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师傅“快跑”

2021-01-25 11:20邱月烨韩璐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1年1期
关键词:机油车主师傅

邱月烨 韩璐

6年前,宋烈进和3位清华校友正在为新公司的名字伤神。他们准备引进美国的连锁模式,解决3公里范围、10分钟车程以内的汽车保养需求,希望改变汽车后市场中小病大修、保养效率低下、配件价格不透明等现状。

兔子,小巧灵活,温顺干净,奔跑速度快,繁殖能力强——这个动物形象一蹦出来,大家都兴奋了,兔师傅CEO宋烈进在接受《21CBR》专访时回忆道。

“兔师傅”就这样诞生了,目标直指解决传统4S店“距离远、速度慢、价格高”的保养痛点,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距离近,3公里距离,10分钟车程;速度快,小保养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价格低,客单价300元,同样品质的产品,价格相当于4S店的一半。宋烈进用“三个一”概括兔师傅的保养体验:一次晨跑的距离、一杯咖啡的时间、一顿饭的价格。

在兔师傅,每辆进场的车子都有统一的服务流程:2名技师为车服务,1名服务顾问为车主服务;进场车辆均提供免费全车检查、免费轮胎充气、免费添加玻璃水等服务,加上车主的其他保养需求,整个过程仅需20分钟左右。

宋烈进的商业想法,来自2014年一次美国考察,他发现当地一家神奇的保养店,车主从驶入、换油到驶出仅耗时10分钟。彼时,中国的主流换油保养还在4S店内,加上养护、推销、沟通等,全流程至少一小时。

2018年底,兔师傅再次来到这家保养店,发现效率又提高了,换油基本控制在8分钟,而且店面整洁程度和员工状态,都优于同行。

宋烈进觉得,此模式利润率虽低,但组织回报率高。他盘算在中国,如果能做到30分钟换油,三个工位,一天工作8小时,一个工位做16辆车,一天就是48辆车,按照300元客单价计算,效益非常可观。就算差一点,一个月做30万元,店面月均费用大概六七万元,投资回报率仍不错。

单店200平方米以下、3个工位、效率较4S店提高6倍,是兔师傅制胜的运营秘诀。兔师傅将保养项目精简到12项,包括换油、空调系统、空气滤芯、电瓶养护、刹车片、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点火系统、燃油系统、雨刮器、发动机养护、自动变速箱服务等。

创业初期的布点,宋烈进有意避开竞争最大、成本最高的一线城市,选择下沉市场,从自己的老家河南开始。

租金低、人工成本低、运营成本低,同时市场容量足够大的郑州,给小步快跑的“兔子”提供了天然的成长空间。“全球大部分的连锁,起步都在二三线城市。早期还没有品牌影响力和议价能力时,在相对小一些的城市更容易生存。当品牌有一定知名度、经济实力强了,我们肯定会去北上广深,发展为全国性品牌。”宋烈进告诉《21CBR》记者。

宋烈进还很重视客户体验,在内部设置了产品体验官,每年举办线下私享会,他也会亲自花一下午的时间与来自各地的兔粉深度对话。兔师傅因此积累了一批忠实用户。

截至2020年末,兔师傅全国直营连锁门店已达101家,覆盖郑州、青岛、西安、成都等四座城市。相比门店数量,经营指标或许是兔师傅5年来最大的收获。根据兔师傅的官方数据,截至2020年4月,兔师傅在郑州的52家门店仅有4家未盈利。疫情期间,兔师傅的业绩表现亮眼,4月份营收创造了历史新高,营业额同比增长68%。

后发优势

汽车后市场的创业潮始于2012年,2015年左右才进入赛道的兔师傅,算入场晚的。2013-2014年,行业特别火,资本进入规模估计上百亿元,但起得快,落得快,早期玩家很多成了先烈和炮灰。

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筹备兔师傅,因为看不懂早期的玩法,一直没动。我是学汽车专业的,毕业后没离开过专业领域,从主机厂到4S店,对汽车行业非常了解,尤其是4S店。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汽车保有量为1亿多辆车,70年代才接近2亿辆,如今才接近3億辆,花了六七十年。可近1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就翻了一番,很快将接近3亿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市场发展快、车主还不够成熟,还是更愿意在4S店消化需求,但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

汽车后市场的价值链很长,从洗车美容到保养、喷漆、维修,还有二手车、汽车金融等,什么都做肯定做不好。兔师傅只干一样,就是保养。

选择保养的原因是:第一,要做连锁,关键是简单、标准、可复制,简单就意味着只能选择其中某一个细分领域;第二,保养是刚需,客户需求量最大。

很多人说洗车引流,为什么我们不做洗车,从专业的角度,机油、变速箱油、刹车油等,所有的油液都怕水。机油遇水就会乳化,刹车油的含水量超标后便有可能失效,防冻液如果进水沸点和冰点都会改变,对汽车正常使用会造成影响。兔师傅专注做汽车保养,不会开展洗车业务,如果真要开展,那也是另一个品牌。

如今,整个汽车的生产工艺已接近完美,现在车不怎么坏了。这几年车保有量大幅增加,修车生意却在下滑,背后原因就是车不坏了。

现在的车质量都不错,个性化的问题偶尔来一个,一般也未必解决得了。我们建议修车的还是去4S店,相对专业,也针对品牌有细分,丰田只做丰田,奔驰只做奔驰。

我们的客群定位是针对原来在4S店保养的客户,4S店单纯做保养是不大挣钱的,很多新闻都有报道,去一趟4S店保养,没有几千块钱出不来。

兔师傅80%的客户,车价在10万到30万元之间,车价10万元以下占比小,豪车比例跟其整个市场占比相当。车主选择4S店,有时候是一种被动选择,现在有新连锁品牌出现了,技术和信任度都没有问题。

海量采购

中国的汽车市场复杂度高。首先,车本身复杂,有上万个零部件;其次,车型复杂,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品牌没进入中国,再加上国产品牌,那么多车型混在一起,是极其复杂的。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汽车配件的SKU有200万之多,这是个可怕的数据。因此聚焦做汽车保养,有两个问题一定要解决:配件问题和技术问题。

通过精简项目,我们将SKU简化,再去选择合适的产品。例如换机油,我们通过6款高中低档的机油,解决所有车型的机油问题,可以覆盖全球所有的车;例如滤芯,SKU会多一些,但通用的也挺多,安装方式差别不大。加上我们不做修车,原本200万SKU才能解决的问题,兔师傅只有不到1000个SKU。

产品采购方面,我们去中间化,配件直接从汽车配件厂商采购,机油直接从机油厂商采购。4S店的流程是厂商到主机厂、主机厂再到4S店,中间每个环节都加价。就像衣服一样,商场里的衣服经过了很多环节的加价,成本其实很低。

除了产品从工厂直接到店,品牌方面我们选的都是大牌,例如玻璃水用的是3M,所有型号机油超越原厂标准,机油、配件均为国际一线品牌,大部分都是超过百年历史,确保配件质量。

这些品牌按道理说是很贵的,但我们是单品海量策略,全是大包装采购,就跟沃尔玛和Costco的区别一样。

有车主提出过质疑,机油容易受氧化影响,油桶开封后保质期较短,一般开封后6个月品质便会下降,那么兔师傅用大桶油,怎么保证油品质量?之所以敢用大桶油,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兔师傅客流量大,每个店有4个大桶,一个店一个月要用12桶,平均下来每10天就能换一次。

兔师傅单店保有客户量大约为4000辆,客户一年来两三次,一个月在800-1000辆,一年下来就有1万多辆的业务量。同行的保有量一般才800-1000辆,不是一个量级。

2003年非典时期,汽车销量爆发,2020年新冠疫情势必也会给汽车市场带来巨大变化。疫情加速了行业的分化和淘汰,我们的数据一直在向上打破纪录,是出乎预料的。原来一个月增长5%-6%,一年下来就翻一番,但是2020年4月以来,大部分月份都增长10%以上。

我认为三个层面促成了兔师傅业绩的逆势增长:一是疫情影响下,私家车的用车频率和行驶里程的增长;二是疫情期间,车主倾向于选择规范、安全和可靠的门店进行保养,兔师傅不仅老客户回流,新客户也在增加;三是经济形势趋缓前提下,车主消费趋于理性,价格成为他们考虑的重点。

回归本质

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永远比销售晚5年,在国外也是这个规律。如果现在要扩张,是会往一线走,还是往三线走?一线城市毕竟少,就北上广深4个,中间城市很多,现在我们在做的主要是省会城市,下一步就是重庆、昆明、苏州、武汉、长沙等新一线城市。

早期有机构想投兔师傅,他們对行业的判断是从线上往线下做,我们觉得应该是先把线下做好,将来再做线上。专注线下保养和全部直营,是我们区别于同类汽车后市场品牌最大的特点。

之前出现过一种从线上到线下的O2O汽车保养服务模式,当时我们就认为不可行。判断一个商业模式有没有生命力,有三个标准:是否大幅提高行业效率,是否明显改善了客户体验,是否创造了客户价值。

现在回头看,都反过来了。以前叫“互联网+”,现在变成了“+互联网”。把线下的实体、客户服务标准流程做好之后,再“+互联网”提高效率,是可行的。如果重点做互联网,再去加线下就复杂了,还是要回到本质。所以我们了选择笨一点和慢一点的办法,把开店速度降下来,现在把基础打好了,争取10年做到1000家门店。

2020年5月,我们推出了“十年质保”战略,符合相关要求的车辆到兔师傅全国任一门店保养,只要参照规范进行保养,除人为因素等特殊原因,一旦发动机出现故障,发动机维修费用以及维修时产生的必要辅料费用,车主均可索赔。兔师傅会将客户的车送至4S 店或正规维修店面进行检修,保证原厂品质。

索赔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部分车本身就有问题,这个比例很小。我们花了5年时间测算过,成本在可控范围内。我们不去追究到底什么原因,不找第三方鉴定,直接就给修了。因为我们要让客户知道,在兔师傅保养的目标就是让车不坏。

猜你喜欢
机油车主师傅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机油
嘀嗒出行与蔚来达成合作鼓励车主成为顺风车司机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汽车车主的移动应用
九大豪华车品牌车主中欧形象大PK
给我拿好的
机油压力过低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拖拉机添加润滑油三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