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通信网技术》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2021-01-21 07:38黎雯霞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通信网工匠思政

黎雯霞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课程思政是指依托或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通识课等课程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上指出,“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教育部教高〔2020〕3号文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1]。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每位教师应该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到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目前关于高职专业课程的思政大多集中在理论和顶层设计层面,如张海洋探讨了“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融合逻辑[2],惠朝阳构建了“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3],杨晓慧研究了思政课程引领协同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4],李雄德尝试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5]。敖祖辉等解释了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6]。如何具体地将思政理念贯穿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缺少成功的应用案例。这里针对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学生,以“通信网技术”课程为案例,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贯穿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

1 高职《通信网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设计

《通信网技术》是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目标为培养学生具备通信网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和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严谨求实的职业素养。《通信网技术》课程基本技能教学环节需要加强学生对于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强化团队协作精神的训练。

1.1 课程思政目标和课程设计原则

课程思政目标:通过实施“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促进落实立德树人;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促进提升技术技能。

根据该课程思政目标,在进行课程思政时要针对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特点,优化课程设计。课程思政的设计遵循三贴合原则,即紧贴课程特点合理选择思政元素;紧贴学生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紧贴课堂特点合理选择课堂组织形式。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设计按照先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和实施原则,然后挖掘《通信网技术》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思政元素,最后将思政元素融入《通信网技术》课堂进行实施等几个环节。

1.2 挖掘《通信网技术》课程思政元素

《通信网技术》是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通信网技术》课程内容分为通信网技术知识和通信网技术应用两部分,通信网技术知识主要采用讲授的形式,通信网技术应用知识采用实验和实训周综合实训等形式,根据课程思政目标和原则挖掘《通信网技术》课程思政元素如图1所示。

图1 《通信网技术》课程思政元素

2 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实施案例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通信网技术》在课堂实施中结合课程特点,通过案例穿插、专题嵌入、讨论辨析等的巧妙融合,彰显岗位职责,科学精神、爱国主义、法治意识、工匠精神五个方面的思政主题。

2.1 融入“团结协作和相互配合”的岗位职责的案例

2.1.1 通过通信网设备维护的特点了解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的岗位职责

在讲授“通信网技术概述”内容时,首先介绍通信网全程全网的概念,即信息在发起端通过终端接入设备、传输链路、交换设备以及相应的信令系统、通信协议和运行支撑系统的共同协作,到达接收端,完成通信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具体网络、设备、协议的总和被称为全程全网。通信网设备整体与它的每个组成部分之间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通信网设备的维护工作人员只负责维护全程合网的一部分设备,因此维护工作人员之间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是职业化的通信工程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2.1.2 在小组作业中,践行“蚂蚁军团”的协作精神

在讲授“通信网的体系结构”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作业时,针对有的学生我行我素,不想融入团队的表现,讲述蚂蚁军团的故事,在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见到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壮观景象,那就是蚂蚁军团!蚂蚁是何等的渺小微弱,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处置它,但它的团队,就连兽中之王也要退避三舍。从这个古老的寓言人们可以得到启示:个体弱小,没有关系,与伙伴精诚协作,就能变得强大。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合作学习可以使大家共同进步。

2.2 融入追求不懈、奋斗不息的科学精神案例

2.2.1 通过电话机发明专利之争,强调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在讲授“通信网的终端设备”电话机内容前,通过讲授电话机的发明专利之争的案例,即美国科学家贝尔在莱斯发明的电话基础上改进了5丝米,“莱斯电话”居然可以进行双方通话的事实。说明了在科学探索的征途上,有些微小的差距,便把赢家与输家分别出来。赢家之所以赢得这些微小的差距,往往不是取决于智力或者资源,而在于再多加一把劲,再多走一步路的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2.2.2 通过殡仪馆老板发明自动电话机的故事,弘扬潜心钻研、追求不懈的科学精神

在讲授“现代交换技术”内容中,讲述美国人史端乔发明自动交换机的故事,史端乔本来是殡仪馆老板,由于人工接线员把本属于他的业务全部接到竞争对手的殡仪馆,导致史端乔生意逐渐低落。史端乔从此放下生意,潜心钻研3 年后,终于发明了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开创了人类电话自动直拨交换系统的先河。从这故事可知,创新不是高大上的口号,而是很实际的需要,当你发现一个行业不尽人意的地方,你想到了解决的方法,就打开了创新的大门。

2.3 融入坚定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的爱国主义情怀案例

2.3.1 通过04 机的成功研制,弘扬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

在讲授“电话通信网”内容中,讲授20世纪80年代中国程控交换机产业在引进-使用-落后-再引进-再使用的水平上徘徊,1991 年,年方38 岁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邬江兴主持研制出了HJDO4(简称04 机)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从而一举打破了“中国人造不出大容量程控交换机的预言”。几年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和金鹏等交换机领域的“五朵金花”突破了国外厂商的重围,并渐成隐然对抗之势。通过讲述中国程控交换机“从七国八制”中突围中的发展历程。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

2.3.2 通过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诠释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在讲授“移动通信网”时,通过讲授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1G 时代是一片空白,2G 时代跟随欧美技术,几乎所有核心技术和标准都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3G 时代实现突破,我国推出自主研发标准TD-SCDMA,实现了从“无芯”到“有芯”的突破,4G 时代开始与欧美并行,主导的标准成为主流标准之一,5G 时代领先制定技术标准。从移动通信“追赶脉络”的发展历程,介绍一批为中国之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中国企业(如华为、中兴等),多年来为了梦想的坚守、冲击业内技术高峰目标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教育学生最好的爱国不是喊口号,而是做好眼前的事,只有每个人做好了眼前的事,才能汇聚成自强不息的中国梦。

2.4 融入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案例

2.4.1 通过学习机房维护要求,培养学生机房安全意识

在进行“通信网设备认知”的实验时,首先介绍机房的环境要求、电气环境要求、温湿度要求、防尘要求、防雷要求和接地要求、防鼠要求等,强调严禁在机房内吃零食、乱扔东西,杜绝老鼠进入到机房重地的规定。然后针对铁路通信机房安全重于泰山的安全要求,指导学生学习机房维护纪律“三不动”、“三不放过”、通信电路维护纪律的“十不准”等安全纪律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机房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并树立“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服从统一指挥”的责任意识。

2.4.2 通过用户业务开通数据设置,强化电信安全法治意识

在进行“接入网用户业务数据设置”前,莫名其妙的推销电话,邮箱、QQ密码被盗,到底是谁出卖了我们的信息,我们的个人信息通过什么渠道扩散的等进行设问讨论,然后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主要内容是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等。对学生进行“遵守通信纪律,严守通信秘密”的电信法规教育。教育学生在对用户数据的处理时要遵守电信法规,维护企业和客户的正当权益。

2.5 融入“工匠精神”的意识案例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从事机械重复工作的人,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何谓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专”“严”“精”3 个字,解读如图2 所示,结合《通信网技术》综合实训要求在1 周内进行三网融合中的网络拓扑规划、容量规划、设备配置、数据配置、业务调试5 个部分的综合实训操作内容,引导学生在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时要有工匠精神意识。

图2 工匠精神“专”“严”“精”的解读

2.5.1 通过观看“中国光纤接入第一人”徐珺的奋斗人生的视频,诠释工匠精神的“专”

实训第1 天,学习“工匠精神”的榜样。徐珺是中国电信上海西区电信局线务员,他的工作说来简单,就是把电话线、网线安装进千家万户。但他的工作说来又十分困难,从电话、宽带再到光纤,3 次技术革新,几乎每次都让他一身的本领“归了零”,3次“归零”后的徐珺因专注于国内光纤到户安装维护的技术革新和实际应用,他发明的“四小工具”使光网普及中的入户瓶颈得到技术性突破,使电信上海公司暗线穿通率从10%提高到了51.6%,隐形光缆布放方法改进工艺使在暗管无法穿通的情况下,光纤也能美观隐蔽入户,他被通信业界誉为“中国光纤接入第一人”。通过徐珺诠释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教育学生认真做好每个实验,专注解决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就有了工匠精神的意识。

2.5.2 通过通号工程局集团“一人不伤,一事不出,一点不延,一线不错”的施工目标,强调工匠精神的“严”

实训第3天,针对某些同学有松懈的念头,讲述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企业之一的通号工程局集团对“工匠精神”的追求案例,通号工程局集团的施工以严著称,不断打造出闻名全路的品牌亮点:京沪高铁泰安站、昌福高铁南昌西通信机房,均被路局树为标杆;合福高铁质量工艺被称为“最美高铁,完美工艺”;宝兰高铁质量工艺被称为是“工匠精神”的完美体现。通号工程局集团于2017年荣获了“大国工匠杯·2017年度中国建筑业总承包500强企业”荣誉称号。作为通号公司随时补充的准员工,学生在学校期间,要严格要求自己,在配置数据过程中,要细心认真,严格检查每一步配置是否生效,数据是否正确。遇到调试不通,不要直接推翻重来。要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培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5.3 通过苏联的“联盟一号”航天飞机飞船坠毁事件,强调工匠精神的“精”

实训第5天,针对有的同学在数据配置过程中由于一个小的数据符号填写错误,导致网络调试不通,结果浪费了很多时间查找故障原因的情况,讲述苏联的“联盟一号”航天飞机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导致了飞船坠毁、宇航员丧生的惨剧。每个同学都应该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古训中获得有益启示。认真对待每项实验操作,决不忽视细枝末节,努力做到“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工匠”精神。

3 总结

课程实施结束后,基于学生视角,设计了针对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调查问卷,以了解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通过问题调查,专业课讲授中融入的思政内容,90.8%的同学表示喜欢并有必要,87.5%的学生认为对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影响和启发作用,92.7%的学生认为拓展了视野和提升了专业课的兴趣。可见在《通信网技术》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学生不仅掌握了通信网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提高了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升了职业素养,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集体观念、奉献精神并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管什么学科的教育,启迪心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7]。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怎样更好的利用适当的契机,合适的教学手段还需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通信网工匠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SDN-MEC配用电通信网任务迁移策略
GSM-R通信网多径干扰解决案例
PTN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