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

2021-01-27 11:58宋丽杰中国人民大学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宋丽杰 中国人民大学

企业,作为国家发展进步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起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且是有效保障国家经济运转秩序的重要力量。在任何一家企业当中,人力资源管理都占据着整个治理体系中最核心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一家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出色,那么和其他同类型的企业相比,它就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更大范围内看,亦复如是:管理一家企业、推动一个地区发展甚至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管好了人力资源,就是管住了根本,正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的那样“治国就是治吏”。因此,在正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面对国内国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商业市场局面,如果企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从人力资源管理供给侧发力,不断改革创新选才、育才和相关治企工作,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推动企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为企业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为此,笔者结合当前一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一方面,笔者经过走访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首先,这些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有的企业即便从其他相关企业照搬照抄了一套制度,可是在日常管理中并不执行。经营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两翼。现在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将大部分的工作焦点都集中在获取经济效益上面,忽略了对管理的重视,尤其是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只要完成阶段性财务指标就可以弱化甚至罔顾既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有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适用或是落地效能极弱而对企业造成负向拉动时仍不自知。其次,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与全球化和我国新时代人力资源发展需要不符。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产业分工和经济依存程度不断提高,而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同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既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更新时,不能够进行及时学习应用,在先导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产生后,也因“本领恐慌”不愿主动学习,导致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违规和客观滞后风险;同时他们也不愿跟随专业发展脚步有针对性地提升工作能力,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仍然秉持过去形成的经验主义而没有结合员工实际需要给予人文和物质两端的支持帮助,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最终产生人才流失。第三,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没有进入信息化阶段。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人才在进入企业工作以后,对于企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多方面、多维度、全方位的,同过去相比需求更多、复杂性更高。而一些企业只是在员工入职时审示一遍工作档案,随后就将相关资料存入企业档案库中束之高阁,在选人用人的时候仍然凭借传统方式酝酿选拔。实际上,如今无论是从技术条件还是管理条件上,人力资源管理完全可以通过信息化和大数据方式进行。但是应当说,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尚需进行持续探索和有益创新。

另一方面,笔者发现,这些企业普遍缺乏人才管理的战略观念。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带动,提高企业劳动生产力,关键在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深刻认识人才的战略作用。对于成长速度较快的企业来说,如果缺乏人才基础,那么这个企业未来一段时期的运营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削弱其总体实力。因此,企业要在拴心留人上下大气力。除了加大人才的吸引和选拔力度,还要强化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企业理应充分尊重每名员工,关心他们的成长,畅通企业发展通道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获得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可事实上,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起到的重要意义,主观忽略人才发展问题,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人力资源市场上的无序跳槽现象不断增多。此外,人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的企业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的意识不够,一部分员工在招收入职时学历、能力都不错,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对员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不够重视,导致这些人员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只专注于完成企业分配的既定工作,其他方面的素养能力却出现弱化或提升缓慢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没有开展到位而产生的,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解决。

二、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从人力资源管理供给侧发力,打破固有的陈旧理念,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探索

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有其独特的工作模式和管理理念,也正是这些独特的模式和理念促进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所以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脚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工作体系,其中创新是第一要务。企业应该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束缚中跳脱出来,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要生产力,向信息化建设要管理成效。要充分掌握全员情况,以每一名员工为基础单元做好统计分析,确保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真实、全面、完整,并将其全部纳入信息化系统进行综合统筹管理,运用大数据功能综合分析人员优势与专长,为选人用人提供更加精准到位的决策依据。在信息化系统中建立政策学习平台和理论学习平台,及时输入和更新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最新政策,分享相关前沿理论研究。通过这一途径,一方面可有助于企业选用更加专业的人才开展更有效率的工作,另一方面可推动实现企业人员资源管理的规范化,调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将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信息化建设工作转化为企业现实生产力。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之前,企业要充分意识到“以人为本”这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始终坚持和发扬这种观念,以不断丰富人力资源工作体系。只有将人才的发展摆在核心位置上,才能够使员工的价值得到更好体现,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努力完善人才培养制度,畅通人员发展渠道,注重通过顶层设计规划好员工职业发展,要想法设法给予员工更加充足的发展空间,“筑巢引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要加大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对工作生活遇到问题的要及时伸出援手,为他们提供应有的帮助,帮助其解决问题,渡过难关,让他们感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还可以在企业中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工作归属感不断增强。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关注员工家庭情况,做好关心优抚工作。比如,对于一些家庭情况比较困难的员工,可以让相关负责人开展适当家庭走访,给这些家庭送去温暖和帮助,增强企业、员工和员工家庭三者间互动、互助、互爱,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做好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创新与发展。

(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能否顺利展开,取决于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素养是否符合其发展需要。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创新水平。着力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加强人员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比如可聘请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通过定期讲座的形式,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理论素养和思想认识水平的提升;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派员到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丰富、合作关系稳固的企业交流学习,要求他们认真学习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理念和文化,在完成学习回到本企业以后,结合实际将学到的模式、理念和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和创新发展。要注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企业主业和其他专业的学习掌握,培养复合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让他们掌握更多专业能力,以管理和服务好更多专业门类人才。此外,还要注重为企业适当输入人力资源管理“新鲜血液”,做好适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专业人才筛选工作,让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中来,推动形成人力资源管理新局面。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企业有必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而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基础就是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要围绕自身发展目标,制定好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格局,树立导向正确、催人奋进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不断推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聚企业英才而用之,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推动自身发展紧跟新时代、擘画新蓝图、谱写新篇章!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