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浙江流域代表性水乡聚落布局差异性研究

2021-01-22 11:34宣璐瑶李嘉诚王雪如
山西建筑 2021年3期
关键词:塘栖京杭大运河水系

赵 琪 宣璐瑶 李嘉诚 王雪如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1 京杭大运河概况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大运河曾经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航线以及战略要点,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浙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省,是京杭大运河沿线的重要流域,分布着大量与运河紧密结合的水乡聚落节点。这些水乡聚落处于不同的位置、与运河有着不同的关系,在各种要素的作用下,呈现出功能、形态各异的布局特点。特别在城市化浪潮的背景下,大运河社会经济功能退化,航运功能发挥不足,导致水乡聚落的传统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建筑形制等方面发生变化,不同区段流域的不同水乡聚落对于时代变更所做的改变与更新大相径庭。

2 京杭大运河浙江流域分段及代表性水乡聚落

京杭大运河浙江流域主要分为浙北段和浙东段两部分。

浙北段运河为京杭大运河浙江段流域,北连江苏,自湖州南浔起,流经嘉兴至杭州拱宸桥,全长约120 km,联系了太湖水系与钱塘江水系。沿运河多形成带型聚落形态,并以运河为中心向外辐射城市形态。湖州、嘉兴区域城市中道路布局多与水系流向平行,水陆空间相近却互不干扰。

浙东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全长约125 km,其主航道西起钱塘江南岸,流经杭州西兴、绍兴后汇入姚江,后经余姚、宁波后合入甬江,过镇海区进入东海。浙东段运河水流形态相对均匀,流速平缓,萧绍平原水系多呈湖泊沼泽,形成破碎网状水系,由水系围合出不规则小型陆岛;天然河道区域多为山区型水流,水位变化明显。浙东段与自然水系关系密切,节省大量开凿工程量,故航道对于人工供给的需求较小,状态稳定,使浙东运河成为沿用与保存状态最佳的古运河之一。

京杭大运河浙江段总体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更新现状:传统水乡聚落被废弃或翻新,如湖州练市、宁波的高桥等;在发展城市的基础上被部分保护保留,如绍兴八字桥等;在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几乎被完全保护保留嘉兴乌镇、嘉兴西塘、杭州塘栖、绍兴安昌等。

3 代表性水乡聚落现状布局

3.1 练市

练市地处杭、湖、苏交界之处,原为近代开始生长的小型村落,经现代化改造和发展壮大后,因其旁流经有千吨级航道胡嘉申线、京杭大运河等多条航线,且凭借地理空间布局优势与交通便利性使得当地工业贸易得以快速发展,现为湖州示范工业功能区。

练溪横贯练市镇区,与京杭大运河相连,为客货运输船只出入、停泊之处。在1960年以前练市镇仅为普通水乡村落格局,沿练溪两岸分布“条带状”居住建筑群,且住宅数量较少,聚落规模较小;1980年后,城镇规模开始迅速增长,居民开始在练溪两侧原有的传统建筑之外建造新的城镇空间,居住区域向练溪南北两侧拓展,道路肌理较为完整;与此同时工业区域开始萌芽。

近年来现代经济迅速发展,而练市镇地处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中心位置,是浙北地区交通优势最佳的中心镇之一。同时练市作为环太湖产业带、临杭产业带的集聚区,是湖州市接轨沪杭、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在特色地理位置和规划定位影响下,聚落规模迅速扩张,工业组团依附京杭运河的便利性而急速膨胀。传统水乡聚落空间被完全闲置遗弃,建筑面貌残破,年久失修,但聚落空间形态完全保留,新的城镇沿老城与河道向外侧辐射性极速扩展,依托京杭大运河的航运功能沿岸大面积发展工业(见图1)。

3.2 塘栖

塘栖镇位于杭州西北部与德清县的交界区域,是京杭大运河进入杭州必经的门户区域。塘栖镇域临河而生,自元代武林港开凿新运河河道,大运河经塘栖入杭州之后,塘栖开设河船仓,开始兴起。城中人口有所增加,沿河道两岸建造诸多商业与居住建筑。明清缫丝贸易增长,塘栖成为蚕丝贸易集中点,整体发展迅速,至清时已然成为运河要道中的重要节点,作为蚕丝业与农副产品转销贸易的中心。清末时塘栖人口繁多,城镇规模呈自然生长状态,以运河为核心向两侧陆地拓展。

1980年以前塘栖镇区运河沿岸聚落呈自然生长状态,以京杭大运河沿岸区域为城市核心,沿南北向水网向外辐射形成带状聚落形态,离河岸越近聚落密度越高;1980年后开始梳理城市中的水网系统和规划层次,形成密度均匀但肌理破碎的聚落形态;2017年后为保护运河遗产对运河沿岸古镇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和改造,形成功能聚集的块状区域空间。

现代城市发展后多条闹市河流被填为马路,运河航道使用频率也逐渐降低,故相应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但因其作为杭州运河起点处的重要位置,其聚落布局得以纳入整体的现代化开发改造规划之中。

为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对原有的水乡聚落空间进行现代化修缮与改造,仅沿河部分传统空间得以保留与开发,沿河部分建筑面貌一新,均作为商业旅游建筑使用,但传统的街巷空间仅留剩沿河古道部分相对规整以供游人游览,游览区外均被拆除转化为中高层现代化商品住房。现对整镇进行统一规划划分功能区,沿河部分开发旅游街区,其余部分以居住为主,城镇边界处有小部分工业(见图2)。

3.3 八字桥

浙东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延伸段,也是我国先秦时期三条古运河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水乡聚落而绍兴是浙东运河流经的主要城市之一。

浙东运河绍兴段水系面积较大且均呈“毛细血管”分布,分割出的陆地破碎圆滑,双向河道交汇时形成不规则湖泊。由于水系占地较多,且分割破碎无规则,故难以形成垂直规则的道路,道路布局弯曲且密度较低。水系和道路交叉分割形成各种类型聚落组团。现以绍兴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分析浙东运河辐射区域空间现状。

绍兴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水系主要由稽山河和都泗河交汇形成,水系呈“T”字形布局,沿水系形成水乡传统聚落并向外辐射扩散。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加快,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周围建筑被拆除,水乡传统聚落水系、街巷、建筑肌理被破坏仅沿河两岸建筑被保留。

进入21世纪之后,一边是老房阴暗潮湿,生活不便,居民迫切希望旧城改造,提高生活品质。另一边是古城保护,传统水乡风貌的恢复。基于此绍兴设立了8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根据保护价值分成不同的等级,对老城区建筑进行部分拆除。因此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边缘现存的建筑主要为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多层建筑,而沿河两岸聚落保存完好并未发生巨大改变,主要以清代建筑为主,聚落空间形态为传统水乡建筑格局,以水系为主,街巷为辅划分建筑聚落组团,并配以桥、埠头、码头等节点建筑元素。

这种对传统聚落以街区的形式进行整体保留与使用的方法,使原有的居住建筑和街巷空间相对完整,仍对原住民保留正常的居住功能和可选择性的商业功能,即既可以在自有的沿街店面中进行商业活动也可选择仅作为自身居住,且区域内仅进行了现代基础设施的相对改造以保证内部居住者的正常生活,整体风貌修旧如旧,街区形象自然宜人。保护街区周边也建设有新的商品住房,形式与建筑高度与传统街区统一(见图3)。

4 差异性总结

4.1 历史形成因素差异

原先古时运河仅流经练市镇,依附人工开辟浇灌田地的河道而形成聚落,且来往贸易不多,整体以农业功能为主,故至1980年以前整体聚落形态均为小规模的带状空间;塘栖镇位于双江分流的端口,内有数条河流横穿,且为京杭大运河入杭的门户区域,具有联系各方经济贸易往来的优势区位,江南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塘栖商业高度发达,故聚落以运河及支流为核心,形成多核心的团式聚落形态;八字桥街区以“T”字形水系为主,分散有非常多细流河道,各河道将整体分割成诸多细碎空间,故以居住为主要功能,难以形成大面积的商业核心,聚落呈现无规则的碎片式形态。

4.2 现代规划干涉程度差异

练市镇距离主城区域较远,且现以工业和农业为主要产业定位,故现代规划中对于传统街区的保留价值重视程度较低,未对其进行现代化规划与梳理,街区内多为空置损坏的传统民房,仍处于完全未开发的破旧的状态;塘栖镇被纳入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之一,其规划定位需符合杭州整体走向,且意在打造一个与运河文化相关联的旅游型城镇,将旅游服务为主要发展产业,且前期传统街区破坏程度较高,故新建仿古历史街区,将传统建筑文化完全开发重塑;八字桥街区位于绍兴城中,多为居住建筑,且统一修缮改造后建筑居住使用程度较高,现仅将区域中主要道路规划为商业街区,其余仍供居民居住,属于半开发式现代聚落。

猜你喜欢
塘栖京杭大运河水系
古镇新韵
——千年文脉焕新生塘栖古镇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枇杷之乡戏枇杷
依河而生,因河而兴:元明清戏曲迭代与京杭大运河关系论说
京杭大运河与戏曲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塘栖慢悠悠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塘栖古镇,如诗如画的江南佳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