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维稳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1-01-27 11:58李兰民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主体校园思想

李兰民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一、新媒体下高校稳定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一)正视新媒体,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重视校园网络在稳定校园方面的作用

传统的思政教育者以说教为主要手段,通过受教育者被动的接受,以期达到教育的目的。但面对个性化的90后大学生,单纯的说教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新形势下的高校主体,不仅要改变工作思路,学习新的工作方法。鉴于新媒体下的校园环境更加开放。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离不开网络与多媒体,网络与多媒体更多的与大学生活互融在一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思想。同时大学生在学校内,很少接触社会,主要通过网络来获取社会认识以及与人交往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高校的重要工作。

(二)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发挥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网络加强校园稳定的管理

高校是教育学生的主体,高校管理者应充分发挥网络与多媒体的各项优势,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有效利用网络媒介的作用,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正能量,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高校目前应该以网络媒介为依托平台,根据本院校的特点建立起自己的校园网络平台,同时加强建设和管理,在网络上发挥高校的主动性,建立高校—网络—学生的良好的网络关系。以QQ、BBS、博客、微博、微信为主的新兴媒介工具异军突起,使虚拟空间中多元价值观并存、各种社会思潮涌动、意识形态冲突和较量凸显。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的重要场所,也是网络舆情的重要集散地,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和引导关系青年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整合新媒体的力量,提高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维稳工作,高校作为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利用好现代化教育平台,提高受教育者的自主性,掌握学生思想的发展趋势,找到共同的成长取向。

首先是组织的建立。高校要建立健全新媒体传播的管理制度,要充分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以班级为基础的组织,将班级与院系以及高校社团通过新媒体的纽带串联在一起,将思想政治工作由点到面的进行教育宣传。对校园内各类信息平台及网络传播渠道进行备案,形成多层次,网络平台,以达到适合每个学生所需。

其次是新媒体网络的监管。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监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使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的生活里,突出效果。通过对新媒体的监管,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用学生受欢迎的方式,积极传播正能量,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让学校有序良性发展,学生的稳定发展和校园的和谐稳定。

二、采取的方法和对策

(一)思想方面,立足信息传播平台,加强监管,把握主流意识

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兴的信息平台体系对校园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高校主体首先要以广播台为主的氛围的营造,以论坛、门户网站等为主的各类信息的发布,从而实现全方位,线上线下的学生思想动态的监管。

其次,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尤其是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传播正能量,及时发现校园里出现的潜在安全隐患,建立有效机制防止校园危机的产生。

(二)生活方面,利用新媒体开放主动的特点,快速解决问题

首先,高校主体在学生工作方面的经验都比较丰富,并且生活在学生当中,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和分析学生在网上表现出的各种情绪和意见,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其次,高校是一个组织者。面对网络上复杂多变的信息,应当对有关话题和言论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及时上报并反馈。尤其是高校里矛盾比较突出的食堂等问题。最后,高校作为一个服务机构,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发展其渐进式教育功能,加强主人翁意识培养,建立良性发展的大学环境

现如今,新媒体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他们是新媒体的主力军,因此,网络平台已经逐渐变成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媒介。高校要依托当下的社会形势,积极参与网络平台发展,在此基础上将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通过网络的平台有效传播,从而实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正确引导。

对于高校而言,新媒体的不断创新、发展与应用,是一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尤其是校园稳定的积极力量,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一支精通思想政治理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管理队伍,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增强科学性,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融合进去,从而实现高校稳定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主体校园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