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本科生社交焦虑及其应对方式调查

2021-01-26 03:18蔡文婷辛宏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护理学消极药学

蔡文婷, 辛宏

(1. 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8 级临床医学专业, 辽宁 沈阳110034; 2. 体育教学部)

社交焦虑系指人们自身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社会角色与产生的社会行为无法匹配预定的期待目标从而产生的焦虑。 社交焦虑好发于青春期[1],且在大学生中社交焦虑情况较为明显, 发生率约12%~14%[2], 并受较多因素影响。 而持续存在的焦虑情绪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更是对后续的职业和事业造成危害。 医学生是大学生中较为突出的一类学生群体, 承担着我国有序发展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重担。 其面对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 学业更加繁忙、 就业及升学压力更大,明显不同于其他专业, 同时由于医学生心理尚未发育成熟, 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产生如社交障碍和焦虑抑郁等心理危机[3],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4]。 研究发现高达41%医学生存在人际关系困扰, 15%的医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交焦虑[5-6]。研究表明, 只有积极有效地应对和良好适应才能保持乐观情绪, 不易形成焦虑, 而消极的应对则有可能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产生[7]。 本研究调查了1 630 名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社交焦虑和应对方式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 年6 月至12 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 公共事业管理、护理学、 药学、 预防医学和检验医学等6 个专业的本科生。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 719 份, 剔除无效问卷后, 共回收有效问卷1 630 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4.82%。 其中男生756 人, 女生874 人, 其中临床医学专业353 人, 护理学专业371 人, 药学专业316 人, 预防医学专业265 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41 人, 检验医学专业84 人; 大一年级352 人,大二年级396 人, 大三年级346 人, 大四年级403人, 大五年级133 人。

1.2 方法

1.2.1 交往焦虑量表 (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 IAS) IAS 量表采用5 级计分, 共有15 个条目, 总分为75 分, 得分越低表明社交焦虑程度越低, 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7]。

1.2.2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il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aire, SCSQ) 该问卷共有20 个条目, 包含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 积极应对包括1~12条目, 消极应对包括13 ~20 条目, 采用4 级评分法, 分别评分为0、 1、 2、 3 分。 积极应对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9, 消极应对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8, 全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90, 该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8]。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3.0 录入数据,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进行描述性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 2 组比较采用t 检验, 3 组或者3 组以上的比较采用F 检验, 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相关性,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学生社交焦虑现状 1 630 名医学生社交焦虑的总体得分为(46.29±5.39) 分, 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的焦虑得分[9-10](P =0.031)。 得分存在性别、 年级和专业差异(P<0.05), 女生社交焦虑得分高于男生, 大四年级学生社交焦虑得分高于其他年级, 药学、 公共事业管理和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社交焦虑得分高于临床医学、 护理学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P<0.05), 见表1。

2.2 医学生应对方式现状 医学生积极应对因子得分为 (1.96±0.59) 分, 消极应对因子得分(1.13±0.24) 分, 和国内常模[10-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得分存在性别、 年级和专业差异(P<0.05), 女生消极应对因子得分高于男生, 积极应对因子得分低于男生; 大四年级学生消极应对因子得分高于其他年级, 积极应对因子得分低于其他年级(P>0.05); 药学、 公共事业管理和检验医学专业学生消极应对因子得分高于临床医学、 护理学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P <0.05), 另外积极应对因子得分与之相反 (P <0.05), 见表2。

表1 医学生社交焦虑现状

2.3 医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关系 医学生消极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呈正相关(r =0.401, P<0.05), 而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r=-0.326, P<0.05)。

3 讨论

目前我国医学本科教育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综合培养模式, 包括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以及临床实习等, 且五年制学习年限为常见, 课程种类繁多, 不仅要求理论基础知识扎实, 更要求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才能顺利获得学位证书, 与其他专业相比, 学习压力明显更大。 随着医学本科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 就业压力愈发明显。 在其面对各种压力的过程中, 会对医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 出现许多心理问题, 社交焦虑便是突出的心理问题, 此种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也会对其职业的发展造成不利。 因此, 有必要了解医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 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政策提供依据。

本研究发现, 医学生社交焦虑得分为(46.29±5.39) 分, 高于彭纯子等[12]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医学生, 其特点不同于其他专业大学生, 学业及就业压力大使医学生较少关注人际交往, 缺乏人际交往锻炼;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本次调查距2003 年彭纯子等的研究已经过去16 年, 医学生面对的压力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 对个人的要求亦越来越高, 随之带来的压力更大, 在交往中遭受挫折的风险亦明显增加,从而在这种形势下显得社交焦虑更加明显。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高于男生, 这与国内部分研究结果[13]一致。 可能原因与女生敏感、 情绪波动大的性格特点有关, 还有就是害怕遭受人际交往带来的挫折造成不愿意人际交往,遭受挫折后比较难以恢复。 各年级中, 大四年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高于其他年级。 可能是大四年级学生即将面临实习, 其社交经验不足, 不了解社交规律和特征, 无从下手, 从而引发较为严重的社交焦虑。 药学、 公共事业管理和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明显高于临床医学、 护理学和预防医学专业(P <0.05)。 有研究表明,经常进行医患沟通体验的社交焦虑低于偶尔进行医患沟通体验的医学生[14],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和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多的临床实习机会和医患沟通体验经验, 具有一定的社交经验, 因而社交焦虑程度则相对较低。

应对方式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5], 本研究显示医学生积极应对因子得分为高于国内常模、 消极应对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 这说明本次选取的医学生积极面对社交困扰, 努力提高沟通能力, 与近年来的医学课程改革有关, 目前我校逐渐增加了社会人文课程, 注重医患沟通, 从而使医学生具备一定积极应对的知识和技巧。 同时也显示性别、 年级和专业存在明显差异(P<0.05), 女生消极应对因子得分高于男生, 大四消极应对因子高于其他年级,药学、 公共事业管理和检验医学专业学生消极应对因子高于临床医学、 护理学和预防医学专业(P<0.05), 与造成的社会焦虑较高的原因有关, 另外积极应对因子得分均与之相反。 为了进一步探讨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相关性, 本研究进行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医学生消极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呈正相关, 而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P<0.05)。 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在遇到社交问题时会积极采取对策解决困扰, 负面情绪较少, 因而社交焦虑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应对方式越积极, 社交焦虑水平也相应越低。

综上所述, 医学生社交焦虑水平总体较高,尤其是应引导和鼓励女生、 大四年级、 药学、 公共事业管理和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来面对社交挑战, 培养沟通能力, 减少社交焦虑。 学生心理健康是体质健康的一部分,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医学生的焦虑状态[16], 因此了解、 掌握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以及提高在校医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也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但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 本研究只调查了一所医学院的部分医学生, 样本量不足和研究变量少,结果可能存在偏倚的问题, 故今后的研究需加大研究变量及样本量上的研究。

猜你喜欢
护理学消极药学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杂志》稿约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