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

2021-01-27 11:58李润梅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图书馆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信息化

李润梅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图书馆

前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以来,较多行业在发展期间应用了信息化管理技术,其中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与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相比有较大优势。由于图书馆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并且涉及到多个环节管理内容,不管是管理程序还是管理对象,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使图书检索以及利用更为便利,这对图书馆未来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一、信息图书管理服务方式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形成了移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代化服务模式,图书馆应用现代化终端设备与无线对接技术对图书资源进行管理,采用了特色信息化资源控制模式,根据用户需求能够丰富管理方式,比如馆藏资源、参考咨询以及链条目录等,实现在线查询效果,同时与无线设备进行链接,能够使用户在较短时间内查找到自身所需的图书资源[1]。在此种信息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能够彰显出移动图书技术综合管理能力,并且通过软件创新与用户更好对接,形成预约参考以及讲座等资源信息模式。

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模式

(一)满足用户需求

图书馆在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过程中,从读者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图书馆目录信息库可更加便捷的对图书资源进行查询;从图书馆信息库角度进行分析,传统查阅形式很难满足需求,应采用新型查阅模式,利用计算机检索书目信息库中的相关资料能够大大缩短查阅时间。机读目录均会设置不同检索入口,并且未排列偏差,具有较高的查准率。

(二)实现信息共享

传统图书馆在管理期间会受到空间以及时间限制,通过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促进图书馆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对书目信息的共享,以此为开展统一编目,协作编目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进行信息资源建设,对传统载体资料有效收藏。目前我国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以纸质为主要形式,在此过程中结合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满足读者对图书资源的需求[2]。

(三)有助于创建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发展中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正处于数字图书馆总体规划中。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创建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构建,并非将所有图书馆完成数字化转变。对于一些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图书馆,可以尝试开展数字化管理,在此过程中应当遵循数字化图书馆发展原则,从而提高图书馆管理质量。

三、图书馆管理客户需求移动技术模式

(一)用户需求与移动环境交互式应用

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使时间与空间进行有效的融合,使用户对图书资源需求有较大转变,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通过碎片化时间集中突出资源,将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即可节约时间,又能满足用户需求,以此形成以用户需求为主的移动模式,还能够实现用户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资源位置与信息资源相结合,在信息接收查询与发布的前提下实现移动方式的全面创新。

(二)信息需求与移动环境的交互式应用

在对图书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与移动环境相融合,并且创新信息化技术管理模式。首先,信息资源宽带化管理。在信息化管理期间,通过4G模式提升管理效果,在无线传输能力技术的基础上,增强速度控制,提高无线网络传输速度,提升宽带业务能力[3]。其次,创新图书馆资源运输模式,强化图书馆管理与4G网络技术以及广播电视传播力度,加强网络业务、传输网络以及承载业务等方面的较快融合,同时体现应用层、交换层以及控制层中的应用效果,从而转变传统管理模式。

(三)无线元数据互操作模式的综合应用

在元数据操作模式管理的基础上,创新数字化管图书馆语义互动操作,加强元数据管理,实现共享元体的运用。在此过程中,构建元数据方式主要是对信息资源在特定情况下微观结构描述的模式,将DL与元数据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资源应用。在应用元数据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与元数据、语法原数据,其中语法元数据主要是对文档内容进行描述,处理上下文信息;语义数据是对文档内容有效掌握,通过本体结构提供上下文解释应用。在对不同元数据处理期间,需要通过转换板对元数据模式进行转变,产生较好的扩展效果。

四、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

(一)网格科技处理异构平台互操作方式

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网络信息系统易购平台管理期间,需要形成与网络信息“即插即用”的个性化管理模式,其重点是在网络网格管理中获得相关信息服务。在对重要资源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提升网格科技水平,在对该平台实际应用期间,需要解决网格管理中融合与管理问题以及在网格的基础上设立虚拟组织构架问题[4]。

(二)语义互操控协议的数字化方式

图书馆管理在数字化辅助功能控制的过程中,采用了语义互操作协议处理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在信息化操作的基础上,通过网格内组织形成联盟形式,并且在固定规则的前提下产生集中遵循的协议模式,此以在使用层面中进行数据信息的检索与发布。在进行信息异构处理的过程中,主要使用OAI-PMH协议互操作架构形式,在OAI协议控制的基础上,将网格数据发布以及共享环节有效推进,形成信息管理形式,对原信息格式有效表达,实现OAI协议界面的集中化管理,从而得到信息增值控制效果。

(三)移动阅读方式的应用

在移动阅读信息优化融合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移动终端管理平台的优化形式,在进行对图书馆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建立在移动通信网络途径的基础上,得到相关阅读资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阅读资源实施管理,从而为读者获取更高的阅读体验。因此,无论是休闲模式,还是移动阅读资源模式,均可以通过信息化方法对其实施处理,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缩写、摘要以及综述等形式,可形成不同个性化阅读方式,从而提升多元化移动化阅读效果,从而为读者带来个性化的阅读体验[5]。

(四)规划图书软件功能模块

图书馆在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期间,主要是以图书管理为主,在此过程中需要实现图书保管、读者管理以及权限控制等功能模块。首先,在进行图书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类别书籍进行划分,构建突出档案,同时强化管理。在对图书档案管理期间,应当对书籍进行资料登记,粘贴条形码,在选择资料期间可以通过条形码进行区分,并且把关键内容在图书数据表中登记。其次,强化管理模块基础功能规。读者档案资料对读者体验阅读来说尤为重要,是读者能够拿到图书证,并且顺利进行书籍借阅的基础条件。最后,流通管理模块控制主要包括不同功能,有书籍征订、预期费清单以及书籍罚款等不同功能。

(五)构建数据服务形式

图书馆在进行整体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服务应根据管理需求,通过邮件以及网站通知等形式进行信息发布,能够确保读者对图书馆动态更新及时了解,并且制定资料归还计划,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提升资料借阅流通性。对于较多学生在图书馆中自习,实现与计算机资源对接。通过在图书馆内进行主题业务、讲座以及挂饰等形式的应用,可对读者在移动状态下查找资料内容实施处理,为此需要开通移动服务功能,以此得到移动终端平台中的计时图书馆目录以及信息库等内容,同时再应用个性化处置形式,可有效满足读者阅读要求[6]。采用资源检索服务方式,在智能数字化处理、记忆检索等方法的基础上,以此产生个性化技术处置,从而提升较为完善的输出成效。

结语: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图书馆在管理期间依然采用较为传统的管理方法,很难提升图书资源利用率,同时无法确保读者对图书资源更好的使用,这是图书馆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能够实现规范化、体系化以及科学化管理,即可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又能使读者最大程度上使用图书信息,这对图书馆未来发展来说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图书图书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去图书馆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