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信息化建设

2021-01-27 11:58倪江南莱西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国土空间信息化

倪江南 莱西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近年来,在莱西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推动下,莱西市生态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主干道有林带、次级路有行道树,村庄街道有绿化、房前屋后有绿植的良好局面,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但也要认识到,一方面,可造林用地越来越少,新增造林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建设对林地需求大量增加,林地供求矛盾较为突出,占补平衡难度大。新时期就需要我们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中,加快构建信息化系统,更好地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

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面临的问题

(一)技术方法创新不足

目前各个地区结合自身的生态环境破坏情况,持续推动国家部署的多个山水林河湖草自然修复大型项目。但是在具体的项目建设和修复过程中,很多地区认识比较薄弱,面对修复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认知不足,处理不明确,依然采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将大型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分项目工程,若干个子项目工程,分散施工,对生态系统当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规律没有综合考量,最终造成所建设的大型生态修复项目效果较差。

(二)缺乏相应的工作制度

现阶段,在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开展过程中,各个地区的生态修复方法大多分散在各个部门和各个机构当中,并且存在着施工技术不规范,各个部门之间不协调,利益矛盾冲突严重的情况。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性强,种类较多,利益冲突较多的工作,它会涉及到很多领域,经常会出现跨学科、跨专业、跨区域的情况。在进行大范围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和引导作用,加速国土空间修复工程的开展和相关技术的研发,并构建统一化的技术标准[1],尽快推行统一化的国土空间修复评估、空间规划、项目建设、项目验收、功能评价等技术标准,更好的符合实际需求。

(三)新材料,新设备的投入不足

莱西市森林生态资源丰富,北有森林覆盖率高的大青山省级森林公园。中有莱西湖生态休闲区,是发展森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良好基地。南有姜山湿地和大沽河旅游观光带,动植物资源丰富,万亩湖区,百鸟翔集,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但在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过程中,尤其是在重大的修复工程建造过程中,大部分都会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设施,在施工现场会配置大量的机械设备,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会造成再次的破坏,阻断了生物之间的有效连接,划分了生物的运动空间,从而造成生物多样性不足,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渐下降[2]。出现这些问题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新型材料的应用,新设备的推广有很大联系。

(四)技术革新不足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开展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由施工企业提供,但是很多项目在施工建造完毕之后,很难承接相似的生态修复项目,经常会存在技术封存的现象,造成了技术沟通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国家缺少专业部门对国土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有效的监管,并进行相应的科技研发也不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性科技平台。在生态修复内容探究、科学研发、新材料、新设备研究方面很难形成凝聚力,无法更好的提升生态修复科技水平。

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构建统一的标准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结合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情况,生态修复情况,建立统一化的生态修复数据标准,信息化建设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更好的推动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二)加快数据中心建设

信息化数据中心在建造过程中,以全国第3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为基础,以国土空间生态调查生态监测、遥感影像、生态修复项目数据为主要补充,加快构建信息化数据系统,依托该数据系统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深度挖掘和分析,更好的掌握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破坏情况,生物多样性,并结合实际的破坏情况构建针对性的修复方案。通过构建信息化数据中心,实现对各项数据的精细化管理,进行有效的查询浏览,并对各项有价值的信息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分析。依托数据中心,获取空间资源的具体分布情况,挖掘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3],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提供相应的决策。

(三)加快软件平台建设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信息化建设所涉及到的软件平台主要包括了动态监管平台、生态修复规划管理平台、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平台和修复效果评价平台,通过就快软件平台建设,能够构建一个统一化的监督管理体系,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全过程入手,保证各个环节科学合理,确保各个职能划分清晰。

1.动态监管平台

动态监管平台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卫星影像、智能终端等信息化手段,对所在地区的水源质量、空气质量、土壤质量、植被覆盖等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从水环境出发,利用该平台实时获取水源的温度,水体当中氮磷的含量,颜色等各项水环境数据。从空气质量保护出发,综合掌握空气当中硫化物、可见度颗粒物的具体含量。在土壤修复和土壤保护过程中,掌握土壤的含水量,孔隙度,化学成分的具体含量,并监测土地的科学利用,海岸线植被的覆盖情况。在该动态监管平台当中,通过利用定向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更好的监控国土空间生态资源的具体分布规模和质量。并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区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的掌握和评估,掌握土地、矿山、海域生态方面的现状,为科学保护,生态修复奠定坚实的基础。

2.生态修复规划管理平台

在整个信息系统当中,生态修复规划管理平台主要以数据库为基础,动态的分析所在区域当中植被、土地、水源、土壤、海岸线的综合分布情况和演变状态,并及时获取生态脆弱点,编制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规划和专项计划,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的生态修复规划路线。对于生态脆弱的地区进行重点的生态功能修复工程,在乡村地区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在矿产集中开发地区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在沿海海岸实施海洋生态修复。从而能够以点带面,推动整个生态修复工程的高效开展。利用生态修复规划监管平台,能够提供分析、编制、规划、成果管理等多方面的职能作用。

3.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平台

利用该管理平台,能够对农田、林地植被恢复,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海岸线修复等生态项目进行科学的规划审批,组织实施竣工验收,项目管理。确保各项资产资源配置的科学合理,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还能够全面的划分在工程建造过程中的各个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的科学合理。

4.修复效果评估平台

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利用该监测平台能够获取植被的覆盖度,覆盖面积,种类,生物多样性等各项指标,对土壤的溶重、含水率,土壤养分、孔隙度、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有效的监测。对水温水质、水体颜色进行全面的监测,并且综合利用各种评价方法,对所在区域的土地质量,空气质量,水源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进一步明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所带来的具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结语:综上所述,在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之前,首先要掌握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修复措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开展过程中,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帮助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从海量的数据当中收集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挖掘,更好的识别空间范围内的生态脆弱点,挖掘生态信息,按照分区整治,分步实施的原则,将生态脆弱点各个击破,最终实现生态环境恢复,满足社会大众的居住生活要求。

猜你喜欢
国土空间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空间是什么?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创享空间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