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建构主义在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建设中的研究

2021-01-25 16:11熊晶晶陈小斐李华卫
关键词:大学文化后现代建构

熊晶晶 陈小斐 李华卫

摘 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景光明,中国的大学文化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它是传承、创新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学文化发展相对滞后,限制了大学的改革发展,更谈不上有具有特色文化,因此,为了促进当代大学顺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变化,则需要建设大学特色文化,强调个性创新。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是现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坚实基础,通过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建设可使大学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变,并且发挥积极的“灵魂”作用。“创新理论指引创新实践”(来源:人民网《伟大旗帜引领历史巨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述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对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中有不同于传统大学文化的新思潮、新观点、新角度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个性创新实践对当代大学特色文化的建设具有一定探索意义与作用,并能提供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建设转换及发展途径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文化;后现代;建构;创新

一、后现代与建构主义基本观点

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严谨认真的研究后现代和建构主义,既要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要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坚决摒弃一切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负面内容及思想,坚持一切观点及理念都必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创新思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深化、升华,成为推动中国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健康发展的科学指引。正确理解中国大学文化,正确看待特色文化,正确推动个性创新,将中国大学文化与特色个性创新有机结合,为当代中国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后现代

“后现代”是一个含义相当广泛的词语,在当今社会中运用的也相当广泛,涉及艺术、建筑、文学、心理、教育等诸多领域。本文中的”后现代”指超越现代,是对现代的另一种继续和强化。后现代不是对现代的全面抗拒,全面否定,而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 借用它来表示“最新潮的”“走在时代尖端的”意义。大学文化中的特色,必须引领时代潮流,展现当代大学风采,不能是过时的、落伍的,所以我们对于后现代中的取向多维、方法多元、立场多重、观点多样等方面加以归纳、整理和总结。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作用。

(二)建构主义

文中“建构主义”的范畴主要是指一种学习理论,包含学习思想、方法、模式、设计等。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认为大学生为认知主体核心,应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最大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和动力,从而积极提升学生们的个性创新,展现大学文化的特色。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已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方式,新的教育理念需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对中国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建设方向和发展途径具有一定的启发。

二、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建设的方向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的改革也在不断加强深入,大学文化对大学的完善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成了大学师生们认同的校园意识、校园规范;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学文化缺乏特色,个性创新滞后,限制了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实践。因此,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可以作为推进器,可以引领中国大学有效改革,紧跟时代步伐,展现出我国大学更加光明的未来。

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建设可以分为三个方向:物质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创新和精神文化创新。

(一)物质文化创新

物质文化创新主要指大学的物质形态的创新,也是大学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它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创新的载体,是外部条件的表现。中国大学物质文化个性创新最能展示出大学文化特色,反映大学历史和风貌、内涵和人文。大学物质文化建设个性创新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一是校园环境硬件设施,由教学场所及教学设施、办公场所及办公设备、学习场所及科研设施、生活场所及生活设施、运动文化展演场所文体设施、校史馆、博物馆、标志性建筑等构成;二是校园环境文化设施,由建筑物和道路的命名、校园景观及建筑小品、宣传设备设施等构成。三是校园环境VI设计,由校名、校徽、校旗、文创等所构成。

(二)制度文化创新

制度文化创新是促进大学特色文化发展有力保障,也是动力,能为大学带来多方面的活力,能使大学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大学文化发展如果没有相适应的制度文化,就会遇到阻碍,导致停滞不前;大学文化发展如果相适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就会产生飞跃,推进物质文化创新和精神文化创新的转化与形成。大学制度文化创新主要包括大学规章制度、组织构架、决策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行为准则、文化活动、组织作风等方面的改革。

(三)精神文化创新

精神文化创新是大学特色文化的核心支柱,也是凝聚力,它主导着物质与制度文化创新的发展。大学精神文化在长期办学历史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倡导、演进、提升中形成,具有个性创新魅力的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特色不衰的根本。大学精神文化创新特质主要表现在人文精神與科学精神两方面。中国大学精神文化创新建设主要涉及大学道德规范、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精神、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

三、后现代建构主义在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中的作用意义

(一)对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建构主义非常注重学习环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文中我们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环境,一个具有良好的特色文化的大学环境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包含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两部分,情境、合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要素,它们都为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大学文化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也是物质文化的展现,包括校园环境硬件设施、校园环境文化设施和校园环境VI设计。我国的大学文化特色的发扬,需要透过个性创新建设物质文化对象体现,但物质文化不是纯粹的物质空间,大学先进的物化要与大学特色精神文化结合。

大学文化环境中情境、合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要素为内部条件。情境必须融入特色文化,它是重要的教学设计环节,创造性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实现最终的个性创新。协作应该发挥个性创新,贯穿于协作过程中,推动文化特色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过程中展现出来,对最终建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的过程,每个学生的个性创新的想法都可以在过程中展示并共同分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手段。意义建构是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建设过程的目标,在这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大学文化的特色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从而实现促进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的建设。

(二)为大学文化向特色个性创新转换提供新思路

后现代思潮中倡导多维取向、多元方法、多重立场、多样观点、多方位认知为大学文化特色的个性创新建设提供了多种思路。大学文化特色建设主要体现在个性创新,但必须坚持开放和探索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们主动参与个性创新,自主地对特色文化不断认识、不断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从而为大学文化向特色个性创新建设转换提供新思路。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为认知中心,教师不再是主导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由传统知识的灌输者,转化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当代大学特色文化中师生关系应该平等、合作和交流,可采用多种激励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新思路避免了传统大学文化中的不足,主要改变了传统大学文化中不适应、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后的要求,从而加强建立适合当下大学并且行之有效的特色文化,为大学文化向特色个性创新建设转换提供新思路。

(三)对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建设起强化与实践作用

后现代推崇创造性,并且具有“走在时代尖端的”意义,人们在宽松的各个环境下接受包容不同的观点,而不是被强迫的强制接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学特色文化的建设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因此应该是在其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和建构,而非约定俗成、迷信权威、排斥少数等等。它是一个动态的个性创新过程,为大学文化特色个性创新建设提供了研究强化作用。后现代推崇平等性,其中包括提倡大学师生之间的平等和互动、合作关系,主张学习者具有批判性、个性和创新性。这样就要求大学教师应该平等、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并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上理解学生的思想,提供有意义的建设性、针对性的各种指导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帮助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加强培养创新能力,为大学特色文化的个性创新建设提供了强化的平台。

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内容中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大学特色文化设计是否正确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成立;正确的大学特色文化能够对大学个性创新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在促进大学特色文化中实践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是大学文化置于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环境中;其二是大学文化要设计真实的文化。真实的文化是大学特色文化的重要的特征;其三是鼓励大学特色文化在社会背景中检测。

(四)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重要的社会与现实意义

后现代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片面、孤立的了解教条的书本知识,而是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以及培养学生学习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非常符合现在社会用人需求。大学特色文化个性创新建设需要符合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挖掘现代大学的特色文化,把个性创新建设融入大学文化,推动大学生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现代科技、现代生产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以重点大学为主体和核心的科技园区,校内外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它预示着社会与大学的发展方向,逐步成为大学特色文化建设个性创新的亮点,是当代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具有社会与现实的意义。

四、大学特色文化建设个性创新的发展途径

(一)优化物质——创新大学特色文化形象塑造

大学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优化大学物质环境,创新大学特色文化形象塑造是必然的。大学校园环境是一种强烈直观性的大学文化,它是大学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推进大学特色文化的前提,亦是大学特色文化的载体。因此,在提升大学环境硬件设施的同时,应该加强优化大学校园景观品质,合理校园功能布局,创建校园生态系统,建设校园文化设施,发掘大学历史文化,提炼大学文化特色,建立大学VI设计等。师生们所处的大学文化氛围对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素质和审美都有着积极作用,所以必须注重大学文化自身形象的个性创新塑造,加强大学特色文化的建设。

(二)核心精神——创新大学特色文化理念与精神

大学文化面对国内外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学精神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伴随着學校的发展而发展,进行传承与个性创新。大学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校训、校风、校歌等。大学精神文化创新可以通过教育精神和社会文化精神的变化促使大学精神发生变化,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对大学文化而言,大学精神文化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借鉴世界知名大学的文化建设经验,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打造既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特色文化,又具有国际特色的大学文化。

(三)改革制度——创新大学特色文化管理模式

随着大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大学规模的逐年壮大、招生数量的递增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必须改革制度,创新中国大学特色文化管理模式。其一大学领导方式的创新。领导作为学校发展的领航人,在大学特色文化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增加决策透明度,扩大校内民主,平衡管理者和组织成员的权利等。其二基本组织制度创新。大学组织制度的创新,需要以学科发展为基础,能促进教学与科研工作,适应现代大学多校区、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其三网络管理制度创新。微博、微信、新媒体等网络平台高速发展,引导师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规范责任管理,加强网络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五、结论

大学文化必须高度重视个性创新的形成、培育和建设,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大学特色文化,能为我国大学的走向世界一流进程中注入生机和活力。大学特色文化还需要考虑每所大学自身特点与个性,形成就将逐渐渗透到各个层面,对大学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都有积极的影响。这也是为适应当下社会的高速发展,利用后现代建构主义建设大学特色文化是个性创新的重要体现,对大学改革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滨,闫观渭.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校课程群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9.

[2] 杨莉萍,叶浩生.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初探[J].湖北大报.2003,(5):99-103.

[3] 倪亚静.探讨大学校园文化的功能及创新途径[J].艺术百家.2004,(5):157-159.

[4] 武超群.构建高校大文化[N].光明日报.2018-9-11,(13).

[5] 傅林,胡显章.创新时代的大学文化创新[J].中国大学教育,2006,(6):12-14.

猜你喜欢
大学文化后现代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符号像落叶般飘散
90后现代病症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从校园生活谈当前大学的两种校园文化
论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大学文化战略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