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右莰醇对颅脑损伤患者脑代谢及预后的影响

2021-01-24 13:06曹广辉邱胜利刘涛韩斌吴坤杨佳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3期
关键词:达拉颅脑血肿

曹广辉,邱胜利,刘涛,韩斌,吴坤,杨佳康

颅脑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中创伤性颅脑损伤发病率较高,该病是由于外界冲击直接作用于脑部所造成的损伤,脑部受创后颅内组织受到损伤,颅内压升高,则会出现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致残率与病死率较高,因此需积极进行治疗,避免脑疝、昏迷等并发症发生,防止病情恶化[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该药物作为一种脑保护剂能够有效清除脑内自由基,促进脑部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改善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减轻对脑内细胞的氧化损伤[2]。虽然依达拉奉能够减轻对脑部组织造成的损伤,但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依达拉奉右莰醇是一种新型药品,由依达拉奉与右莰醇两种药物组成,在改善氧化应激反应的同时,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脑梗死状态,可抑制机体炎性反应,保护血-脑脊液屏障,改善神经功能及脑代谢,且安全性较高[3-4]。本研究旨在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对颅脑损伤患者脑代谢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2)入院前未接受治疗;(3)临床资料完整;(4)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8 分;(5)有明确的颅脑创伤史。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异常,无法配合治疗者;(2)失血性休克者;(3)合并其他严重脏器损伤者;(4)有颅脑疾病手术史者;(5)肝、肾功能不全及恶性肿瘤、全身严重感染等重大疾病者;(6)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 年2 月—2021年2 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96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 例。对照组中男26 例,女22 例;年龄30~80 岁,平均(51.31±6.53)岁;脑损伤类型:闭合性损伤14 例,脑挫伤9 例,开放性损伤8 例,硬膜内血肿6 例,脑内血肿6 例,硬膜外血肿5 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3 例,坠落伤13 例,混合伤8 例,其他4 例。观察组中男25 例,女23 例;年龄29~80 岁,平均(51.48±6.42)岁;脑损伤类型:闭合性损伤13 例,脑挫伤8 例,开放性损伤9 例,硬膜内血肿7 例,脑内血肿5 例,硬膜外血肿6 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4 例,坠落伤12 例,混合伤9 例,其他3 例。2 组性别、年龄、脑损伤类型、致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2 组均给予常规止血、抗感染药物治疗,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及颅内压偏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056,规格:20 ml:30 mg)治疗,将该药物加入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中进行混合,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用药,30 g/次,2 次/d。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200007,规格:5 ml(包含依达拉奉10 mg,右莰醇2.5 mg)〕治疗,将该药物加入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中,混合后采用静脉滴注方式进行用药,15 ml(含依达拉奉30 mg,右莰醇7.5 mg)/次,2 次/d。2 组均连续治疗4 周。需注意用药期间清淡饮食,禁食辛辣、油腻食物,避免饮酒、吸烟,适量补充维生素及蛋白质,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每日测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若出现严重心悸、过敏反应等情况,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1.4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临床疗效。其判定标准:颅内血肿完全消失,精神意识完全恢复,生活可自理为显效;颅内血肿部分消失,精神意识有所改善,部分生活可自理为有效;颅内血肿、精神意识未改善甚至加重,生活不能自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代谢指标〔颈内动静脉血氧含量(Da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采用血气分析仪(型号:i-STAT300)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DajvO2及SjvO2进行分析。(3)比较2 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 周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估,NIHSS 内容包括上下肢运动、意识、视野、感觉及语言表达等,满分为42 分,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神经损伤程度较轻。(4)观察2 组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等预后情况。(5)观察2 组食欲不振、皮疹、胃部不适、心脏不适、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46/48),高于对照组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5)。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脑代谢指标 治疗前,2 组DajvO2、Sj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ajvO2低于对照组,Sjv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脑代谢指标比较()

2.3 NIHSS 评分 治疗前,2 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2.4 预后情况 观察组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预后情况比较 [例(%)]

2.5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1/48),低对照组的14.58%(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5)。见表5。2 组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微,未进行干预均自行缓解。

表5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颅脑损伤多由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所引起的损伤,发病率较高,男性较为多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后期若治疗效果不佳,则可能引起脑水肿、脑疝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此外,该病预后较差,出现失语、偏瘫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必须积极进行治疗,预防继发性脑损伤,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6]。

依达拉奉是一种典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在我国临床主要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且效果较好。将该药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清除羟自由基、一氧化氮自由基及过氧亚硝酸根离子,改善氧化应激反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7-8]。但该药物在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近年来依达拉奉右莰醇逐渐被临床应用,该药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方面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9]。依达拉奉右莰醇是由依达拉奉与右莰醇组成的一种药物,其中右莰醇是一种双环单萜类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炎性因子如白介素(IL)-6、IL-8、致炎蛋白环氧化酶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减轻患者炎性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及氧化应激,通过激活γ-氨基丁酸A 型受体,起到保护血-脑脊液屏障的作用,进一步减轻对脑细胞造成的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及坏死。另外,依达拉奉右莰醇作为一种新型药品,能够进入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发挥有效作用,使脑组织药物浓度达到最佳水平,进一步减轻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减轻脑组织耗氧,起到改善脑代谢的作用。因此,依达拉奉右莰醇在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脑代谢指标与神经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人体脑质量占人体体质量的2%,虽然占比较小,但组织代谢率较高,脑组织神经元较为敏感,尤其在能量中断方面更为突出,当人体发生重症颅脑损伤后,其脑代谢水平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发生异常[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DajvO2低于对照组,SjvO2高于对照组,说明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代谢水平。NIHSS 评分能够有效对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通过分析患者下肢运动、视野、意识、感觉等相关功能的恢复情况,可判断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并根据相应数值,对患者实施进一步治疗,以促进患者恢复[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进行治疗更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右莰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颅脑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脑代谢及神经功能,从而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达拉颅脑血肿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