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工程教育理念的《事故调查及分析技术》教学改革

2021-01-27 11:58张学林孙岩付亚男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事故教学方式作业

张学林 孙岩 付亚男

重庆三峡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20世纪以来,我国工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使我国工业革命发生了质的飞跃,强有力推动我国成为经济发展强国,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主要依靠工程教育的关键支撑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但改变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同理也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工程理念更好地融入高等教育中,使教学内容更好适应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凾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安全工程专业的《事故调查及分析技术》作为一门事故调查研究的专业课程,也需要融入工程教育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培养出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能胜任跨学科合作,具有良好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工程创新性技术人才。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对《事故调查及分析技术》进行改革[1-3]。

一、课程内容改革

《事故调查及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事故统计基础、事故机理及成灾机制、火灾爆炸事故、重大事故后果模拟及事故救援预案五部分组成。其中事故统计基础与学生所学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密切相关,事故机理及成灾机制与化学、燃烧学等专业密切相关,火灾爆炸事故及重大事故后果模拟与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及计算机等课程密切相关。这些前导课程必须在《事故调查及分析技术》之前开设,虽然学生缺乏对知识的贯穿了解能力,但教师在讲述《事故调查及分析技术》课程时把其所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加深以往课程的了解,提高本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兴趣,克服出现学无所用的困惑。

二、教学方式改革

针对当前《事故调查及分析技术》教学中所涉及的前导课程内容较多时,要如何把本课程与前导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前导课程的认识。主要从教学模式和课后作业两方面进行改革,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解决学无所用的困惑。

1.讨论式教学

《事故调查及分析技术》中事故机理和成灾机制讲解时,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性。比如在讲物理性破裂中韧性和脆性破裂时,可以让学生讨论二者出现后容器表面出现的状况,裂口形形状,光泽情况,有无碎片等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并增加学生学有所用的成就感。

2.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已经融入到大部分工程类学科,《事故调查及分析技术》也不例外,而且案例式教学在本课程教学中尤其重要。比如讲解重大火灾事故时,采用播放一段影响重大的火灾案例,播放结束后,教师针对此案例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分析,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结果再加以补充,并讲述案例分析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分析的角度。让学生把前后知识有机地贯穿起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知识的运用和综合能力。

3.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

大多数工程学生不能把实践与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学无所用,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为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工程教育,必须把实践与理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基于工程教育理念《事故调查及分析技术》重大事故后果模拟章节讲解时,可提前通过学习通等软件向学生发放有关事故后果模拟的学习软件教程,学生可在课下提前学习软件使用方法。课堂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的把某重大事故现场通过软件模拟来还原,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课后作业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工程教育的发展模式。大部分教师在工科课程中课后作业还是以课本内容为主,无法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思维创新的能力。需对课后作业进行改革。课后作业可分为学生统一完成部分和小组完成部分两大类,通过小组作业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提升自我责任意识。对小组完成作业,教师可以选取相当下科研前沿、热点,以及与毕业论文相关的内容布置下去,提前使学生查阅文献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得到强有力的锻炼,为后续学生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的撰写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结论:总之,为现实工程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及课后作业已经达不到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求,需要对《事故调查及分析技术》从教学模式和课后作业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改革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性,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满足感。并能不断的提升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水平,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工程类毕业生。

猜你喜欢
事故教学方式作业
学中文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作业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