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扩招面临困境及对策建议

2021-01-27 11:58张爱萍徐小辉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财经管理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生源毕业生院校

张爱萍 徐小辉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财经管理学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

在2019年高职院校扩大招录100万人的基础上,2020年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指出:“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高职扩招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将对高职教育未来改革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必将为高职教育转型发展注入强大的源头活水。

一、高职院校扩招的重要战略价值

高职院校扩招是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特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意义。

(一)高职院校扩招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扩招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举措,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六类特殊群体入学接受高职教育,为国家培养储备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切实提高国家产业竞争能力。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是推进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需要。同时,高职扩招还能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优势属性,更大规模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比重,较好解决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矛盾。

(二)高职院校扩招是应对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扩招后,必将倒逼各高职院校针对多元化生源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学习成果认定机制、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质量型扩招。比如,目前的“弹性学制”已被广泛引入高职院校,弹性学制方便灵活管用,契合新生源实际,符合现代高职教育培养规律,并逐渐与国外职业教育接轨,必将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能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实现,更能进一步促进职业技能教育回归服务社会实践,赋予高职教育在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服务乡村振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发挥更多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绝大多数以农村青年为主,更多农村青年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在改变个人命运的同时,也能惠及整个家庭,从而振兴乡村建设发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扩招面临的主要困境

高职院校扩招是一项惠民生、利教育、得实惠的大事好事,但该项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社会各方面给予积极关注和大力支持,才能把这项扩招工程完成好。目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困难。

(一)报考积极性不高。调研了解,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部分应届高中毕业生及家长表示,10年苦读不甘心就读高职院校,宁愿再复读上二本、三本院校,也不愿降标准就读。有的毕业生,即使报考通过了录取,也有相当一部分选择放弃,报到率较低,据某高职院校不完全统计,个别专业报到率还不到30%,表明了学生就读愿望冷漠,存在应付考试现象,体现出了一定的生源危机和缺乏吸引力的问题,特别是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类学生报考人数较少,加之此类群体大部分均为参加工作多年的社会人员,受时间成本、学费成本影响,他们报考高职院校的人数比较少。

(二)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以某高职院校为例,2019 年扩招退伍军人257 人、下岗职工269人、农民工1320人、新型职业农民148人、在岗职工850人,年龄最大的50岁,年龄最小的19岁,最高学历为自考专科,最低学历初中,扩招生源在年龄、学历、学习能力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特征,致使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难以覆盖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学习能力的扩招学生,对人才培养效果堪忧。本次高职扩招的退役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四类群体因年龄、生活压力等问题基本上不可能全日制在校上课,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三)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目前,大多参与扩招的高职院校办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师资力量缺口较大。根据教育部统计,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 共1423所,每所院校要计划扩招在1400人左右才能完成200万招生任务,招录工作难度相当大。扩招后带来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变化,导致所有高职院校均面临“谁来教”“如何教”的问题。以某高职院校为例,现有专职教师 282人、专职辅导员 36 人,2019年扩招后在校生近万人压力骤增,如2020年再继续扩大规模,师资力量和办学设施将严重匮乏。为解决师资问题,学校想方设法解决,但受编制数影响,短期内难以解决符合师生比要求的专业教师和专职在编辅导员问题,这是目前普遍面临的最大问题,学校正常运转举步维艰。

三、几点肤浅的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扩招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通过以上分析研判,在具体实操中扩招工作将会面临很多困难问题,当前高职教育只有通过全方位、多层面改革推动,才能把这项好事办好、办出成效,不辜负党和国家的信任嘱托。

(一)加强工作宣传,改革招生模式。通过网络宣传、走访学校等方式,加大学院及专业特色优势推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把扩招工作从传统的高考或分类招生考试招生模式中解放出来,针对高中往届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个性化的录取方式,即对往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可采取文化测试+职业测试的方式;对中职毕业生,可采取文化测试+技能测试的方式;对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和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可采取文化测试+工作经历考核的方式。

(二)尽快出台政策,改进办学条件。为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招生工作要求,建议尽快研究出台对招收扩招学生高职院校的相关扶持政策,比如,当务之急是高职院校相应的师资、实训条件等软硬件配套资源都必须全面跟进,需要经费的强力支持,抓紧落实扩招学生的生均拨款,进一步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为扩招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增加高职院校招录和培养扩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注重创新突破,提升培养质量。加快硬件资源配置。长远看,要持续加大硬件资源投入,加快实训设备更新换代,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企业高端技能人才入校授课或面向社会,吸纳能工巧匠到校兼职等途径,解决师资缺额现状。在师资队伍保障上,尽快打破编制政策制约,给高校充分自主权,通过政府购买,让高校能够通过高层次人才正常引进、人事代理等形式将企业高技能型人才引入高职院校从事实践教学。在教学管理上,加快创新探索,比如,扩招后学生结构由原来的同龄人变成年龄差异大、阅历和身份多样化的学生成为“同窗”在校学习,必须在教学和学生事务管理等各方面改进创新。

(四)强化校企合作,拓展就业渠道。扩招后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现代学徒制或“订单班”招生和培养模式,从机制上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要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养成贯穿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全过程,使学生毕业后无缝衔接企业的工作岗位,真正做到招生即招工,解决就业之忧。还可对退役军人、新型农民等特殊群体开展个性化针对性培养,如乡村医生、现场医生、农业指导员等,让他们毕业后返回乡村,服务乡村振兴计划,服务农村发展,不断储备农村乡村人才和致富能人。

猜你喜欢
生源毕业生院校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