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培训急诊护士应对灾害救援能力实践与效果

2021-01-25 08:10叶诚栋林朝霞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灾害救援

叶诚栋,林朝霞,林 羽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交通事故、意外事故等人为灾害也频繁发生,为保证第一时间救援,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将灾害损害控制在最低,需要重视急诊护士灾害救援能力[1]。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灾害救援知识多来源于临床经验和案例分析,在急诊护士培训中较少涉及灾害救援护理,且严重缺乏实训培训。急诊护士普遍缺乏系统的灾后救援培训,对救援设备、救援流程不了解,尤其是在救援现场的心理建设方面极其欠缺,救援现场容易给护士和患者造成心理冲击,影响其做出快速正确的救援决策[2]。分层培训是考虑到不同工作年限急诊护士对于灾害救援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按照工作年限分组展开分层培训,以提高培训效率。本文于本院2018-04至2020-04的急诊护士中,随机选取100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100例急诊护士为样本,参考文献资料[3]根据护士工作年限分为三组,1~5年护士31例,性别:男性1例,女性30例。5~10年组39例,性别:男性1例,女性38例。10年以上组30例,性别:男性0例,女性30例。

1.2 方法

1.2.1 1~5年组 对灾害救援知识和心理建设重点培训,通过讲座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培训。主要进行:(1)一般知识培训,针对灾害种类,对人体伤害特点以及救治技巧,让护士建立初步认知。(2)现场救援知识:教学评估患者病情的方法,在现场进行验伤分类,辅助分诊导诊。(3)护理技能:针对不同种类损伤对护理流程进行教学,由于自然灾害救援多需要救援成批患者,护士需要快速评估紧急程度,了解不同情况护理要领。(4)防护知识:救援现场经常面临着化学物质、毒气、病毒等威胁,急诊护士需要具备自我防护知识,了解对不同威胁的防护方法,救援前准备好防护用品。(5)心理建设:很多自然灾害现场伤亡惨烈,临床经验少的护士很容易受到现场冲击,出现心理应激障碍。在培训中需要进行心理建设,让护士做好心理准备。同时患者在灾后极有可能出现抑郁、躁狂以及心理应激障碍等心理症状,威胁其身心健康,护士要学习心理护理知识,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心理疏导。

1.2.2 5~10年组 加强对急救操作的培训,该组护士基本掌握灾害救援知识,要强化护理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急救技术、仪器设备的应用等操作。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静脉输液、气管插管等基础操作。要深入学习呼吸机、除颤仪、输液泵、心电图设备等器械的使用。能够配合医生完成急救治疗。并进行模拟训练,提高急诊护士之间的配合程度,保证护士之间默契配合,能够提高救援效率,缩短救援时间。

1.2.3 10年以上组 该组护士经过多年工作,积累了大量临床护理经验,是急诊科骨干力量,要重点培养护士应急能力以及协调管理能力。该阶段培训以案例模拟为主。根据我国灾害事故案例进行情景化模拟。选择不同种类的案例进行培训,让护士进行宏观部署,从评估伤情、登记患者,到分诊处理,着重对护士的协调管理能力进行培训。通过小组培训能够模拟真实灾害救援情境,提高护士灵活配合能力。另外可定期组织野外生存训练,自然灾害发生后,护士多需要在室外救助生活,利用野外生存训练培养其适应户外环境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1)于培训前后调查急诊护士中接受过灾害救援培训的人数,调查护士是否认同定期接受灾害救援培训。(2)于培训前后对急诊护士进行考核,将护士分为3人一组,模拟真实救援情境,由护士长和急诊科医师进行急救操作和急救能力的评分。根据各阶段训练培训知识内容设计试卷,闭卷考核理论知识。从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急救流程和配合能力进行考核,每项0~25分,对比三组培训前后考核成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急诊护士培训情况调查 100例人员接受培训后均认为需要定期接受灾害救援培训(100.0%)。培训后护士更认同灾害救援培训的重要性,和培训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急诊护士培训情况调查[n=100,(n/%)]

2.2 培训前后急诊护士考核成绩对比 三组急诊护士培训后考核成绩显著提高,1~5年组护士培训后和培训前对比,差异显著(t=4.328、6.820、5.104、7.026,P<0.05);5~10年组护士培训后考核高于培训前,差异显著(t=3.152、6.853、3.167、4.961,P<0.05);10年以上组护士培训后考核高于培训前,差异显著(t=3.056、5.042、2.954、3.484,P<0.05)。见表2。

3 讨 论

3.1 急诊护士培训的必要性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对医护人员救援能力提出了重大考验[3]。护士作为灾害救援队伍中重要的构成,其灾害救援能力决定着救援水平。当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爆发时,大批患者涌入急诊科,对急诊科救援能力提出考验。因此医院需要重视对急诊护士救援能力的培训,利用科学培训方式展开,切实提高护士的救援能力。

3.2 分层培训的优势和意义 分层次培训是考虑到护士临床经验和知识水平的不同,需要合理分配培训资源,补足护士救援能力的不足,提高培训教学效率。高年资护士已经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护理知识稳固,参与过灾害救援活动,对于灾害救援基础培训需求不高,更需要提升其协调组织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4]。在灾害救援中,高年资护士承担着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要具备应急能力,带领护理团队提供救援。对于低年资护士而言,缺乏灾害救援经验和护理经验,对灾害救援知识掌握不足,更需要接受基础救援知识培训,训练其急救技能,能够满足救援需求[5]。因此分层次培训方法具有现实意义,能够照顾到不同年资护士的需求,给予针对性培训,利用有限的培训教学资源创造更高的价值,提高培训效率。护士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分层培训可避免培训的盲目性和无效化,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培训目的,针对性培养护士的不足。

表2 培训前后急诊护士考核成绩对比(分)

3.3 分层培训的实施效果 经过对护士分层次培训,有效提高了护士对灾害救援培训的重视,经过本研究调查,培训后护士接受灾害救援培训率显著提高,更认同灾害救援培训的重要性,和培训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分层次培训满足提高护士救援能力的目标,更符合护士对培训的期待,为达到培训效果奠定了基础。经过对护士系统性培训,采取差异化教学,保证其掌握救援知识,训练急救护理操作,能够分辨患者病情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对护理流程加以规范[6]。同时积极利用案例教学和情境模拟,提高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受到护士的重视,提高其参与度。经过案例实践训练,提高其配合默契度,显著提高护士实际救援能力,积累救援护理经验,能够自如应对突发事件。本研究考核成绩显示,1~5年组、5~10年组、10年以上组护士经过培训后考核成绩显著提升。和培训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对急诊护士应用分层次培训方法,可达到培训实训目标,切实培养其救援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急诊护士工作年限进行分组,并对护士进行对应的灾害救援培训,能够针对性补充护士的灾害救援知识,提高其灾害救援能力,提高培训效率,合理分配培训资源,保证急诊护士能够达到灾害救援需求,快速组成一支结构完整的救援队伍,提高我国灾害救援能力。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3D打印大救援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救援行动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