位置的对比度得到增强,获取的CT图像有明显的价值,能明确肺部真菌感染位置、感染程度等信息,效果较好。肺部真菌感染者被真菌入侵后有炎症或过敏反应,肺细胞有脓肿、浸润、钙化等情况,在CT图像中也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中常见弥散型、曲菌球型等[5]。对肺部真菌感染者行CT检查后,可发现感染位置多是在肺部下段,常表现为肺炎性支气管炎,若有血行播散的情况,则表现为多发性小结节,并存在晕征改变。此外,肺部组织被真菌侵入后,真菌会在肺内不断繁殖,除基本的感染症状外,还有肺部过敏、化脓症状,更甚者有肺坏死的可能性,在此作用下,肺小血管不断被侵蚀,有一定的梗死和阻塞可能性,在CT中表现为真菌球,特异性较强。

在肺部真菌性感染的鉴别诊断中,容易和肺水肿、原发性肺癌、肺结核等疾病相混淆,但各疾病在CT图像中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肺水肿常见玻璃样密度影、肺部呈大片状;原发性肺癌和肺部真菌感染在CT图像中的差异大,前者病灶边缘光整度欠佳,边缘位置有短毛刺,病灶体积小、空洞数量多,常分布在浅分叶位置,有较强的特异性。而肺结核在CT图像中可观察到病灶位置以肺下叶背段、肺上叶为主,病灶体积大,附近有卫星病灶等。CT及增强扫描的实施,不仅能使肺部真菌感染者阳性检出率得到提升,还能准确区分鉴别其他肺部疾病,在扫描后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结果,便于肺部真菌感染者尽早接受治疗,有缩短恢复时间、提升其满意度的作用[6]。

综上所述,肺部真菌感染者用CT诊断,有明确病理分型的作用,且有准确率高、图像清晰的优势,可观察到肺部真菌感染者的肺部感染情况,值得使用。

猜你喜欢
感染者真菌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千奇百怪的真菌
致命真菌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