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与限”的坚守—浅析“把关人”视野下竞技类综艺节目的生态机制研究

2021-01-27 11:58孙雅坤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综艺底线竞技

孙雅坤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据九合数据于2019年7月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中国综艺节目广告营销白皮书》显示,在宏观经济下行和社会零售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广告行业整体呈现疲软状态,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广播下降明显。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和利益,综艺节目本身的娱乐性、审美性、教育性被追求眼球经济、话题营销的风靡之气冲淡,令人扼腕痛惜之余,不禁深切反思追问,广泛融入万家灯火,本应给予受众启蒙与温情的综艺生态的“线与限”到底在哪里?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越界行为屡禁不止,追责背后是怎样的深刻警示与反省?

一、综艺生态建设迫在眉睫

优质内核永远是综艺节目所稀缺的突破口,对其讨论之声不绝于耳,竞争越严峻,越能凸显出市场对好内容的渴望,内容为王的爆发力和持久力是当前综艺节目的热点和痛点。如今,“生态”俨然成为跨学科的共享词汇,将生态与综艺联系起来,是在探寻电视媒介与受众的深度关联以及媒介生态中综艺板块的重要作用。综艺生态建设迫在眉睫,综艺生态是一种结构性调整和转轨,是综艺现象和综艺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形成与观众有效连接、有效互动,促进传播、分享与消费的良性版图。互联网时代,综艺生态建设恰逢其时,用户粘性和活跃度井喷式增长,多元开放的审美需求打破了唯收视率的利益导向,综艺生态与文化自信遥相呼应,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和探索的前沿阵地,应该突破传统节目制作和播出的藩篱,打造健康环保的“绿水青山”,倡导从“播出”为核心向“传播”为核心转变,深耕内容、形式、价值观的三元一体发展。当前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设计初衷无可厚非,但是频繁触及安全底线的行为严重违背了综艺生态的平衡有序,安全机制始终是构成综艺生态机制的重要一环。

二、守住综艺“底线”,不忘节目“初心”

随着同质类综艺节目扎堆呈现,创新与超越是制作团队在竞争中不败的不二法门,由于观众的观感体验和口味需求不断提升,节目若想创造并保持领先的收视率,便会不断追加制作难度、更新游戏模式,在闯关设计和宣传造势上强化高强度甚至无底线的“竞技感”,以此作为卖点,将充满戏剧冲突和胜负刺激的“表演”打造成突破体能极限、一味迎合受众的“生死考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形态的深度融合,大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只会水涨船高,然而,市场规模的扩大并不等同于综艺节目质量的提升,综艺生态鱼龙混杂,具备大情怀、大视角,持续影响力和生命力的匠心节目依然匮乏。为了迎合市场在节目效果“冲突与刺激”上的追捧与媚俗,满足观众不断拓宽的“期待视野”,抢占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时间,综艺生态在抓痛点,找卖点的同时,也在触及甚至逾越道德和安全底线。为了延续和扩张综艺生态的产业链,塑造综艺品牌是各大电台和制片人的发力重点,打造强话题性、强故事性、强IP是互联网时代多元共生的必然逻辑。伴随着对综艺节目“热点”、“痛点”的激烈追逐,在利益驱动的“霸屏”思维下,部分纯轻松的综艺节目惨遭淘汰,明星竞技类综艺节目日益发酵,明星光环嫁接体育竞技的真实残酷,挖掘偶像们挑战生理极限时的无助畏惧或迎难而上,对于迎合观众渴望新鲜刺激的猎奇感,无疑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一味迁就、迎合、刷新某些观众的另类审美趣味和欲望,以此作为吸睛利器,却不加以理性的审视和疏导,只会深陷恶性循环中,酿成恶果。在竞技类综艺节目标榜“硬核”、“酷炫”等平民英雄时,博弈感和无底线的极限挑战的确令观众热血沸腾,然而,助推观众达到情绪高潮和极致观感的应该是节目在安全保障下的专业态度和创新精神,不应停滞于表层的噱头炒作,事实上,竞技类综艺生态并不是一无是处,其体育竞技不言败、不放弃的竞争精神还是有时代价值的,但是对于没有经过专业体能和技巧训练的普通人,超高强度的竞技挑战充满了安全威胁,赛道设施的完善性、比赛器械的安全性、游戏流程的科学合理、保护措施的跟进到位都关系着挑战者的生命安全,然而事实上,很多节目组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综艺节目的本质与游戏在某种层面上有相似性,它以极强的参与性和代入感很容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引起围观和狂欢,反之,观众的参与性越强,讨论越激烈,节目的收视率越容易攀升和发酵,然而,在这样一个相互依赖与刺激的过程中,综艺生态的“线”变得模糊不清,踩线行为滋生蔓延。

三、重塑、强化综艺生态“把关人”权限

随着综艺节目市场的同质化饱和,明星竞技类节目陷入了疲软的发展瓶颈,综艺生态面临巨大考验,横断在各大卫视面前的是相似的沉重压力。竞技类节目由明星作秀向专业体育竞技转变无疑有创新意义,然而创新的尺度与界限比创新本身意义更大,体育竞技的专业性和高强度,本就充满了挑战和风险,对于没有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普通人,明星的光环并不能给他们安全的保障,强硬的身体素质,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节目组扎实的安全配套是必不可少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节目中演职人员包括现场观众的安全把关,节目硬件保障措施的专业把关,节目内容与形式创新策划的可行性把关等,是把关人存在的重要意义。

“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到新闻领域,他指出,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需要经过一个取舍的过程,并不是“有闻必录”,媒介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卡”,起到对传播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作用。在新媒体语境下,互联网的复杂性、自由性消弭了传统“把关人”至高无上的权利,打破了其权威垄断地位,但也赋予了“把关人”新的时代意义和使命,从对信息简单的“围堵”、“封杀”,向保护者、引导者转变,从某种意义而言,“把关人”不再是信息的过滤者,而是参与到信息生产、信息传播的陪伴者、互动者。

面对爆发式崛起的综艺节目,离不开国家政策和监测机制的调控,创新管理方式,审慎把握价值观的行塑。根据传播学“培养分析”的核心观点,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导向和意识形态,这些导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受众的认知和行为中,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在公共领域,每个个体都可能在信息接收过程中扮演把关人的角色,但很少能起到警察的作用,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在媒介传播的信息不利于公众身心健康,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极坏的影响时,政府可以加强把关人的职业权限,通过颁发限制性法令条文,控制、监管传播内容,因为,过分追求收视率,踩踏安全和道德红线的越界越线行为是来不得半点开脱和纵容的。综艺生态在经历洗牌和动荡后,呈现出复杂的发展态势,并没有形成严格的市场细分和审核标准,某些综艺节目在收视率的诱惑下简单地沦为利益变现的工具,模糊了边界和底线,受其影响的受众也在感性和理性判断之间游移,甚至在审美品味和价值判断上降低或失去了准则,跌入了迷失和错位的悬崖。

当前,国家对文化产业内容输出重视极高,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电影事业的创新改革与业态拆分,进一步体现了“把关人”角色在文化娱乐内容输出的品质、品格上的不放松、不懈怠。无论站在受众的角度还是把关人的立场,只有认真思索把关人的存在价值和神圣使命,才能保障综艺生态发展的健康度、持久度。

(一)强化内容关的严密把控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影响了公共视野和公共话语的内容张力和包容力,电影电视和各大综艺的娱乐性质与文化精神互为渗透,在信息透明、传播便利的多媒体生态格局下,每个人都悄无声息地沦为娱乐的附庸而浑然不觉。虽然综艺节目隶属电视这一娱乐化产物,但随着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升级迭代,观众审美能力和需求的层层提高,综艺节目在价值观上的诉求已经远远超越了其娱乐功能,随着如火如荼的综艺节目活跃在大小屏幕上,如何让观众欣赏到安全优质,又兼顾口碑和收视率的精品内容,把关人的保驾护航尤为重要。

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信息冗余混杂,急剧膨胀的海量信息着实增加了把关的难度,把关人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于大局的把控意识,与时俱进,在综艺节目审查的过程中强化内容的安全性、健康性,对频繁冲击安全底线的竞技类综艺节目要核查甄别,塑造清朗、正能量的综艺生态,起到正本清源的把关作用。市场是自发的,我们尊重市场的选择,但也要设置清晰的底线,通过严厉政策的调控,保证政府监管不缺席。从节目策划之始,策划团队也应做好内省式把关,节目的难度和强度与节目追求的效果平衡问题如何把关?艺人对于节目难度的认知程度和专业培训情况如何把关?发生意外时,符合标准的医疗救助如何把关?安全意识把关是最重要的前提,是综艺节目把关的基础。

(二)注重自我关的严守不懈

除了专业部门的内容把关,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受众也要积极提高媒介素养,把好自我关,在浩瀚的综艺节目中提高信息的辨识能力,接受优质信息,不随意传播、恶意传播,不做恶意低俗信息的制造者,不在不良信息环境中推波助澜,在专业精深的领域,主动承担起意见领袖的角色,守望文明底线,承担社会责任。

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的反应能力等。多元社会价值趋向下,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是复杂变化的,受众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差异,很容易造成认知的偏差和误区,也较容易受到一些现象和观点的影响,在影响背后的效仿、争论往往是盲目、随性的,互联网法不责众的状况又会助长别有用心者在某些话题上的放大或扭曲,滋生不良的社会效应和影响。这就提醒和要求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客观,一方面积极参与营造健康文明、充满正能量的传播环境,一方面与消极、低俗、负能量的信息勇敢抗争,总之,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把关人塑造的重要一环。当下,由高以翔猝死事件发酵衍生的讨论愈演愈烈,综艺节目中过往案例也被重新揭开,释小龙助理意外溺水身亡、张继科崴脚受伤、陈楚河十字韧带断裂及半月板严重磨损、乐嘉睾丸严重受伤等等事故令人痛惜,种种打着突破极限,挑战自我的竞技类综艺节目,在各种危险动作和灾难事故面前并没有迎合取悦观众,相反,引起了各种质疑和诟病,事实上,观众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是有理性和理智的,有对安全和伦理意识的基本把控,这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自我把关。

结语:虽然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内忧外患的综艺生态正在经历着严峻的挑战和变革,在这盘风云变幻的迷局中,有不断试错的先行者,也有络绎不绝的后来人,在深度竞合的互联网时代,打造综艺生态的健康协调,必须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和内容界限,综艺节目的娱乐化要建立在安全机制的保障下,才能真正实现业态的培育和繁荣。

猜你喜欢
综艺底线竞技
真相与底线
竞技精神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花与竞技少女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