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21-01-27 02:11李增德
智慧健康 2020年36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分型胫骨

李增德

(安康市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陕西 安康 725000)

0 引言

在临床上,胫骨平台被定义为股骨和胫骨上端相结合的位置,其关系着膝关节功能发挥情况,故而胫骨平台需有较强的承载力,其周围还附着较多韧带与软组织,这些结构有益于提升膝关节活动的灵活度,且对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过程有一定促进作用。胫骨平台骨折以后,就诱导内外平台分布欠均匀,若患者早期未诊断与治疗,很可能发展为关节功能障碍性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2]。精确诊断是协助医生拟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基础。本文纳入60例病患资料,比较螺旋CT三维重建、X线片的诊断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期间经病例检查确诊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试验对象,包括男46例,女14例;年龄27-51岁,平均(33.87±5.65)岁;疾病分型:I者18例、II者16例、III者10例、IV型者9例、V型者7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者52例,高处坠落伤者3例,重物砸伤者2例,摔伤者2例,其他1例。纳入标准如下:①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内容及过程等知情,并主动参与;②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③未见其他重要器官严重病变;④认知正常,具备基本的交流能力,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X线诊断。选取正位片与侧位片。①正位片:诊断阶段要求患者取端坐位,把患肢放置在摄影床板上,尽量伸直患肢以维持膝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成角为90°。当确定髌骨下端和X片中心两者相垂直时,摄影照射野把病患膝关节间隙设定为中心点,维持胫胖骨上边界到股骨下缘均囊括在摄影范畴中。②侧位片:患者取侧卧位,维持膝关节处于矢状位,和摄影床板面成角180°,使髌骨下端和胫窝后端间的连线中点以垂直形成照射与X片中心区。

(2)螺旋CT三维重建。选择Brilliance64 排多层螺旋CT仪进行扫查(由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制造),参数设置情况如下:电压120kV,电流200-250mA、层厚与层间距均为5mm。检查过程中,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上举两手,平伸两下肢。扫描范畴:经由患侧膝关节缝隙处至患侧股骨下方,而后将扫描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整合至后处理工作站内完成MPR、VR等三维重建,将层间距设定为0.700mm。

1.3 观察指标

指派我院≥2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影像科医生阅片、诊断。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手段下骨折检出率与分型正确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检出情况

X线组检出率为73.33%;CT组为100.00%。CT组检出率更高于X线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段检出率比较(n,%)

2.2 骨折分型

CT组对I、II、III、IV、V型诊断正确率均高于X线组,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上比X线更占优势,以上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对骨关节骨折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有明确骨折部位、解剖、对线、错位及是否存在累及关节及骺板软骨等情况,若能正确分型,则能为疾病临床治疗方案制定过程提供更为客观的凭据。在膝关节创伤性骨折中,胫骨平台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既往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3],胫骨平台骨折在周身骨折所占比例约为1.0%,老年患者占比8.0%,患者年龄多集中在40-50岁之间,男性发生率是女性的3倍左右。在致伤原因中,以交通上伤占比最高。

大部分胫骨平台骨折是直接、间接暴力导致的创伤性骨折,发生率偏高,基本集中在膝关节。因膝关节解剖结构特殊、复杂,若出现胫骨平台骨折,则不可避免的对关节腔、囊及面结构完整性造成损伤,引起骨折边界裂痕、移位及塌陷等不良状况,对患者正常生活构成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既往临床多采用X线检查诊断骨外科疾病,大部分骨折能确诊。X线能较清晰的呈现出骨和关节以及软组织的关系,既往有报道指出,摄常规X线片在呈现骨承重区、骨性关节面等方面甚至优于CT、MRI[4]。但是面对一些解剖较复杂、存在重叠区的骨折,X线呈现效果偏差,部分情况下摄片摆放体位时需数次变动患者体位,这些决定了该影像学技术在伤势严重、生命体征波动性较大患者群体内适用性偏差。外加膝关节存有较多深凹关节面,导致X线检查时难以准确判断出骨折类型与严重程度[5]。而螺旋CT联合三维重建术有效弥补传统X线应用时暴露出的不足,其形成直观、三维立体影像效果,进而更为清晰、真切的呈现出骨折平台塌陷形状与骨折部位。且和常规X线相比,三维CT技术更具多样性,其借助表面遮盖技术,把CT值高于阈值的全部像素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模型,进而更清晰的呈现出线性骨折、深度塌陷等细微之处。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摄俯视图,通过在前后方向把髁间隆突处形成一条直线,于直线的重要部位划横线,依照三条轴线把骨折规划至不同象限中,使重建后的图像更具直观性,分辨率显著提升,规避了解剖结构相互重叠的问题。胫骨平台呈弓状前凹状,X线摄影时容易形成盲区,因为成角因素制约很可能增加摄影失败率。胫骨平台较宽、厚度偏大,很可能遮挡中央处较微小的压缩性、劈裂性骨折,这是导致分型判别准确率的主要原因,而分辨率提升时能更为清晰的呈现出微小的骨折表象[6]。

表2 两组影像学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情况[n(%)]

在本次研究中,X线组、CT组检出率分别是73.33%、100.00%;CT组 对I、II、III、IV、V型诊断正确率依次是100.00%、93.75%、90.00%、88.89%、100.00%,X线 组 为77.78%、62.50%、70.00%、66.67%、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用CT三维重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和常规X线相比,骨折检出率高,分型符合度高,能从多个维度呈现出骨折情况,为疾病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分型胫骨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迭加协议与建模制图技术
光编码技术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应用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