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营商环境面临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

2021-01-27 11:58杨兴慧菏泽市委党校
消费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营商流程部门

杨兴慧 菏泽市委党校

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优化营商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行流程再造,改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一、营商环境概述

(一)营商环境

为加快发展各国私营部门(即私营经济),2001年世界银行建立一套衡量和评估各国私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营商环境”一词由此被正式提出。所谓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生产经营、退出过程中涉及的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

(二)重要意义

1.有助于理顺政商关系

优化营商环境是改善政商关系的重要抓手,优化营商环境为广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善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3.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一系列简政放权、放管服等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打通政府治理的中、阻、梗,加快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

菏泽市在机构改革中,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整合审批力量,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程序,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2019年以来,菏泽市创新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新机制,依靠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当企业通过“哨声”表达亟需解决的问题,各级部门联动登门解决问题。增强了政务服务的便利化,广大企业主也感受到服务的便捷化。

(一)缩短了办事时限

菏泽市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新机制后,当企业通过“哨声”表达亟需解决的问题后,要求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且要及时有效的解决企业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限定3日内给予解决或答复,并采取追责问责等一系列措施。比如,单县华明新型有限公司因扩大规模遭遇土地清障难,“吹哨”后,市县乡迅速联动,当天拿出解决方案,第二天在该企业召开现场推进会,当天下午圆满解决问题。

(二)提升了服务效能

菏泽市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新机制后,从优化营商环境的角度,从限期办理、发放服务卡、建立绿色通道、搭建直通车等具体方面,明确了10类问题服务清单,明确了政务服务要求,提升了部门服务效能,每件“吹哨”问题的办结情况、回访评估、服务质量由企业说了算。实施“吹哨”首接负责制,首次接到“吹哨”者负责督导承办部门办理,负责获取办理结果并回复、回访企业,保障所有“吹哨”事项落到实处、圆满办结。

(三)精简了办事程序

菏泽市创新了“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新机制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让企业反映问题、部门工作信息、平台运行可视化,构建了面对面的“政企沟通”渠道,在信息共享、简化程序、优化流程等方面有了大的突破,使企业原来的办事多头跑部门,现在变为一个“哨声”相关部门齐报到。

三、目前营商环境优化需改进的问题

目前我市的营商环境与省外先进市及省内兄弟市还有一定差距,与当前企业期待、与群众的需求、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们要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实现后来居上,必须直面问题,优化营商环境。

(一)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目前情况看,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宣传服务还不够,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企业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还存在,不少企业主面对棘手的问题还是设想通过人情、关系来解决困境,对于一些营商环境的政策的理解不透彻,政务公开机制有待健全,便民利民措施也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营商环境需完善配套基础建设

数据信息不共享,办事效率有待提速。当前,各级都在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政府监管”等工作。但现实中最大的障碍是部门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存在着“隔离墙”,形成一个个互不相连的“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不少部门的核心业务是通过本系统专网纵向运行,再加上使用的软件、线路及开发利用的平台等不一致,不能与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兼容和对接,导致事项申报重复录入,以及事项联合办理时部门之间无法实现横向互联互通,有关公民的户籍、教育、就业和企业的工商、税务等基本信息处于分散的碎片化状态,给企业、群众办事带来极大不便。

(三)营商环境改革力度需继续加大

1.简政放权不到位,有待继续深化改革

当前“放管服”改革中存在边减边增、明减实不减、有减有不减、擅自扩大自由裁量权、红顶中介“二政府”等现象,简政放权中有的该放没放、放不对路,有的放责不放权、放虚不放实。有的放权上下不协同、左右不联动,自行其是、各自为政,简政放权不到位,有待继续深化改革。

2.流程需继续优化,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比如,有的部门授权不充分,应该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审查、决定、制证等工作仍在部门办理,增加了办事环节,增加了服务成本,办事效率有待提高。审批环节效率还比较低,工作人员业务不够熟悉,对政策掌握不够,特别是县区问题突出,导致营商环境整体受到影响。

3.“一次办好”改革目标还没完全实现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推行的“一次办好”改革还需向纵深发展。比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有待深化,目前有些部门行政审批还没有完全集中到服务大厅,造成部分事项还没实现“只进一个门”、“一次办好”,我们强调的只跑一次腿、秒办等目标还没完全实现。

(四)营商环境法治化需加强

1.法律立改废有待进一步推进

要建设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需要法治保障,但是现实中还存在立改废滞后的现象,需进一步改善,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2.政务公开有待进一步提高

省里最近公布了全省政务公开抽查排名,我们排名不靠前,说明我们这项工作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还是政府部门缺乏公开意识,政务公开机制不够健全,督导考核跟进不力,需要继续推行实施行政执法公示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

(五)营商环境评价机制需完善

目前营商环境的评价体系还缺乏标准,也缺乏一套适合本地发展的又具有与时俱进可及时调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在不断探索中,营商环境的评估维度多,主观性强,评估的方式也需要完善。

四、先进省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

(一)南京市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

不见面审批(服务)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有效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繁的重要手段。

1.实现“3550”改革目标

“3550”目标的提出,体现了服务效能,对于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和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的完成时间有明确的时间表,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

2. 线上线下“混搭”申请

“不见面”审批开启五种受理模式,线上线下“混搭”申请,远程不见面办照,微信上就能完成远程办理;窗口刷脸办照,无纸化办照;大厅自助办照,自助机上也能办照;便民中心就近办照,便民中心也能办照;银政联动办照,银行内也能办照。“不见面审批”改革工作,切实方便了企业和大众。

(二)温州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

2018年温州专门出台了《温州市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代办服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变“投资者跑”“代办员跑”,企业能享受政府提供的“店小二”式服务。

1.全程免费代办服务

为增强服务便捷性,推行免费代办服务,代办过程实行“预约上门、一窗受理、一人领办、一次性告知、一单办结”全程免费。

2.全流程在线审批监管

政府代办流程主要为提前介入、委托受理、制订方案、组织落实、协调办理、跟踪反馈、督办落实、项目终止、评价归档等九个环节。整个代办过程还将纳入浙江政务服务网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流程进行到哪了,什么环节出了问题将一目了然。

五、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

1.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建设营商环境

强化问题意识,认真梳理分析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的的问题,不回避、不储存、不积累问题,做到即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问题,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推进工作、提升质量。

2.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优化营商环境

针对企业在办事便利化方面存在的一些堵点痛点,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用好政策激活动力,使企业能够精准享受到政策红利。抓住关键、精准发力,切实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改善企业期待,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二)完善营商环境配套基础建设

1.打破信息壁垒,让数据多跑腿

打破信息壁垒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络建设,完成各部门、各单位局域网、业务专网、互联网整合,接入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市县乡政务部门全覆盖,全市统一互联网出口,实现电子政务一张网,实现对自然人和企业身份核验、纳税证明、不动产登记、学位学历证明、资格资质、社会保险等数据的共享应用,凡是政府部门产生的证照、批文等原则上不再需要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市大数据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市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与政务服务、不动产登记、市场监管、公共资源交易、法院执行等信息平台对接,实现部门间信息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互联互通。

2.推行“五个一”集成服务,让资源整合

全面推行“五个一”集成服务,即: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一线连通、一次办结。市、县政务服务中心要基本实现 “一窗受理”服务,实现“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要大力推进关联事项“一链办理”。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事项按链条进行优化整合,将“一事一流程”整合为“多事一流程”。

(三)营商环境改革要进一步深化

营商环境更多的是观念问题、管理问题、机制问题,要优化营商环境必须以改革手段、改革办法来解决问题。

1.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制约营商环境发展最大的症结是审批事项过多,权利过于集中,所以要把简政放权作为重点任务。按照“应放尽放、减无可减、放无可放”原则,再开展一次针对变相审批行为的集中清理整治活动,确保全面取消市级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要进一步深化“市县同权”改革,有些审批事项不能搞成两级审批,要市县同权同批,推进审批权限更加扁平化。

2.加快流程再造改革步伐

要以开展“重点工作攻坚年”“政府效率提升年”活动为契机,要围绕“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为常态的目标,通过工作流程重构重塑,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一方面,要着力提升工作效能。要对政府部门内部流程进行扁平化再造,按照同类事项一条线运行、一个领导分管、一个科室负责的原则,实行重大事项“由上而下”顶格协调,减少决策层级和环节,争取运行时限压减50%以上。对横向部门之间流程进行协同化再造,实行主办部门负责制,争取跨部门事项“一次办好”比例达70%以上。对纵向部门上下流程进行贯通化再造,对重要事项、重点项目实行集中办公、上下协同、联合推进,争取运行时间压减60%以上。

3.创新“一次办好”服务模式

围绕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群众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扎实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努力打造舒心便捷的服务环境。一要提升企业便利化。切实做好提升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度、提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优化获得电力流程、简化用水用气报装、分类优化财产登记、提升纳税服务质量等工作,争取办理手续再压缩、流程再简化、时限再缩短,努力实现“一次办好”。二要推动办事便捷化。要进一步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确保市县审批大厅服务窗口应入尽入,实行“一窗受理”“一链办理”,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着力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加快推进“一件事”主题式服务,再推出一批主题式服务流程标准,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全面推开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进一步扩大容缺受理、集成审批服务范围,切实做好帮办代办、免费刻章、免费邮寄等各项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便捷度和满意度。

(四)加强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

努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推进营商环境全面优化,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

1.做好法律的立改废工作,构建法治保障机制

要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部门责任清单》等配套制度,积极推进各级政府事权法治化、规范化,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做好全面梳理排查,加快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改废,为依法行政提供法制保障。凡滞后或相悖于改革要求、排除限制竞争等不利于营商环境的,要应改尽改、应废尽废、早改早废。

2.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要认真梳理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应公开的全部予以公开,确保行政权力阳光透明运行。有关涉企政策要在媒体同步发布,公开惠企政策申请条件、申报材料清单、办理流程、承办部门、联系方式、起止时间等信息。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

1.评价主体全面

完善营商环境监督评价机制,下一步需要综合运用聘请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引入第三方、纪检监察等综合监督主体,确保监督工作效果进一步提升。

2.建立科学合理评价指标

在一级指标涉及上可以考虑便利度、服务度等指标,二级指标上可以考虑服务精准化、服务标准化、服务平台化、服务数字化、服务协同化等。

猜你喜欢
营商流程部门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