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α2a 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1-01-24 13:06陈凌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3期
关键词:危型干扰素感染率

陈凌艳

人乳头瘤病毒(HPV)属于球形DNA 病毒,能够引发机体皮肤黏膜鳞状上皮增殖,以尖锐湿疣、宫颈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尖锐湿疣、宫颈癌等疾病患病率逐渐升高,因此HPV 感染愈发受到临床关注[1]。高危型HPV 感染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状态影响较大[2]。武利涛等[3]分析北京2 183 例女性高危型HPV 感染状况后指出,需重视<25 岁以及≥65 岁人群的筛查工作;且育龄期女性宫颈癌发病风险较高,应及时诊断后进行有效干预,避免病情恶化。本研究旨在分析干扰素α2a 治疗高危型HPV 感染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龙岩人民医院2019 年7 月—2020 年8月收治的高危型HPV 感染患者122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高危型HPV 感染的诊断标准;(2)存在宫颈糜烂症状;(3)已有性生活的非妊娠期妇女;(4)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宫颈癌病变史者;(2)存在干扰素过敏或易过敏体质者;(3)3 个月内口服过避孕药物者;(4)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1 例。对照组年龄24~38岁,平均(30.2±2.4)岁;孕次1~4 次,平均(2.1±0.5)次;产次1~3 次,平均(1.2±0.3)次;HPV 分型:HPV16 18 例,HPV33 26 例,HPV52 11 例,HPV58 6 例。研究组年龄23~37岁,平均(20.2±2.4)岁;孕次1~3 次,平均(2.1±0.3)次;产次1~4 次,平均(1.4±0.4)次;HPV 分型:HPV16 15 例,HPV33 33 例,HPV52 5 例,HPV58 8 例。2 组年龄、孕次、产次、HPV 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栓(马应龙药业集团生产,国药准字H42020376,规格:0.5 g×10 粒)进行治疗,采用阴道给药的方式,0.5 g/次,1 次/d。研究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a 凝胶(长春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40061,5 g×9 支)进行治疗。用法用量:患者于月经干净后第3 天晚睡前用温水清洁外阴后,取1 支妇科专用一次性推进器,将内芯向外拉至刻度线,使推进器保持竖直向上状态,将凝胶滴满推进器上端,患者取平卧位,自然放松,将臀部垫高,将推进器轻轻送入阴道深处至穹隆部。每2d 给药1 次,1 g/次。2 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 d。

1.3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4]。治愈:用药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炎性因子明显下降,宫颈糜烂症状消失。显效:用药后患者免疫功能明显恢复,炎性因子有所下降,宫颈糜烂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用药后患者免疫功能有所恢复,炎性因子出现下降趋势,宫颈糜烂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用药后患者免疫功能无变化,炎性因子无变化,宫颈糜烂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有效率。(2)免疫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采用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4+T 淋巴细胞计数、CD8+T 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 淋巴细胞比值。(3)肿瘤标志物。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上清液,检测癌抗原19-9(CA19-9)。(4)炎性因子。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 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补体C3。(5)HPV 再感染率。观察患者治疗后1 年的HPV再感染率。(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局部中度灼热、涂抹部位刺激、瘙痒、糜烂和红肿。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36%(60/61),高于对照组的88.52%(5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6,P=0.028)。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 [例(%)]

2.2 免疫功能指标 治疗前,2 组CD4+T 淋巴细胞计数、CD8+T 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 淋巴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T 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 淋巴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CD8+T 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3 肿瘤标志物及炎性因子 治疗前,2 组CA19-9、CRP、IL-6、TNF-α、补体C3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A19-9、CRP、IL-6、TNF-α 低于对照组,补体C3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及炎性因子比较()

2.4 HPV 再感染率 研究组HPV 再感染率为3.28%(2/61),对照组HPV再感染率为9.84%(6/61)。2组HPV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0,P=0.143)。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8%(2/61),与对照组的4.92%(3/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P=0.648)。

3 讨论

目前,宫颈炎甚至宫颈癌已成为妇科常见疾病,其致病因素不局限于分娩、手术对患者宫颈造成的损伤,还包括因缺乏对HPV 相关知识的了解导致不良性生活习惯等因素。宫颈炎合并HPV 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主要患病群体为育龄期女性,这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更影响其心理健康。目前已加大对HPA 感染的筛查力度,以期通过尽早诊断、尽早治疗的方式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目前临床针对HPV 感染首选的治疗药物依旧是干扰素[4-5]。干扰素属于糖蛋白,具有高度特异性,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修复等作用,对肿瘤细胞能够起到抵抗作用,本研究中所用的重组人干扰素α2a 凝胶主要适用于单纯疱疹、尖锐湿疣、宫颈低级别病变等的治疗[6-7]。其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主要通过阻止病毒蛋白质合成,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转录。李姣等[8]认为,干扰素α2a 治疗HPV 感染的效果确切,且对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与甲硝唑栓相比,干扰素α2a 治疗高危型HPV 感染的疗效更好。治疗后,研究组CD4+T 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CD8+T 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说明干扰素可有效促进高危型HPV 感染患者恢复免疫功能。武丽蕊等[9]针对干扰素阴道胶囊对高危型HPV 感染的治疗效果展开调查发现,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且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似。赵秀梅等[10]研究发现,干扰素α2a 治疗HPV 合并慢性宫颈炎的效果较好,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以及炎性因子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CA19-9、CRP、IL-6、TNF-α 低于对照组,补体C3 高于对照组,提示干扰素可有效改善高危型HPV 感染患者病情并减轻炎性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HPV 再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王丽娜等[11]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干扰素α2a 治疗高危型HPV感染的安全性较高。

表4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例(%)]

综上所述,干扰素α2a 治疗高危型HPV 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危型干扰素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