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化理念的适老移行辅具优化设计研究

2021-01-24 08:42黄群王献志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辅具情感化要素

黄群,王献志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根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8亿,约占总人口的13%,到 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1亿,占总人口数的约15%。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老龄化趋势愈发加剧,这必然会带动国内的“银发市场”。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市面上出现了具有一定功能的适老移行辅具,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情感化需求,老年人需要更具包容性、更为人性化的适老移行辅具,重视辅具产品的细节设计,强调辅具的文化性、时代性、审美性、愉悦性和亲和性。情感化设计是一种以用户情感需求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建立在人性化基础之上,主要研究包括用户情感因素的测量、分析、建模和情感因素到产品设计参数的转化。唐纳德·诺曼将情感化设计分为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设计三个层次,强调从这三个层次出发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引发用户联想,增强用户体验。本文基于情感化设计三层次理论,对适老移行辅具进行情感优化,对该设计领域做进一步研究。

一、适老移行辅具分析

(一)适老移行辅具的概念和分类

适老移行辅具是指补偿或提高老年人行动能力的辅助器具。这类辅具能够帮助不同失能等级的老年人完成日常所需要的基本移动,提升老年人生活的自理能力。武汉理工大学的孙思按照老年人群身体失能状况将其分为三类,分别是自理类移行辅具、护理类移行辅具以及自护合一类移行辅具,相比于前两类,自护合一类移行辅具更具灵活性和通用性,满足自理、介助和介护三方面的变换要求。

(二)适老移行辅具的现状分析

通过搜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适老移行辅具,并与上述提到的适老移行辅具的分类进行匹配和归纳(图1),其中自理类移行辅具包括助行杖、助行车、老年代步车和可穿戴移行辅具等;护理类移行辅具包括护理人员使用的护理可穿戴移行辅具和老年人转移使用的介护轮椅、移位机等;自护合一类移行辅具包括手动轮椅等。目前市场上的适老移行辅具更偏向于功能的改良,在用户体验和情感关怀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具体细节表现在操作使用方面较为繁琐,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所经历的时代背景以及其本身体能和认知能力的下降;在材料上通常选用金属框架,给人一种冷漠感和沉重感,忽视了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衰退;在造型方面相对也较为死板,缺乏生命气息和时尚感,弱势群体符号化严重,容易激起老年人的排斥心理;在色彩方面,通常采用灰色系,缺乏青春的活力,给人以沉闷感,这同时也加重了老年人心理上的垂暮感。

二、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适老移行辅具情感优化关键词提取

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提出:“当产品为令人更放松、更愉悦的场合设计的时候,通过令人愉悦的、具有美感的设计可以增强产品的适用性。”的确,适老移行辅具的目的是为了协助老年人更好、更方便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若在考虑辅具的使用功能的同时,融入情感的要素,则会极大地提升老年人的情感价值,使他们舒适、愉悦地使用辅具。因此,结合上述分析并进一步搜集文献资料,整理出了影响适老移行辅具情感要素的初始关键词,同时基于情感化设计三层次理论,分别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对寻找出的初始关键词进行归类,然后将初始关键词转换成表格问卷,问卷评分选用Likert五级评分法,1分为非常不赞同,5分为非常赞同,同时考虑到量表设计原则及心理测量学的原理,量表中条目数的增加会使需要的样本量增加,而且这个比例是1个条目对应5~10个样本,且当样本增加到足够大的时候,这个比例可以安全地降低。由于问卷中的初始关键词有22个,所以至少需要110例。最终通过随机的方式发放问卷,共发放120份问卷,最终收集到有效问卷114份,回收率为95%,其中老年人38人、设计师39人、其他人群37人。将问卷结果采用双人双输入模式放进SPSS 19.0统计软件中并做数据处理,得出结果如表1所示,绝大部分关键词均值保持在4.00以上、众数为4或5、总和保持在450以上,但其中属于“本能层设计”的“无裸漏结构”和“辅具形状大小”、属于“行为层设计”的“灯光辅助”以及属于“反思层设计”的“音乐调养”的均值分别为3.16、2.21、3.18和2.61,众数分别为2、2、3和2,总和分别为360、252、363和297,三类数据均远低于其他关键词的各项数值,故排除四个关键词。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分析发现,属于“本能层设计”的“功能可视化”和“五感联动”、属于“行为层设计”的“符合人机工学”和“易学易用性”以及属于“反思层设计”的“情感联结”和“去符号化”的均值都处于各个层级的顶端,因此,考虑通过进一步对各个层级关键词进行融合,最终形成适老移行辅具设计要素(图2),包括基于本能层设计的“功能可视优化要素”和“五感联动优化要素”、基于行为层设计的“易学易用优化要素”和“人机工程优化要素”、基于反思层设计的“去符号化优化要素”和“情感联结优化要素”。

>表1 情感优化关键词数据分析结果

三、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适老移行辅具设计要素及案例分析

情感化设计理念三个层次的六大适老移行辅具设计要素,具有由生理需求到心理共鸣逐步递进式的特征,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之中,可以通过如图2所示的方式实现满足适老移行辅具六大要素的设计。

(一)本能层设计要素

1.功能可视优化要素

老年人通常都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可能会出现远视、视力老化导致的视力减退或者病变导致的白内障、青光眼等。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全面地考虑辅具功能的可视化,充分达到“所看即所用、所看皆易懂”的程度。在实际的适老移行辅具设计过程中,功能可视优化要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多利用老年人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将老年人较为熟悉的产品功能部件转移至适老移行辅具的细节设计之中,使老年人无需进一步学习和记忆,只需通过已有经验和判断,利用视觉感官迅速便捷地使用辅具,例如老年助行车的刹车部位可以模仿老年人熟悉的自行车进行改良设计;其二是多利用颜色和材料的特性,不同的颜色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区分不同的使用功能,不同类型的材料也同样会给老年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例如木材给人温暖的亲切感、金属给人冰冷的距离感、陶瓷给人温润的亲和感。

2.五感联动优化要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衰老和病理衰老,单独依赖于某一种感官则会极大地降低生活的质量,此时人体五感的联动运用在设计中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触觉设计上可以从材料和表面处理两方面考量,选用一些轻质、环保、触感柔和的材料,如塑料、橡胶、木头以及铝合金等,或者同一材质的不同表面处理,如凹凸波纹、磨砂质感、光滑表面等,从而提升辅具的不同功能部位的触感差异性,使老年人在操作时感到轻松和温馨,降低日常生活的不便和困扰;在听觉设计上主要考虑增设语音提示,给予老年人操作辅具时的必要提醒;在味嗅觉设计上也可适当考虑气味的引入,提升老年人使用时的使用舒适感;在视觉设计上可考虑改进原有冰冷的金属框架结构,尽可能减少棱角的出现,增加安全性和温暖感;在配色方面要考虑暖色调的搭配运用,提升视觉识别度,同时降低垂暮感和焦虑感。

3.Easy Walking-坐推两用助行车设计案例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通用设计研究室与武汉大方工业设计公司合作联合设计完成了一款Easy Walking-坐推两用助行车设计(图3),这款Easy Walking主要针对下肢有障碍的老年人行走不便的问题,通过分析这类人群在行走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和生理特征,设计了可坐可推两种使用方式的助行车,相比于市场上现有的助行车,Easy Walking大胆采用了陶瓷、木材、布料和金属四种材质以及圆润的倒角处理来增加助行车的温馨感,减少纯金属框架的冰冷感和冷漠感,同时结合老年人骑自行车的经验,在刹车设计上选用同类操作,在保证使用功能可视的同时也保证了舒适性和美观性。

(二)行为层设计要素

1.易学易用优化要素

老年人的学习能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因此在设计适老移行辅具时要着重把产品的使用规则简单快速地传达给用户,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尽可能地优化辅具的操作步骤,简化使用的流程,同时在操作顺序上能够给予老年人一定的引导。对于经常使用的按钮、开关等部件要注重根据人们的使用习惯进行合理排布,在操作上选用熟悉的流程模式,提升操作的容错性,摆脱“人为物役”的困境,增强适老移行辅具的交互性。与此同时,易学易用的操作模式,还能帮助老年人重拾自信心,使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增强自尊感。

>图1 适老移行辅具现状的基础和不足分析

>图2 适老移行辅具的情感优化要素及实现方式

>图3 Easy Walking-坐推两用助行车设计

>图4 Scooter For Life 菜篮滑板车

2.人机工学优化要素

使用适老移行辅具的老年人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能或失智,这就决定了他们需要长时间地使用辅具维持日常生活,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的人机工学尺寸合理性,例如扶手的高度、刹车的位置、辅助座椅的高度等等,从而减少老年人在使用辅具时受到二次伤害的可能性,提升用户使用辅具全过程的舒适度。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功能模块化和通用可调节的方式,提升人机工学的灵活性,从而带给老年人更好的使用体验。

3.Scooter For Life设计案例

PriestmanGoode设计了一款既实用又美观的滑板车Scooter For Life(图4)。这台老年人专用滑板车设计重点以安全稳妥、庄重大方为主,主要用作短程代步。滑板车前部配备偌大的前置储物袋,方便上街购物。在人机工程学方面,将前轮设计的比后轮大以加强稳固性,同时增强了踏板和扶手的防滑功能。除此之外,Scooter For Life还考虑到了滑板车携带的便捷性和老人的体能需求,为了方便老年人上下公共交通工具,滑板车可轻松折叠;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轻松出门,同时备有全电动模式和路线学习功能,老年人可通过手机连接导航,迷路还可以有导航指引回家。

(三)反思层设计要素

1.去符号化优化要素

现有的适老移行辅具通常具有明显的符号化标识,大多数老年人对轮椅、拐杖、助行器等移行辅具存在抗拒情绪,他们担心使用辅具影响自身的形象。去符号优化要素就是减弱适老化辅具原有的“弱势群体”“衰老”“需要帮助”等标签,强化“时尚”“日常”等标签,从老年人的心理方面考量,调节他们对产品的负面抵触情绪,以更好的心态接受适老移行辅具。在辅具设计时,可以从两方面实现去符号化优化要素,一方面是降低辅具外观的老年符号标识,增强辅具的时尚感、青春感,使之满足大众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可以从使用功能的多样性方面来考虑,即考虑同一使用场景的不同人群,从而增大用户范围,实现去符号化。

2.情感联结优化要素

通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阅历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这些阅历由经验和记忆组成,化为不同的情感和生活方式,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老年人处于人生的后半段,相比于年轻人的阅历更为丰富,因此在适老移行辅具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所经历的时代背景和文化,通过相关设计要素的构建,唤起老年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记忆,如在给独居老人设计适老移行辅具时,可以利用语音模拟出其子女或已去世老伴的声音作为语音提醒,从而实现他们与适老移行辅具之间的情感共鸣,利用情感联结优化要素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或者考虑使用较为趣味化的交互方式,为老年生活带来惊喜和欢乐,从而提升老年人精神的愉悦感。

四、结语

特殊群体是不可忽视的群体,尊重他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之一,在不久的将来,所占比例将会更高,因此适老移行辅具需要更进一步的提升,在设计中不仅要做好老年人的身体辅助,同时还要照顾到老年人的心理情绪,本文基于情感化三层次理论,为适老移行辅具设计提供了设计要素,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合理的设计,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猜你喜欢
辅具情感化要素
儿童玩具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乡村儿童玩教具情感化设计研究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艺术玩具设计方法研究
试论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发展的战略要求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实物方便挑选密云成立残疾人辅具展示中心
安徽省5市残疾人残疾类型及辅具适配现状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