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1-27 11:58戴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形势教学内容

戴黎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了解和正确认识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形成正确的大局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在2018年教育部所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形势与政策课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该《意见》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1]在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已经成为帮助青年学生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也是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重要渠道。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又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性。这些特殊性本应让形势与政策课成为高校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用的课程。然而,在课程开设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却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如何全面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创新课程模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获得感,成为了当前广大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对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特点的分析

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与概论课、基础课等其它思政课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课程特点,也决定着该课程具有特殊的育人作用。

首先,时效性成为形势与政策课非常突出的教学特点。时效性决定着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及时更新。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向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即一方面要及时介绍当前国内外发展的新形态;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所制订的最新路线、方针和政策。由于国内外形势始终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也就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也必须随时进行灵活调整。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就缺乏固定的知识体系,也缺少相对固定的教材。教学内容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该课程的教学难度。

其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不仅涉及面广,而且覆盖的专业领域多。这些特点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国内外的时事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必然会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科技、国防等众多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兼顾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等多个层面。由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专业领域跨度大,这对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把握上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再次,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重要的高校思政课,在其教学内容上必然要体现出极强的政治性,以便充分发挥本课程自身独特的育人功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必须正确分析党和国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及时、全面地宣讲党的新方针、新政策,帮助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积极引导他们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能正确认识我国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和思想觉悟。所以,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守的纪律。

二、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各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在课时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在当前的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尚未得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在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设置还有待完善,保障机制尚未健全。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形势与政策课授课课时安排不够规范。形势与政策课开设较晚,且在所有的思政课中学时最少,更有一些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总学时还少于教育部所规定的最低要求。此外,在课程的经费保障方面,不少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处于被边缘化的地步。一些高职院校未能提供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方面的专项经费。有些高职院校甚至连形势与政策课的课时费单价都低于其他思政课的课时费单价。这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普遍感到“低人一等”“受到了歧视”。

二是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模式僵化,且教学规模需要优化。作为一门有着较强理论性的课程,本课程的讲授内容对任课教师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意味着任课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取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任课教师的学科背景、学历结构和知识储备等因素都会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产生直接的影响。有些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理论功底不足等原因,导致对一些理论问题的讲解避重就轻、敷衍了事;有些任课教师讲课模式僵化,仍旧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等单向度的讲授方式,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有些教师讲课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照本宣科地念讲稿,教学效果不佳。此外,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数量不足或教学硬件设施不足等原因,采取大班授课的模式。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大班授课的模式弱化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力,进而降低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是形势与政策课教材不统一,导致教学内容不规范。虽然“基础课”“概论课”“原理课”“纲要课”在2015年和2018年都进行了教材修订,但依然保留了各自相对固定的知识结构和教材体系。相比而言,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决定了其教学内容要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加以更新,所以,形势与政策课一直以来都缺乏相对固定的知识体系,也无相对固定的教材,而仅仅以教育部每年制订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为拟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将《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作为教材来使用。这样一来,各个高校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一些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具体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往往凭教师的个人喜好、知识储备来选定授课专题,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规范性。教学内容的不规范又使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模糊,失去学习的兴趣。

四是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的实效性有待加强。据笔者的走访调查,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最主要的考核方式仅仅是布置学生写作调查报告或课程小论文。这种考核方式使不少学生通过在网络上下载文章,复制抄袭的办法来完成。这就使得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无法通过最终的考核方式来加以体现,教师也无法通过有效的手段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考核机制的单一造成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学习抱有一种敷衍的态度,也让任课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大大降低。由此可见,单一的考核方式缺乏实效性,已经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现实要求相去甚远了。

三、增强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的对策思考

面对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尚未解决的问题,广大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只有正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将其加以系统整合,探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模式,进而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高职院校要努力完善课程设置,健全课程管理机制。高职院校的领导、各级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开设的重大意义。在课程设置上,各高职院校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有关学时规定执行,杜绝压缩和减少学时的情况出现。在课程管理上,要健全以教研室为主的形势与政策课日常教学管理机构。此外,高职院校应该为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配套相应的经费,积极鼓励广大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申报有关本课程的教改课题。

第二,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升教学队伍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的能力水平、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是增强本课程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正如前面所述,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特殊性对广大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的提升与任课教师自己专业知识的厚积、教学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本课程的教学特点要求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及时掌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主动地将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此外,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健全对任课教师的教学管理制度,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督导。通过建立相应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退出机制,将那些政治立场不坚定、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不佳的人清理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

第三,各高职院校要认真规范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尽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体系不统一、不固定,但是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应该力求统一规范。高职院校要注重利用好集体备课制度,增强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和沟通。通过集体备课这一形式,集思广益来找准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集体研究授课内容。目前,我校形势与政策课备课活动从人员分工来看,是根据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经验等分配到不同的备课组中。此外,各备课组成员也要兼顾教师的年龄结构。在备课环节体现以老带新,充分发挥好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有效地促进新教师的成长。从时间安排上讲,我校一般安排三次集体备课:期初进行“集中预习”式的统一备课,确保授课课件、授课教案等教学材料的统一;期中进行“查漏补缺”式的集体备课,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最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期末进行“反思”式的集体备课,各任课教师反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展开集体研讨,分析和总结有关教学得失,为下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准备。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中,我们要注意00后大学生的兴趣特点,及时把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学全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信息化手段以其交互性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关系:它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大大增强了授课内容的时效性,它的海量性推动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今年的教学工作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以网络在线教学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就成为了广大高校组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MOOC、SPOC、网络公开课、精品微课等在线教学形式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许多老师尝试运用“超星学习通”、“智慧树”等APP拓展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增强了形势与政策课的引导力和感染力。

第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在笔者看来,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方式应该注重内容的开放性,注重考核方式的过程性和动态化。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要努力克服传统形势与政策课只注重静态考核,只关注静态结果的弊端,而要在注重对学习结果的掌握之上,兼顾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这就意味着形势与政策课考核不再是依赖于写作调查报告、提交小论文等单一的形式,而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进行分段综合考察。例如:借助于课堂小演讲、时事新闻播报、模拟记者招待会等实践形式来考察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通过收集学生参加理论学习类社团、参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来把握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情况;通过期末统一的考核方式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要通过全面考察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实情,不断地总结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的经验,力争把形势与政策课打造成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政示范课程。

新时代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潜心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真正发挥出形势与政策课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形势教学内容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