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斑块易损性的影响

2021-01-24 13:06李简书邓玉琴邓宇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3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斑块缺血性

李简书,邓玉琴,邓宇春

脑血管病是指患者脑血管出现的各类疾病,其共同特点为可引发脑组织异常缺血,还可在极大程度上致使患者发生残疾甚至死亡[1]。该病与心血管病、肿瘤并称为现阶段人类三大疾病。脑血管病在我国范围内的致死率已高居全部疾病首位,该病约有80%的患者类型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破裂,患者血小板发生聚集,进而引发血栓[2]。阿司匹林为该病治疗的常见基础药物,对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抑制作用,还能控制患者炎性反应。相关研究表明,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效降脂干预,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3]。他汀类药物为临床及各学界公认的疗效较好的降脂药[4]。本研究分析了瑞舒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斑块易损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龙岩人民医院2018 年7 月—2020 年9月接收的96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 例。纳入标准:(1)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自主同意参与;(2)患者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5]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3)研究期间因病情急促发生死亡者;(4)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1)脑创伤者;(2)哺乳或妊娠期妇女;(3)存在代谢或肝肾功能障碍者;(4)确诊肿瘤者;(5)合并造血功能障碍者。2 组性别、年龄、病程、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2 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如降血糖、活血化瘀、控制血压、改善机体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生产厂家: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42)口服治疗,10 mg/次,1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加用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武邑慈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320)夜间口服,100 mg/次,1 次/d。2 组均治疗12 周。

1.3 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观察2 组脑部情况。斑块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衡水非帛医疗设备销售有限公司生产的KAI-X8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脑动静脉血糖差(A-VGlu)水平应用BK-4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观察2 组斑块情况。应用衡水非帛医疗设备销售有限公司生产的KAI-X8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高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斑块消失情况。(3)治疗前后观察2 组血脂情况。应用济南欧莱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生产的BK-4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4)治疗前后观察2 组血液流动指标。应用HL-5000 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生产厂家:济南爱来宝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检测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5)观察2 组不良反应(皮疹、肾损伤、头疼、胃部不适)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 组脑部情况比较 治疗前2 组斑块面积、IMT、A-VGl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斑块面积、IMT、A-VGlu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脑部情况比较()

2.2 2 组斑块情况比较 2 组高回声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回声斑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斑块消失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斑块情况比较 [例(%)]

2.3 2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LDL-C、TG、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DL-C、TG、TC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

2.4 2 组血液流动指标比较 治疗前2 组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 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动指标比较()

2.5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 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3,P=0.749)。见表6。

表6 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例(%)]

3 讨论

脑血管病与心血管病在所有疾病的病死率中高居前列,在西方国家中,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低于心血管病,而我国则是脑血管病更高。我国每年新增病例超出200 万人,而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占70%~80%,每年新增患者在150 万人以上[6]。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为血栓形成、血小板发生聚集及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破裂,而斑块形成为该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也是该病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血脂代谢异常也是斑块形成的因素之一,现普遍认为LDL-C为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给予患者降脂措施能有效预防、控制该病的发生与发展[7]。

瑞舒伐他汀为一种还原酶抑制剂,能明显降低LDL-C 水平,t1/2较长,药物的相互作用较轻,降脂效果相比于其他他汀类药物疗效更好。因此2 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有所降低,加之该药不仅具有降脂作用,还有抗氧化、抗炎、保护神经、稳定斑块等作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疗效尚佳,进而提升患者血管稳定性,减缓脑细胞的受损情况,提升脑血流量,降低血栓的发生风险,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8-9]。但患者中枢神经遭受严重损伤时,瑞舒伐他汀并不能有效地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因此单独使用此药疗效并不理想。阿司匹林为临床常见的抑制血小板药物,具有强效抗血栓效果,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为镇痛、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等,对血流情况具有促进作用,进而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10-13]。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水平低于对照组,这与焦天枢等[10]提出的研究结论具有同质性,但本研究与其对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本研究增加了斑块情况的观察,治疗后观察组斑块面积、IMT、A-VGlu 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回声斑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斑块消失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两药联合使用能改善患者斑块情况,有利于斑块稳定。药物使用安全性能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慎重考虑的问题之一。本研究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差异,证实了两药联用安全性尚可。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降低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动水平,在保证用药安全性的前提下,稳定斑块情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斑块缺血性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