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神林序列花岗岩型铌钽矿矿物学特征

2021-01-24 07:57王志华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21期
关键词:矿化矿物粒径

周 杨,王志华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勘查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通过本次工作发现,研究区内铌矿化与正长细晶岩(斑岩)、白云母二长变粒岩等碱性岩关系密切,铌矿(化)体主要赋存在碱性岩脉内。含铌碱性岩脉的形成与分布受到了区域北西向构造的控制,总体呈北西向脉状侵入于中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体中,铌钽成矿带在空间上与碱性岩浆活动带的分布一致,碱性岩脉具全岩普遍矿化的特征,几乎是岩体即矿体[1]。

1 含铌碱性岩野外产出特征

通过本次工作,在研究区内新发现含铌碱性岩脉6条,分别分布于小团城、王连沟至小龙沟和冷沟一带(图1),岩性主要为黑云母正长细晶岩、绿帘石化正长细晶岩、白云母二长变粒岩、白云母钠长变粒岩等,呈脉状侵入于中元古代河北岸片麻状含斑中粒钾长花岗岩中,与围岩为顺层产出关系,片麻理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或呈小角度相交,界线清晰,围岩蚀变不发育,表现出明显的突变关系,见图2。岩脉规模差异较大,延伸长度在100m~1200m之间,出露宽度一般5m~10m,最宽处可达30m,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倾向210°~230°之间,倾角56°~80°之间,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2]。

图1 碱性岩脉空间分布情况地质简图

图2 碱性岩脉野外露头、与围岩接触关系

2 含铌碱性岩岩石学特征

通过野外系统采样,并选取15件有代表性的新鲜样品进行了岩矿鉴定,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镜下鉴定,发现研究区内含铌钽碱性岩脉的岩性类型比较简单[3],主要类型有:黑云母正长细晶岩、绿帘石化正长细晶岩、白云母二长变粒岩、白云母钠长变粒岩等。分别描述如下:

黑云母正长细晶岩:主要出露于油路沟K1矿化体,整体呈灰~浅灰色,块状、片麻状构造,似粗面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正长石、钠长石、和黑云母,含少量的磁铁矿和绿帘石。其中正长石含量在45%~65%之间,呈板条状,粒径0.02mm~0.15mm,少量可达0.5mm,格子双晶和卡式双晶较发育,定向排列;钠长石含量10%~30%,呈它形粒状,粒径0.02mm~0.2mm,可见聚片双晶,双晶纹较宽;黑云母含量10%~15%,呈细小鳞片状,粒径0.01mm~0.1mm,少量可达0.3mm,绿褐色、褐色,定向排列,手标本与镜下特征见图3。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含量4%~6%,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径0.01mm~0.6mm,沿矿物边缘或裂隙被赤铁矿交代,定向排列,浸染状分布。见图4。

经人工重砂和电子探针分析,常见的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榍石、独居石、方铅矿、铌易解石、氟碳镧铈矿等。

图3 黑云正长细晶岩手标本和镜下特征(单偏光)

图4 磁铁矿(Ma)被赤铁矿(Hem)交代光片(-)

绿帘石化正长细晶岩:矿物成分主要为正长石、钠长石、和绿帘石,含少量的黑云母、白云母和石榴子石。其中正长石含量在60%~80%之间,呈板条状,粒径0.02mm~0.15mm,少量可达0.7mm,格子双晶和卡式双晶较发育,定向排列;钠长石含量10%~15%,呈它形粒状,粒径0.02mm~0.15mm,可见聚片双晶,双晶纹较宽;绿帘石含量10%~25%,呈微粒状、细小柱状,粒径0.01mm~0.15mm;黑云母含量2%~5%,呈鳞片状,粒径0.02mm~0.15mm,褐色,定向排列;石榴子石含量3%左右,等轴粒状,粒径0.2mm~0.5mm,淡粉色。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含量2%~3%,呈半自形粒状,粒径0.01~0.1mm,浅棕色,沿矿物边缘或裂隙被赤铁矿交代,定向排列,浸染状分布。

经人工重砂和电子探针分析,常见的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独居石、钍石、铌铁矿、氟碳镧铈矿等。

白云母二长变粒岩:主要分布于DK2和K5矿化体内,灰褐色,块状构造,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正长石、钠长石、和白云母。其中正长石含量在40%~50%之间,它形粒状,粒径0.1~1.5mm,格子双晶较发育,定向排列,无蚀变;钠长石含量15%~30%,呈它形粒状,粒径0.1mm~1.2mm,可见聚片双晶,无蚀变;白云母含量10%~30%,呈鳞片状,粒径0.05mm~0.2mm,无色,定向排列;少量的磁铁矿、石榴子石、绿帘石等。

白云母钠长变粒岩:只见于DK1矿化带中,灰褐色,块状、片麻状构造,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钠长石和白云母。其中正长石含量在75%~80%之间,它形粒状,粒径0.05mm~1.2mm,聚片较发育,无蚀变;白云母含量15%~20%,呈鳞片状,粒径0.05mm~0.4mm,无色,定向排列,集聚分布,集合体大小与钠长石相当,少量黑云母、磁铁矿等。常见的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独居石、铌铁矿、铌金红石、铌易解石等。

总体来看,研究区内含铌碱性岩脉主要呈浅灰色、灰褐色,块状、片麻状构造,细晶结构、似粗面结构和粒状变晶结构,矿物粒度细小,常见矿物为正长石、钠长石、白云母、黑云母、绿帘石和少量磁铁矿等,不含石英,副矿物主要有磷灰石、锆石、独居石等,含铌钽矿物主要有铌铁矿、铌易解石、铌金红石、褐钇铌矿等。

3 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

(1)铌、钽。钽、铌主要以钽铌铁矿类矿物和细晶石矿物的形式存在,分散分布在铁锂云母、锡石和闪锌矿等矿物中。为了定量的表明矿石中有用元素赋存在那些矿物中,以及其集中和分散情况,做了该矿石的钽、铌的金属平衡。金属平衡的结果,从而确定该矿Nb2O5的集中系数为82.83%。

(2)锂、铷。锂主要存在于铁锂云母中,挑选单矿物分析,在铁锂云母中含Li2O为2.72%。铷主要存在于钾长石(微斜长石)和铁锂云母中,其中挑选微斜长石单矿物中含Bb2O为0.31%,泥级(-0.044mm)中含Rb2O为0.15%,挑选铁锂云母单矿物中含Rb2O为0.86%。

4 本次工作的最终成果

本次工作共新发现铌矿化体6个,赋存于正长细晶岩(斑岩)、白云母二长变粒岩等碱性岩内,主要呈脉状赋存于中元古代河北岸片麻状含斑中粒钾长花岗岩中,延伸长度在100m~1200m间,出露宽度一般3m~10m,最宽处可达30m,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倾向210°~230°之间,倾角56°~80°之间。

矿化体铌矿化比较均匀、稳定,碱性岩脉就是矿化体,具岩体即矿体的特点,矿化体中Nb2O5含量在0.0302%~0.0880%,多数样品Nb2O5含量达到原生铌矿床的边界品位,Ta2O5含量较低,在0.0005%~0.0037%。围岩的Nb2O5含量0.0009%~0.0043%之间,无明显矿化显示。各矿(化)体特征详述如下:

(1)K1矿化体。含矿岩性为细粒含磁铁黑云母正长细晶岩,矿化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矿化体片麻理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接触界线清晰,无明显的围岩蚀变。矿化体Nb2O5含量为0.0302%,Ta2O5含量为0.0013%。

(2)K5矿化体。含矿岩性主要为绿帘石化正长细晶岩、白云母二长变粒岩,二者无明显界线,矿化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矿化体片麻理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接触界线清晰,无明显的围岩蚀变。Nb2O5含量为0.0533%~0.0581%,Ta2O5含量为0.0034%~0.0037%,矿化比较均匀稳定。

(3)DK1-1、DK1-2矿化体。分布在小团城西南,为两条平行脉状矿化体,呈脉状侵入于中元古代河北岸片麻状含斑中粒钾长花岗岩中,矿化体出露长大于300m,矿化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矿化体片麻理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接触界线清晰,围岩未见明显蚀变。Nb2O5含量为0.0348%~0.0697%,Ta2O5含量为0.0005%~0.0036%,矿化比较均匀。

(4)DK2矿化体。位于小团城北,岩性为绿帘石化正长细晶岩、白云母二长变粒岩,呈脉状侵入于中元古代河北岸片麻状含斑中粒钾长花岗岩中,走向307°。地表出露长度约400m,宽度3m~7m之间,Nb2O5含量为0.0802%~0.0880%,Ta2O5含量为0.0011%~0.0014%,矿化稳定。

(5)DK3矿化体。位于王连沟一带,岩性为绿帘石化钾长细晶岩,呈脉状侵入于中元古代河北岸片麻状含斑中粒钾长花岗岩中,走向315°,倾向南西,倾角约65°,地表出露长度60m,宽度1m~3m之间,Nb2O5含量为0.0632%,Ta2O5含量为0.0008%。

猜你喜欢
矿化矿物粒径
好氧混菌矿化能力与增强再生粗骨料性能研究
金石可食,金石有声
以负碳排放为目标的生物质灰矿化CO2路径研究
间作和施肥对黄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木屑粒径对黑木耳栽培的影响试验*
镁砂细粉粒径对镁碳砖物理性能的影响
尹小晨作品
计径效率试验粒径的分析与对比
人工合成矿物的优化处理光谱学特征研究
基于近场散射的颗粒粒径分布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