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哌酮/ 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2021-01-24 13:06张丽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3期
关键词:舒巴坦头孢哌酮西沙

张丽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呈进行性发展的常见肺部疾病,其临床症状以气促、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为主[1]。发病具有年龄规律,多见于40 岁以上人群,为全球高发疾病,位居致死病因的第4 位[2]。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与长期吸入颗粒物、有毒化学物质有关[3]。因其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此病病程绵长,伴随患者机体功能的下降,对于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清除,从而提高呼吸道感染发生率[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诱发呼吸衰竭和心衰竭,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5]:(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 年修订版)》中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2)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3)经影像学检查确诊;(4)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WBC)异常;(5)年龄40 岁以上;(6)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6]:(1)资料不全者;(2)有精神病史;(3)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4)恶性肿瘤者;(5)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6)治疗配合度低者;(7)近期接受过其他抗菌、激素以及免疫调节治疗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汕头市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2018—2020 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2 组患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检出类型主要为革兰阴性菌、绿脓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0 例。对照组中男42 例,女18 例;年龄40~79 岁,平均(54.4±4.6)岁;病程0.8~11.0年,平均(5.5±2.1)年。试验组中男39 例,女21 例;年龄42~76 岁,平均(52.7±4.9)岁;病程0.5~7.0年,平均(5.4±1.4)年。2 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2 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包括止咳祛痰、退热、雾化治疗、营养支持、改善通气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403)治疗。将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3 g 与0.9%氯化钠溶液(生产厂家:成都正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3201,规格:100 ml:0.9 g)100 ml 融合后进行静脉滴注(滴速:45滴/min),1 次/12 h。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莫西沙星(生产厂家:南京优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39,规格:0.4 g/瓶)治疗。将莫西沙星0.4 g与0.9%氯化钠溶液(生产厂家:成都正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3201,规格:100 ml:0.9 g)100 ml 融合后进行静脉滴注(滴速:45 滴/min),1 次/d。2 组用药14 d。

1.4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治疗前后WBC、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抽取晨起空腹血5 ml,高速离心后冷藏待检。采用美国GEM 公司的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WBC,以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固相免疫色谱法测定PCT,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2)比较2 组治疗前后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3)比较2 组细菌清除率。2 组患者采用相同的病原菌检测方法:取痰液。涂片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收集有效标本:白细胞数目>25 个(低倍视野),上皮细胞<10 个(低倍视野),培养基中培养24 h 候对优势菌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梅里埃VITEK2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菌种进行鉴定。(4)观察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WBC、CRP、PCT 及IL-6 治疗前,2 组WBC、CRP、PCT 及IL-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WBC、CRP、PCT 及IL-6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治疗前后WBC、CRP、PCT 及IL-6 比较()

2.2 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2 组FEV1、FEV1/FV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EV1、FEV1/FVC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FEV1、FEV1/FVC 比较()

2.3 细菌清除率 试验组60 例患者中共分离87 株致病菌,细菌清除率为97.70%(85/87)。对照组60 例患者中共分离93株致病菌,细菌清除率为83.87%(78/93)。试验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P=0.002)。

2.4 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头痛、腹泻和皮肤瘙痒。试验组中皮肤瘙痒2 例,头痛1 例,腹泻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对照组中皮肤瘙痒1 例,头痛1 例,腹泻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3/60)。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696)。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在复杂的炎性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诱导作用下产生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出现的病理改变可导致气道阻塞(黏液高分泌、气腔狭窄、气流受限)[7-8]。在多种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下,炎症加重,患者会出现咳嗽、喘息和浓痰的情况[9-10]。由于发病人群以40 岁以上为主,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绵长,每年会出现2 次以上的急性加重期,同时由于患者免疫功能呈下降趋势,增加细菌感染发生率,易并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1]。研究证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但是多数抗生素在针对此病菌时往往会诱导其释放内毒素,刺激机体释放大量炎性递质,如IL-6、CRP、PCT 等。目前临床常用于该病的抗菌药物繁多,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以及阿莫西林等[12]。临床单一用药效果不明显,联合用药则需要实现配伍用药的效用最大化。

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为一种复合制剂,组分之一头孢哌酮属于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但对于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效果不理想;另一组分舒巴坦则可以补其不足,两者复合抗菌强度是单独使用头孢哌酮的4 倍[13]。莫西沙星为人工合成的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覆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病原体)、抗菌性强、不易产生耐药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14]。两者联合用药可起到协同作用,且抗菌谱广、抗菌性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具有高抗菌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细菌清除率、IL-6、CRP、PCT 低于对照组,表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提高细菌清除率,减轻炎性反应。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相似,临床多担心其对肝脏的损伤,本研究中2 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头痛、腹泻和皮肤瘙痒,与这两种药物上市说明书和临床常见情况相符。杜佳丽等[15]研究揭示头孢哌酮/舒巴坦可导致老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但本研究中未见此不良反应,有可能是因为所选病例为40 岁以上人群,并非针对65 岁以上老年人,也表示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舒巴坦头孢哌酮西沙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鹰击”护西沙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2∶1)有关物质的测定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33例疗效观察
西沙必利在新型键合手性柱上的拆分及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